《答疑解惑》
答疑引言
我講了這麼多,好像不是在查經,像是在教大家為人處事。我們為人處事要跟大衛、亞伯拉罕學,我總覺著自己跟他們差距很大,怎麼學也學不完。我遇到了很多牧師,他們就喜歡批評大衛、雅各、約瑟、以撒、亞伯拉罕,恨不得連耶穌基督都批評一下。說人家這不行,那也不是信心,只有他自己是最厲害的人似的。我就發現人這麼整的話,不就傻掉了嗎?大家把困擾和問題拿出來,也許我回答得不好,不過沒關係,咱們一起來探討,因為我也不是很精明。
Q1:大衛、撒母耳、還有亞伯拉罕他們那個年代不像我們現在條件這麼好,他們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書,他們是通過什麼學習的? 怎麼學習的?我爸爸媽媽那輩有很多傳統做生意的人也不看書,但是有些人卻很有智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那個年代沒有書,大家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但是一旦有了書,沒讀書的人就很難贏得了讀書的人。當然,如果讀書讀傻了的話,那也沒有用。大衛、撒母耳、亞伯拉罕那個年代,不是沒有書,而是書太難得了,所以人們通常就用頭腦去記。那時候如果誰家裡有一本羊皮卷,那是難能可貴的東西。我小的時候,人們經常拿手抄的小說傳著看。我們的祖輩們就不是手抄本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紙,全憑記憶,愣是用腦袋背下來的。
那個時候,要想做個智慧人真的不容易。但是大家的起跑線都一樣,就看誰知道的東西多,靠的是心口相傳。舉個例子:亞伯拉罕年間沒有書。他的孫子雅各和以掃長到十六七歲的時候,亞伯拉罕還活著。亞伯拉罕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一手抱著雅各,一手抱著以掃,就把家底講給他們聽。雅各是從心裡領受,而以掃卻是左耳聽右耳冒,沒有腦抄書的習慣。大衛的家譜裡有一個路得,還有一個喇合,都是大衛的祖先。喇合和路得的故事都非常的精彩。這個家族那麼多的故事,都是透過心口相傳傳下來的。
在浙江有一錢姓大戶人家,也是盡出名人,像錢學森、錢偉長都是他們家出的。他們家的故事是寫成書了呢,還是沒寫成書呢?我猜,都是心口相傳的。他們家裡的故事,每個人都能講三天三夜。所以,人要學習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也可以通過觀察來學習為人處事的精明。你仔細觀察一下,很多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有一些人會賺錢,但是,怎麼就看著不精明呢?後來發現,很多人賺了錢但不知道錢是怎麼賺的,賠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賠的。這種事挺有意思。其實賺錢這事不用特別精明,有賺錢的技能就行,而且賺錢的事還挺屬靈的。但是你要會做人,還真不是光靠賺錢這麼兩下子就行的。
Q2:老師,為什麼大衛去了亞吉王那裡,掃羅就不追殺他了?
掃羅打不過亞吉王。那是人家亞吉的地盤,難道掃羅到那裡是要找死嗎?如果說有人逃到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為他提供政治庇護,那個小國能把他怎麼樣?在我們那個年代,中國提供了一個政治庇護給西哈努克。誰能把他抓回去?誰也不能把他抓回去,除非你能把中國打敗了。所以亞吉王一旦保護了大衛,那他就沒事了。
Q3:老師,有人很精明,但是處處想利用人,這和老師說的精明一樣嗎?
我猜到你們一定會問這個問題。精明人會利用人的什麼?就是利用人傻的地方。如果他把傻子給利用了,你不能說人家把這個傻子給耍了。誰讓你那麼傻呢?精明人耍的就是傻瓜蛋。如果精明人和精明人在一起,他們都是高手,就不存在誰耍誰的問題。我不希望大家識別善惡,如果精明人把你耍了,我只能說活該!那是因為你自己傻,咱們別再做傻子好不好?如果精明人和騙子都覺得你太厲害了,不好騙,他們就不會耍你了。
Q4:老師,怎麼才能很巧妙地把華人命定神學介紹出去,還能做到被人拒絕了也不在乎,而且還能很坦然的面對?
華人命定神學有一個神奇的規律,直到現在還有好些人沒整明白。這個規律就是牛頓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是你推一個東西,那個東西也推一下你;你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也拉你。所以說你如果把這個人往裡拉,他就把自己往外拉;如果你把他往外推,他就往裡擠。你說這人是不是很有意思?
後來我發現,華人命定神學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規律用得挺好。比如:我說你不行,你還不夠標準。人家就說我一定能做到夠標準;我說你不行,你付不起這個代價,人家說我就要付得起這個代價;如果我說你進來吧,人家說我就不進來。這個規律我整得老明白了。但如果推出去不再回來了,那也不是咱要的。所以千萬別硬拉人進來,好像我們很需要他似的,通常我不這麼幹。
Q5:老師,我小叔子媳婦老是算計,她之前跟我公公婆婆說,要我們都把錢放在一塊買個大房子,大家住在一起。我公婆和我老公他們都說好,但我不同意。她這麼想是把我們當傻子嗎?
所以大家得精明啊。你得算清楚她在幹啥?如果她說:咱們把錢放一起,買大房子吧。你可以說:好呀,把你們的錢都拿過來,我來買。如果她告訴你:那不行!你就可以說:你都不想拿給我,那我憑什麼拿錢給你?如果她真把錢拿來了,那就一起買房子吧。
就是因為我們腦袋不太好使,所以經常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你老公的弟弟問你:嫂子,能不能把你那十萬塊錢借給我?我想買輛車。我手裡有十萬,還差十萬。你可以回答:哎呀,我也是這麼想的。這麼著吧,你把你那十萬借給我,我買輛車,你啥時候想用就用吧。那人會想:這人太精明瞭,還是算了吧。所以借錢這事大家會處理了吧?
我處理這事比較簡單。有人問我能不能把錢借給他?我說沒錢,有錢也不借。雖然咱倆是好朋友,真把錢借給你,連好朋友都做不成了。他如果說我太小瞧他了,我就說我從來沒有高看過別人。完事!扯什麼犢子?或者直接說我不是開銀行的,如果我是開銀行的,能不借給你嗎?而且肯定給你一個低利息。如果你剛剛跟人家吹噓完你有多少錢,人家說那你借給我唄。你就告訴他:剛才是我吹牛,你沒聽出來嗎?完事了,明白了嗎?
Q6:老師,癌症的人向我借錢治病,這能借嗎?
如果這個人死了,那你找誰要去呢?聽明白了嗎?他有錢治,沒錢就不治。不治,死的還慢一點;錢多了死的還快一點。那我借錢不把你害了嗎?有人跟我來了這麼一句話:這麼說太沒人情了吧?那等他不還的時候人情就更沒了。如果借給他就不想著拿回來,那你就給他。如果借給人家了,人家不還,你還難受,那就算了吧!我就想教你,讓你別太難受。
Q7:老師,精明的人必須要正直、不違背原則,但有時候被別人算計了,我們還說不出口,但是心裡面不舒服怎麼辦?
被人算計了只能說自己笨。以後別再被人算計了。既然被人算計,你還想要說點啥?還是算了吧!活該!當時你想啥了?當時你幹啥了?如果我被人算計了,我就認了。我也不難受,一筆勾銷。
會計裡面有一種東西叫壞賬,結算完就完事了。大家從今以後,不要再做愚蠢的事。精明的人必須要精明,精明叫做靈巧像蛇。什麼叫正直?什麼叫不違背原則?是你的原則還是我的原則?是被騙的原則還是避免被騙的原則?這事咱得說得明明白白。被人算計了,還堅持什麼被算計的原則。我鼓勵你回去好好推敲這種話,這裡面的問題非常嚴重。
你當時被算計的時候,一定是光想著賺錢了,忘了賠錢和風險了,那叫做笨。不是你沒算計,是你沒算計過人家。你光想著人家年底多給你百分之二十,結果百分之二十都沒拿回來。我告訴你,這世上最愚蠢的就是算計不過人家,還想算計。從今以後不再算計別人,也不再被別人算計。我的道理很簡單:買不起的不買,吃不起的不吃,住不起的不住,擔不起的風險不擔。從今以後做一個精明人。
筆記範本,僅供參考
一,無論做什麼,先找主題
- 抓不住主題,人就會被細節牽引,在這章裡,作者想要凸顯大衛為人處事的精明。
- 看事情別看表面,看人也要看人的內心,不是看人的表面。
二,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
- 做事要有計劃,就是要算計這個事兒的投入和回報是啥,風險是啥,以及將來如何處理這個風險。
- 人要訓練自己的腦子變精明,會提前計劃,會算,就不會輕易被人忽悠。
三,實施的時候要靈活
- 計劃歸計劃,實施的時候還是要靈活,靈活最重要的就是會說話。
- 要想為人處事精明,得會說話,會建立關係,養成讓人感覺good的習慣。
- 做一個會說話的人,腦子裡面要有料,要有知識,要知道對方要的是啥,知道自己能給對方啥。
四,總結
- 做精明人要把風險算好,愚蠢的人光想著賺錢,沒想著賠錢,
- 無論是做人做事,管人管事,還是做項目,任何事情都要養成計劃的好習慣。
關鍵詞
- 找主題
- 做計劃
- 會說話
- 精明人
- 為人處事
- 建立關係
- 做人做事
- 風險和回報
引言
大家好,咱們來讀《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七章。在查這一章在講什麼之前,我們還得要搞清楚《撒母耳記》的作者是怎樣看大衛的。從開始講到大衛到現在的第二十七章可以看出,他對大衛的判斷還是相當正面的。同時顯而易見的是整本《撒母耳記上》講的都是神在尋找一個忠心的祭司。剛開始的幾章在講撒母耳,後面講的是大衛,他倆中間還夾雜了一個掃羅,到本章為止都在講神一直在尋找一個忠心的人。
大家千萬不要搞錯,忠心的人一定是個很精明的人,因為不精明的人根本做不到忠心。據說《撒母耳記》不是撒母耳寫的,因為寫到後面幾章的時候撒母耳已經死了,之後發生的事他肯定寫不了。其實《撒母耳記》的作者到底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不管是對撒母耳、掃羅還是大衛,他都是站在神的角度來說明一個這樣的主題:神在尋找一個忠心的祭司。不管這個人是什麼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神有沒有忠心。
這一章在描述大衛為人處事的精明。人精明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這個人傻。人犯傻是非常恐怖的,有的人可以傻到你對他好,他以為你要害他;你騙他,他卻以為你對他好。遇到這種人真的很無奈,所以在我裡面有一個觀念,就是最害怕服侍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就算有忠心也得打個問號,因為他根本分不清狀況。我們當中的牧者在服侍的時候,我鼓勵你別害怕精明的人,應該害怕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分不清好壞,精明的人分得清你對他好,還是要害他。當然我們這些做牧者的也不想害誰,最怕的就是那些犯傻的人,你越想幫他,對他越好,他卻以為你要害他。
之前我在查經、講道的時候就講過,世界上愚蠢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叫“窩裡橫”、“門檻猴”、“炕頭王”。世界各地的說法可能也不一樣,洋人肯定有洋人的說法。咱們北方人把這種人叫“炕頭王”,意思就是說在外面什麼也不是,回到家裡就很厲害。跟外面的人做事、相處的時候,能吃虧就吃虧,回到家對著愛他的家人“本事”可就大了,這種人到了南方就叫“窩裡橫”。後來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在外面很厲害的人回到家裡都不厲害,反而那些在自己的家裡覺得很厲害、很了不得的人,恰恰都是最愚蠢的人。
之前有個人就是這樣,他身體好的時候就跟他媽吵。其實他媽很愛他,可他就是要跟他媽“窩裡橫”。當他身體不好的時候,誰的電話他都不接,閒著沒事就把人拉黑,特別愛整這些烏煙瘴氣,莫名其妙的事,後來就悲劇了。每一次我服侍這些愚蠢的人都會心驚膽戰,如履薄冰。所以我特別喜歡精明的人,因為我總覺得自己不行,就能從他們的為人處事當中學到很多東西。
咱們再來講大衛,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在這裡挖個坑給大家。開篇第一節大衛就說必有一日他會死在掃羅手裡,這話聽起來感覺不太像是從一個有信心的人口裡說出來的,但大衛心裡是不是這麼想的,我們也不知道。
無論做什麼,先找主題
這裡首先要提到,無論我們做什麼、讀什麼、學什麼,要先找主題,別因為一句話,上來就批判人家,別還沒讀下去就給大衛做個定論,說“大衛不行,是個沒有信心的人”這樣的標籤。
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掃羅見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內,就必絕望,不再尋索我,這樣我可以脫離他的手。”(《撒母耳記上》27:1)
這話聽起來好像大衛是要做“漢奸”,不然為什麼要跑到非利士那裡去?主要是我們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要是同樣的事輪到你,可能還真不如大衛呢。我希望你能抓住主題,因為人一旦抓不住主題就會被那些細枝末節,芝麻綠豆的事牽扯得暈頭轉向。所以抓不住主題的人全都是糊里糊塗、看事情只看表面的人。,其實大衛逃到非利士地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是作者在這裡是為了突出大衛為人處事的精明才這樣寫,我們要讀偏了就會忘記主題了。
於是大衛起身,和跟隨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瑪俄的兒子亞吉去了。 大衛和他的兩個妻,就是耶斯列人亞希暖和作過拿八妻的迦密人亞比該,並跟隨他的人,連各人的眷屬,都住在迦特的亞吉那裡。 (《撒母耳記上》 27:2-3 )
人讀東西、學東西都要學會抓主題,千萬不要偏離主題。在這章裡,如果我們一股腦就盯著開頭那句話,下面就沒法讀了,什麼精明不精明也不管了。其實大衛逃到非利士地之前肯定是盤算過的。《撒母耳記上》的作者寫這一章的時候,大概是在大衛做王,或者是所羅門做王的時候寫的。寫的時候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也已經過去了。所以抓住主題就像看一個人要看他的內心一樣,我們現在要確切地知道大衛跑到非利士人那裡去,實際上是他已經提前做了一場周密的計劃。
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
在過去這三到五年期間,我在訓練人的時候一直都在訓練人做事要有計劃。計劃就是要算計這件事的回報、投入、風險以及將來怎麼處理這個風險的能力。如果不會處理風險,那就麻煩了。大衛為人處事精明,就在於他對人的心思意念瞭如指掌。我們接著讀下去就會發現,後面發生的事情果然都是照著大衛所計劃的發展。現在我們就一邊講大衛,一邊講人做事一定要有計劃。
我先給大家分析一下大衛遇到這件事時他是怎麼琢磨的。首先他逃到迦特王亞吉那裡去,而在幾年前大衛殺的歌利亞就是迦特人,那他為什麼還會想著要逃到亞吉那裡去呢?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越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然而這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因為掃羅王和亞吉互為敵人,同時掃羅追殺大衛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而且大衛曾經是掃羅手下非常厲害的大臣,取敵人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胯下馬掌中槍絕對是叱吒風雲,威震四方之人。
無論男女,大衛沒有留下一個帶到迦特來。他說:“恐怕他們將我們的事告訴人,說:‘大衛住在非利士地的時候,常常這樣行。’”亞吉信了大衛,心裡說:“大衛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惡他,所以他必永遠作我的僕人了。”(《撒母耳記上》27:11-12)
大衛算計的是亞吉應該非常愛惜武將。如今這個世代打仗都是導彈,要打千裡之外的地方隨便丟個導彈就完事了。大衛那時候是冷兵器的年代,比的就是武藝。當年曹操之所以愛惜關羽就是因為英雄惜英雄,亞吉大概也一樣,愛惜大衛這個英雄。他知道大衛這個人非常厲害,能殺歌利亞的人武功可高強了。
亞吉自己也算了一筆賬,如果得著大衛做他的僕人,他就得著人才了,而事實上大衛也真的有這麼好的履歷。當然大衛也知道怎麼算計,掃羅追殺大衛,亞吉也是掃羅的敵人。這個亞吉就是大衛敵人的敵人,至於信任不信任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大衛到亞吉那裡去,掃羅就不會再騷擾他,他就可以趁機休養生息。前面兩次大衛都放過了掃羅,但是保不準什麼時候掃羅又來追他,他又得帶著手下四處躲藏。經歷了之前的那兩次,大衛底下的那些人怨氣肯定很重,都抱怨大衛該殺的時候不殺,害得他們也跟著居無定所。下次掃羅再追過來,大衛可以再一次放過保羅,但是對下面的人卻不好交代。
作為一個好老闆,員工也得管好,否則就做不了事,所以就得會算計。大衛算計的是,與敵人的敵人聯手,雖然大衛過去殺過歌利亞,但是問題不大,因為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現在亞吉肯定很願意得著大衛這麼一位得力干將,因為他可以利用大衛為他打天下。如果大衛做什麼都不行,唯有吃飯第一名,到亞吉那裡他什麼也幹不了,人家也不會收留的。
大家要知道,做事情要計劃好回報與風險,這樣就能把賬算清楚。大衛要得到亞吉的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他殺猶大人,攻打掃羅,讓以色列人恨惡他,看似大衛像漢奸一樣。他的計劃是到猶大的南地去,其實猶大的南方不是猶大,猶大南地和猶大不是一個地方。他要去打那地方,首先算計好了是要先打哪裡,然後把得勝的牛、羊、駱駝、衣服還有各種寶貝都給帶回來。他打猶大邊上的地方,誰也搞不清楚那還是不是猶大,這就說明大衛這人很厲害了,也非常精明。
大衛擊殺那地的人,無論男女都沒有留下一個;又奪獲牛、羊、駱駝,驢並衣服回來見亞吉。(《撒母耳記上》27:9)
你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算計好。最怕的就是沒有經過算計,一拍腦袋瞎說的人,拍出來的全是豆腐腦。後來大衛治理以色列國的時候,他底下的人一看這人太精明瞭,也不敢忽悠他,能成為這樣的人就厲害了。大衛把賬算清楚以後,把奪回的牲口,就好像石油這類的資源一樣,跟亞吉各分一半。那亞吉當然高興了,所以他看這事很好。
好多年前我就開始帶著大家查《聖經》。前一段時間,我聽了8、9年前查的《聖經》,當時就講到精明和要做聰明人,原來我那個時候就知道,居然都沒想起來。其實那是我心裡一直想著一脈相承的東西。
人愚蠢不是路,大家不要做愚蠢人,絕對不要做滿腦袋漿糊的人,做愚蠢的人風險非常大。我清楚地告訴大家,人身上的病有多少,跟你愚蠢的程度緊密相關。一個人腿痛,走不了路或者得了癌症,都是因為腦袋裡的垃圾太多。所有人身體上的病都跟腦袋不聰明,不學習有關係。所有不讀書、不學習,然後什麼事都拍腦袋瞎說的人是很可惡的。
你想想看有誰會跟錢過不去呢?大衛一來,亞吉就賺了好多的錢。後來亞吉從大衛那裡得了不少好處,就算過去有些過節也沒關係,只要現在能為他賺點錢,人家還是能看得上大衛的。大衛把這些賬都算好了,計劃也就逐漸落實了。
在實施的時候,要靈活處理
大衛對亞吉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京外的城邑中賜我一個地方居住,僕人何必與王同住京都呢?”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撒母耳記上》27:5-6)
大衛站到亞吉面前算計歸算計,到時候人家問的話要照實說,不要一回答就磕磕絆絆的。在實施的時候要靈活,最重要的就是會說話。大衛逃到迦特,帶著他的六百人,這六百人就是他的資產。那個時候,亞吉不知道以色列人膏抹誰做王。當時幾乎沒人知道大衛被膏抹做王,但是亞吉這個人光想著招兵買馬,這時天上掉下一個得力干將實在是太划算了。於是亞吉把洗革拉這個地方給了大衛,讓他和他的人馬都住下。
大家慢慢地琢磨,其實他們相互說的除了這一句話以外,肯定還有其他閒扯的話。人和人之間說話,首先得會鋪墊說話的感覺。如果你跟人說話一直端著個架子,覺著自己了不起,這給人的感覺就不舒服。我鼓勵大家要養成會閒扯的習慣,會說話非常重要,等把氣氛搞熟絡了再把正事拿出來講就好辦了。
我發現很多當官的人愛喝酒,就是因為喝酒的時候可以閒扯。還有很多人喜歡喝茶,弘揚中國人發明的“茶道”,就是可以藉著“茶”發揮。這茶好,是什麼樹、什麼葉子、怎麼發酵、怎麼處理等一系列的話題。大家一談到“茶道”就不亦樂乎,好像自己是茶王。那就是閒扯的資本,都扯得可好了。開口就說當年關羽就喝這個,什麼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最先找的就是雲南的普洱茶。其實這事是不是真的沒人知道,純粹就是隨口一說。你想怎麼說都行,因為死無對證,總不能把朱元璋叫過來問問有沒有說這話,這也就是一個閒扯的談資。
最近有的人一打電話就問我看世界盃了沒有,那也是閒扯。但凡有人來跟我談足球,我會給他說:算了吧,別提我的傷心事。人家好奇提到足球你傷什麼心?我就告訴他們我從小都踢不著球的笑話,大家一笑,那叫扯淡。你得會扯淡,會說話,說著說著咱再談正事,這是為了營造一個說話氛圍。
當然這些事《撒母耳記上》沒寫,要是都把這些閒扯的事都寫進去,這《聖經》就沒法讀了,又不是在讀《紅樓夢》。這些話是我加進去的,意思是你要想為人處事精明,就得會說話。所以我特別喜歡會說話的人,就算你來忽悠我,只要聽著好,我就會給你豎個大拇指。所以會說話的人好,撒個謊他臉也不紅,還好像什麼事都沒有,這樣的人確實挺厲害的。
亞吉說:“你們今日侵奪了什麼地方呢?”大衛說:“侵奪了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撒母耳記上》27:10)
大衛連這詞都想好了,最近打了猶大的南方,猶大的南方是到南極去了嗎?南極也是猶大的南方,埃及也在猶大的南方,聽上去好像是把猶大給打了一頓。猶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全都是南方,然而具體到南到哪裡也沒講。你也不能說他說的有問題,不管怎麼樣,連扯淡帶說話再談正事,反正亞吉就相信了大衛。會說話是一個優點,大家慢慢練吧。
以上跟大家講了點閒扯的事,就是想鼓勵大家閒著沒事就多收集點笑話。我就喜歡講講笑話,比如有人從大老遠來見我,一看覺得這小子其貌不揚,我說我從小就長這樣,大家為之一笑。你別看我這樣,我可以給你比劃一下,然後一抬腳,球從褲襠底下鑽過去了,大家又是一笑,這就是能夠給人營造一個說話的氛圍。
你要是去面試的時候,遇到三個穿著西裝革履、一本正經的面試官,這時候你得會說話。不然對方抬起頭來問你叫什麼名字,你就回答什麼名;結婚了沒有,你說結了或者沒有,這一說完了大家全都尷尬在那了。你要去面試之前我可以提供一個小培訓,讓你知道如何去面試,其實面試有個“Good”,就是好的意思。也就是Looks good,sounds good 和 feels good,意思就是看上去不錯,聽起來不錯和感覺上不錯。一般面試也就半個多小時到一個小時,人家根本沒有時間深挖你身上太多的東西。
如果你把這三個“Good”搞定了,面試官感覺不錯,這工作就是你的了。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想要證明點什麼,那就把所有的感覺全都給證明沒了。把“Good”給整沒了就麻煩了,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為人處事要養成這幾個“Good”。實際上不管是首富還是首負,人家至少這輩子混了個“第一”。這些人都會說話,比如王健林,站在臺上唱歌唱得可好了,很會來事。再比如說馬雲,他上臺唱歌大家聽過沒有?也是唱得很好。雷軍也一樣,一上臺雖然英文不怎麼樣,但是人家很會搞笑。“Do you love me,Ben?”那調調一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管你是搞技術的,還是搞業務或者營銷的,聽我一句勸,要養成會說話的習慣。會說話很重要,當然腦袋裡也得有料。腦袋裡什麼都沒有不可能會說話,不好好準備也是很難會說話的。而會說話的那些人全是從小愛讀小說而且讀得特別多的人。趙本山多會扯淡,所以厲害的人都很會說話。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是很會說話的人。你們不管是理工男,還是理工女,都要學習會說話。
一要會說話,二要會建立關係。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得建立關係,我發現像大衛這種精明的人,不管是跟下面的人還是上面的人關係都建立的很不錯,完全就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學會說話是建立關係的根本,建立關係得靠著你和我說話。像在咱們這裡你會發現,建立人際關係方面我還行,雖然談不上是專家,如果會說話滿分是100分的話,那我也能給自己打個及格。
關係就是透過說話建立起來的,比如說像我們這樣常常在網上聊很多。等你從很遠來看我的時候,因為我們已經在網上聊了三、五年,所以就會一見如故,像是老朋友了。既然咱們已經聊了很久,這個關係自然就很親近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實體教會里弟兄姐妹建立關係不會太好,因為大家平時相互都不講話,到了教會一千個人坐在一千把椅子上,牧師讓你跟旁邊的人說:耶穌愛你,我也愛你。說完了以後大家都覺得很尷尬,心裡也特別不自在。尤其是還不太擅長幹這種事的人,就好像是小學生背課文似的,非常難受。那是因為平時沒有建立關係,沒有時間打電話進行溝通。像我們這樣,也不用很遠開車跑來跟你說話,從網上就能夠通過說話建立關係。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三點,你計劃歸計劃,具體實施的時候還要靈活,會說話會建立關係。那麼建立一個什麼關係呢?你得知道人家要什麼,同時也得清楚自己能給人傢什麼,現在亞吉和大衛這兩個人的關係就是個利益關係。所以不但要會說話而且還得在交談之間流露出彼此之間的根本利益,從他們的對話就能看出來。
亞吉問大衛侵奪了什麼地?大衛說打猶大、耶拉篾,還有基尼的南方,還把奪來的東西都分給亞吉。你看大衛這話講得多好,如果他把奪來的東西都不想給亞吉,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得適應在各種環境下生存,如果人常常在夾縫當中生存,就要鍛鍊為人處事的精明。這其實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巴不得弟兄姐妹都能夠領受我這個想法。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精明的人,因為愚蠢真的是害人害己。
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撒母耳記上》 27:7 )
大衛在亞吉那裡待了一年零四個月之後,掃羅就死了,大衛回到以色列那裡做了以色列王。經文查到這裡就要提醒大家,要做一個精明的人,能把事情都弄明白。最後做一個小小的總結,愚蠢的人光想著賺錢,沒想到賠錢;光想著得好處,忘了風險。我告訴你,做精明人一定要把風險先算好,如果風險沒有處理好,那麻煩就很大。
我想要讓大家知道什麼事情都要養成算計的習慣,包括做一個項目,開發個系統甚至做人、做事。你要做管理,必須會管人,會管事。一個人如果外強中乾,絕對不是一個好選項,做管理肯定是做不好的。我們就分享到這,希望弟兄姐妹都成為精明的人。
願神祝福大家!
大家好,咱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七章。在查这一章在讲什么之前,我们还得要搞清楚《撒母耳记》的作者是怎样看大卫的。从开始讲到大卫到现在的第二十七章可以看出,他对大卫的判断还是相当正面的。同时显而易见的是整本《撒母耳记上》讲的都是神在寻找一个忠心的祭司。刚开始的几章在讲撒母耳,后面讲的是大卫,他俩中间还夹杂了一个扫罗,到本章为止都在讲神一直在寻找一个忠心的人。
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忠心的人一定是个很精明的人,因为不精明的人根本做不到忠心。据说《撒母耳记》不是撒母耳写的,因为写到后面几章的时候撒母耳已经死了,之后发生的事他肯定写不了。其实《撒母耳记》的作者到底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管是对撒母耳、扫罗还是大卫,他都是站在神的角度来说明一个这样的主题:神在寻找一个忠心的祭司。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神有没有忠心。
大家好,咱们来读《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七章。在查这一章在讲什么之前,我们还得要搞清楚《撒母耳记》的作者是怎样看大卫的。从开始讲到大卫到现在的第二十七章可以看出,他对大卫的判断还是相当正面的。同时显而易见的是整本《撒母耳记上》讲的都是神在寻找一个忠心的祭司。刚开始的几章在讲撒母耳,后面讲的是大卫,他俩中间还夹杂了一个扫罗,到本章为止都在讲神一直在寻找一个忠心的人。
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忠心的人一定是个很精明的人,因为不精明的人根本做不到忠心。据说《撒母耳记》不是撒母耳写的,因为写到后面几章的时候撒母耳已经死了,之后发生的事他肯定写不了。其实《撒母耳记》的作者到底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管是对撒母耳、扫罗还是大卫,他都是站在神的角度来说明一个这样的主题:神在寻找一个忠心的祭司。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神有没有忠心。
这一章在描述大卫为人处事的精明。人精明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个人傻。人犯傻是非常恐怖的,有的人可以傻到你对他好,他以为你要害他;你骗他,他却以为你对他好。遇到这种人真的很无奈,所以在我里面有一个观念,就是最害怕服侍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就算有忠心也得打个问号,因为他根本分不清状况。我们当中的牧者在服侍的时候,我鼓励你别害怕精明的人,应该害怕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分不清好坏,精明的人分得清你对他好,还是要害他。当然我们这些做牧者的也不想害谁,最怕的就是那些犯傻的人,你越想帮他,对他越好,他却以为你要害他。
之前我在查经、讲道的时候就讲过,世界上愚蠢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窝里横”、“门槛猴”、“炕头王”。世界各地的说法可能也不一样,洋人肯定有洋人的说法。咱们北方人把这种人叫“炕头王”,意思就是说在外面什么也不是,回到家里就很厉害。跟外面的人做事、相处的时候,能吃亏就吃亏,回到家对着爱他的家人“本事”可就大了,这种人到了南方就叫“窝里横”。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外面很厉害的人回到家里都不厉害,反而那些在自己的家里觉得很厉害、很了不得的人,恰恰都是最愚蠢的人。
之前有个人就是这样,他身体好的时候就跟他妈吵。其实他妈很爱他,可他就是要跟他妈“窝里横”。当他身体不好的时候,谁的电话他都不接,闲着没事就把人拉黑,特别爱整这些乌烟瘴气,莫名其妙的事,后来就悲剧了。每一次我服侍这些愚蠢的人都会心惊胆战,如履薄冰。所以我特别喜欢精明的人,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不行,就能从他们的为人处事当中学到很多东西。
咱们再来讲大卫,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在这里挖个坑给大家。开篇第一节大卫就说必有一日他会死在扫罗手里,这话听起来感觉不太像是从一个有信心的人口里说出来的,但大卫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
这一章在描述大卫为人处事的精明。人精明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个人傻。人犯傻是非常恐怖的,有的人可以傻到你对他好,他以为你要害他;你骗他,他却以为你对他好。遇到这种人真的很无奈,所以在我里面有一个观念,就是最害怕服侍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就算有忠心也得打个问号,因为他根本分不清状况。我们当中的牧者在服侍的时候,我鼓励你别害怕精明的人,应该害怕愚蠢的人。愚蠢的人分不清好坏,精明的人分得清你对他好,还是要害他。当然我们这些做牧者的也不想害谁,最怕的就是那些犯傻的人,你越想帮他,对他越好,他却以为你要害他。
之前我在查经、讲道的时候就讲过,世界上愚蠢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窝里横”、“门槛猴”、“炕头王”。世界各地的说法可能也不一样,洋人肯定有洋人的说法。咱们北方人把这种人叫“炕头王”,意思就是说在外面什么也不是,回到家里就很厉害。跟外面的人做事、相处的时候,能吃亏就吃亏,回到家对着爱他的家人“本事”可就大了,这种人到了南方就叫“窝里横”。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外面很厉害的人回到家里都不厉害,反而那些在自己的家里觉得很厉害、很了不得的人,恰恰都是最愚蠢的人。
之前有个人就是这样,他身体好的时候就跟他妈吵。其实他妈很爱他,可他就是要跟他妈“窝里横”。当他身体不好的时候,谁的电话他都不接,闲着没事就把人拉黑,特别爱整这些乌烟瘴气,莫名其妙的事,后来就悲剧了。每一次我服侍这些愚蠢的人都会心惊胆战,如履薄冰。所以我特别喜欢精明的人,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不行,就能从他们的为人处事当中学到很多东西。
咱们再来讲大卫,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在这里挖个坑给大家。开篇第一节大卫就说必有一日他会死在扫罗手里,这话听起来感觉不太像是从一个有信心的人口里说出来的,但大卫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我们也不知道。
这里首先要提到,无论我们做什么、读什么、学什么,要先找主题,别因为一句话,上来就批判人家,别还没读下去就给大卫做个定论,说“大卫不行,是个没有信心的人”这样的标签。
大卫心里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扫罗见我不在以色列的境内,就必绝望,不再寻索我,这样我可以脱离他的手。”(《撒母耳记上》27:1)
这话听起来好像大卫是要做“汉奸”,不然为什么要跑到非利士那里去?主要是我们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要是同样的事轮到你,可能还真不如大卫呢。我希望你能抓住主题,因为人一旦抓不住主题就会被那些细枝末节,芝麻绿豆的事牵扯得晕头转向。所以抓不住主题的人全都是糊里糊涂、看事情只看表面的人。,其实大卫逃到非利士地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作者在这里是为了突出大卫为人处事的精明才这样写,我们要读偏了就会忘记主题了。
于是大卫起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投奔迦特王玛俄的儿子亚吉去了。 大卫和他的两个妻,就是耶斯列人亚希暖和作过拿八妻的迦密人亚比该,并跟随他的人,连各人的眷属,都住在迦特的亚吉那里。 (《撒母耳记上》 27:2-3 )
人读东西、学东西都要学会抓主题,千万不要偏离主题。在这章里,如果我们一股脑就盯着开头那句话,下面就没法读了,什么精明不精明也不管了。其实大卫逃到非利士地之前肯定是盘算过的。《撒母耳记上》的作者写这一章的时候,大概是在大卫做王,或者是所罗门做王的时候写的。写的时候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也已经过去了。所以抓住主题就像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内心一样,我们现在要确切地知道大卫跑到非利士人那里去,实际上是他已经提前做了一场周密的计划。
在过去这三到五年期间,我在训练人的时候一直都在训练人做事要有计划。计划就是要算计这件事的回报、投入、风险以及将来怎么处理这个风险的能力。如果不会处理风险,那就麻烦了。大卫为人处事精明,就在于他对人的心思意念了如指掌。我们接着读下去就会发现,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都是照着大卫所计划的发展。现在我们就一边讲大卫,一边讲人做事一定要有计划。
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卫遇到这件事时他是怎么琢磨的。首先他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去,而在几年前大卫杀的歌利亚就是迦特人,那他为什么还会想着要逃到亚吉那里去呢?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然而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因为扫罗王和亚吉互为敌人,同时扫罗追杀大卫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大卫曾经是扫罗手下非常厉害的大臣,取敌人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胯下马掌中枪绝对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之人。
无论男女,大卫没有留下一个带到迦特来。他说:“恐怕他们将我们的事告诉人,说:‘大卫住在非利士地的时候,常常这样行。’”亚吉信了大卫,心里说:“大卫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恶他,所以他必永远作我的仆人了。”(《撒母耳记上》27:11-12)
在过去这三到五年期间,我在训练人的时候一直都在训练人做事要有计划。计划就是要算计这件事的回报、投入、风险以及将来怎么处理这个风险的能力。如果不会处理风险,那就麻烦了。大卫为人处事精明,就在于他对人的心思意念了如指掌。我们接着读下去就会发现,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都是照着大卫所计划的发展。现在我们就一边讲大卫,一边讲人做事一定要有计划。
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卫遇到这件事时他是怎么琢磨的。首先他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去,而在几年前大卫杀的歌利亚就是迦特人,那他为什么还会想着要逃到亚吉那里去呢?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然而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因为扫罗王和亚吉互为敌人,同时扫罗追杀大卫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大卫曾经是扫罗手下非常厉害的大臣,取敌人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胯下马掌中枪绝对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之人。
无论男女,大卫没有留下一个带到迦特来。他说:“恐怕他们将我们的事告诉人,说:‘大卫住在非利士地的时候,常常这样行。’”亚吉信了大卫,心里说:“大卫使本族以色列人憎恶他,所以他必永远作我的仆人了。”(《撒母耳记上》27:11-12)
大卫算计的是亚吉应该非常爱惜武将。如今这个世代打仗都是导弹,要打千里之外的地方随便丢个导弹就完事了。大卫那时候是冷兵器的年代,比的就是武艺。当年曹操之所以爱惜关羽就是因为英雄惜英雄,亚吉大概也一样,爱惜大卫这个英雄。他知道大卫这个人非常厉害,能杀歌利亚的人武功可高强了。
亚吉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如果得着大卫做他的仆人,他就得着人才了,而事实上大卫也真的有这么好的履历。当然大卫也知道怎么算计,扫罗追杀大卫,亚吉也是扫罗的敌人。这个亚吉就是大卫敌人的敌人,至于信任不信任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大卫到亚吉那里去,扫罗就不会再骚扰他,他就可以趁机休养生息。前面两次大卫都放过了扫罗,但是保不准什么时候扫罗又来追他,他又得带着手下四处躲藏。经历了之前的那两次,大卫底下的那些人怨气肯定很重,都抱怨大卫该杀的时候不杀,害得他们也跟着居无定所。下次扫罗再追过来,大卫可以再一次放过保罗,但是对下面的人却不好交代。
作为一个好老板,员工也得管好,否则就做不了事,所以就得会算计。大卫算计的是,与敌人的敌人联手,虽然大卫过去杀过歌利亚,但是问题不大,因为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现在亚吉肯定很愿意得着大卫这么一位得力干将,因为他可以利用大卫为他打天下。如果大卫做什么都不行,唯有吃饭第一名,到亚吉那里他什么也干不了,人家也不会收留的。
大卫算计的是亚吉应该非常爱惜武将。如今这个世代打仗都是导弹,要打千里之外的地方随便丢个导弹就完事了。大卫那时候是冷兵器的年代,比的就是武艺。当年曹操之所以爱惜关羽就是因为英雄惜英雄,亚吉大概也一样,爱惜大卫这个英雄。他知道大卫这个人非常厉害,能杀歌利亚的人武功可高强了。
亚吉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如果得着大卫做他的仆人,他就得着人才了,而事实上大卫也真的有这么好的履历。当然大卫也知道怎么算计,扫罗追杀大卫,亚吉也是扫罗的敌人。这个亚吉就是大卫敌人的敌人,至于信任不信任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大卫到亚吉那里去,扫罗就不会再骚扰他,他就可以趁机休养生息。前面两次大卫都放过了扫罗,但是保不准什么时候扫罗又来追他,他又得带着手下四处躲藏。经历了之前的那两次,大卫底下的那些人怨气肯定很重,都抱怨大卫该杀的时候不杀,害得他们也跟着居无定所。下次扫罗再追过来,大卫可以再一次放过保罗,但是对下面的人却不好交代。
作为一个好老板,员工也得管好,否则就做不了事,所以就得会算计。大卫算计的是,与敌人的敌人联手,虽然大卫过去杀过歌利亚,但是问题不大,因为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现在亚吉肯定很愿意得着大卫这么一位得力干将,因为他可以利用大卫为他打天下。如果大卫做什么都不行,唯有吃饭第一名,到亚吉那里他什么也干不了,人家也不会收留的。
大家要知道,做事情要计划好回报与风险,这样就能把账算清楚。大卫要得到亚吉的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他杀犹大人,攻打扫罗,让以色列人恨恶他,看似大卫像汉奸一样。他的计划是到犹大的南地去,其实犹大的南方不是犹大,犹大南地和犹大不是一个地方。他要去打那地方,首先算计好了是要先打哪里,然后把得胜的牛、羊、骆驼、衣服还有各种宝贝都给带回来。他打犹大边上的地方,谁也搞不清楚那还是不是犹大,这就说明大卫这人很厉害了,也非常精明。
大卫击杀那地的人,无论男女都没有留下一个;又夺获牛、羊、骆驼,驴并衣服回来见亚吉。(《撒母耳记上》27:9)
你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算计好。最怕的就是没有经过算计,一拍脑袋瞎说的人,拍出来的全是豆腐脑。后来大卫治理以色列国的时候,他底下的人一看这人太精明了,也不敢忽悠他,能成为这样的人就厉害了。大卫把账算清楚以后,把夺回的牲口,就好像石油这类的资源一样,跟亚吉各分一半。那亚吉当然高兴了,所以他看这事很好。
好多年前我就开始带着大家查《圣经》。前一段时间,我听了8、9年前查的《圣经》,当时就讲到精明和要做聪明人,原来我那个时候就知道,居然都没想起来。其实那是我心里一直想着一脉相承的东西。
人愚蠢不是路,大家不要做愚蠢人,绝对不要做满脑袋浆糊的人,做愚蠢的人风险非常大。我清楚地告诉大家,人身上的病有多少,跟你愚蠢的程度紧密相关。一个人腿痛,走不了路或者得了癌症,都是因为脑袋里的垃圾太多。所有人身体上的病都跟脑袋不聪明,不学习有关系。所有不读书、不学习,然后什么事都拍脑袋瞎说的人是很可恶的。
你想想看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大卫一来,亚吉就赚了好多的钱。后来亚吉从大卫那里得了不少好处,就算过去有些过节也没关系,只要现在能为他赚点钱,人家还是能看得上大卫的。大卫把这些账都算好了,计划也就逐渐落实了。
大卫对亚吉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京外的城邑中赐我一个地方居住,仆人何必与王同住京都呢?”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因此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撒母耳记上》27:5-6)
大卫站到亚吉面前算计归算计,到时候人家问的话要照实说,不要一回答就磕磕绊绊的。在实施的时候要灵活,最重要的就是会说话。大卫逃到迦特,带着他的六百人,这六百人就是他的资产。那个时候,亚吉不知道以色列人膏抹谁做王。当时几乎没人知道大卫被膏抹做王,但是亚吉这个人光想着招兵买马,这时天上掉下一个得力干将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亚吉把洗革拉这个地方给了大卫,让他和他的人马都住下。
大家慢慢地琢磨,其实他们相互说的除了这一句话以外,肯定还有其他闲扯的话。人和人之间说话,首先得会铺垫说话的感觉。如果你跟人说话一直端着个架子,觉着自己了不起,这给人的感觉就不舒服。我鼓励大家要养成会闲扯的习惯,会说话非常重要,等把气氛搞熟络了再把正事拿出来讲就好办了。
我发现很多当官的人爱喝酒,就是因为喝酒的时候可以闲扯。还有很多人喜欢喝茶,弘扬中国人发明的“茶道”,就是可以借着“茶”发挥。这茶好,是什么树、什么叶子、怎么发酵、怎么处理等一系列的话题。大家一谈到“茶道”就不亦乐乎,好像自己是茶王。那就是闲扯的资本,都扯得可好了。开口就说当年关羽就喝这个,什么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最先找的就是云南的普洱茶。其实这事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纯粹就是随口一说。你想怎么说都行,因为死无对证,总不能把朱元璋叫过来问问有没有说这话,这也就是一个闲扯的谈资。
最近有的人一打电话就问我看世界杯了没有,那也是闲扯。但凡有人来跟我谈足球,我会给他说:算了吧,别提我的伤心事。人家好奇提到足球你伤什么心?我就告诉他们我从小都踢不着球的笑话,大家一笑,那叫扯淡。你得会扯淡,会说话,说着说着咱再谈正事,这是为了营造一个说话氛围。
当然这些事《撒母耳记上》没写,要是都把这些闲扯的事都写进去,这《圣经》就没法读了,又不是在读《红楼梦》。这些话是我加进去的,意思是你要想为人处事精明,就得会说话。所以我特别喜欢会说话的人,就算你来忽悠我,只要听着好,我就会给你竖个大拇指。所以会说话的人好,撒个谎他脸也不红,还好像什么事都没有,这样的人确实挺厉害的。
我发现很多当官的人爱喝酒,就是因为喝酒的时候可以闲扯。还有很多人喜欢喝茶,弘扬中国人发明的“茶道”,就是可以借着“茶”发挥。这茶好,是什么树、什么叶子、怎么发酵、怎么处理等一系列的话题。大家一谈到“茶道”就不亦乐乎,好像自己是茶王。那就是闲扯的资本,都扯得可好了。开口就说当年关羽就喝这个,什么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最先找的就是云南的普洱茶。其实这事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纯粹就是随口一说。你想怎么说都行,因为死无对证,总不能把朱元璋叫过来问问有没有说这话,这也就是一个闲扯的谈资。
最近有的人一打电话就问我看世界杯了没有,那也是闲扯。但凡有人来跟我谈足球,我会给他说:算了吧,别提我的伤心事。人家好奇提到足球你伤什么心?我就告诉他们我从小都踢不着球的笑话,大家一笑,那叫扯淡。你得会扯淡,会说话,说着说着咱再谈正事,这是为了营造一个说话氛围。
当然这些事《撒母耳记上》没写,要是都把这些闲扯的事都写进去,这《圣经》就没法读了,又不是在读《红楼梦》。这些话是我加进去的,意思是你要想为人处事精明,就得会说话。所以我特别喜欢会说话的人,就算你来忽悠我,只要听着好,我就会给你竖个大拇指。所以会说话的人好,撒个谎他脸也不红,还好像什么事都没有,这样的人确实挺厉害的。
亚吉说:“你们今日侵夺了什么地方呢?”大卫说:“侵夺了犹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撒母耳记上》27:10)
大卫连这词都想好了,最近打了犹大的南方,犹大的南方是到南极去了吗?南极也是犹大的南方,埃及也在犹大的南方,听上去好像是把犹大给打了一顿。犹大的南方,耶拉篾的南方,基尼的南方,全都是南方,然而具体到南到哪里也没讲。你也不能说他说的有问题,不管怎么样,连扯淡带说话再谈正事,反正亚吉就相信了大卫。会说话是一个优点,大家慢慢练吧。
以上跟大家讲了点闲扯的事,就是想鼓励大家闲着没事就多收集点笑话。我就喜欢讲讲笑话,比如有人从大老远来见我,一看觉得这小子其貌不扬,我说我从小就长这样,大家为之一笑。你别看我这样,我可以给你比划一下,然后一抬脚,球从裤裆底下钻过去了,大家又是一笑,这就是能够给人营造一个说话的氛围。
你要是去面试的时候,遇到三个穿着西装革履、一本正经的面试官,这时候你得会说话。不然对方抬起头来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就回答什么名;结婚了没有,你说结了或者没有,这一说完了大家全都尴尬在那了。你要去面试之前我可以提供一个小培训,让你知道如何去面试,其实面试有个“Good”,就是好的意思。也就是Looks good,sounds good 和 feels good,意思就是看上去不错,听起来不错和感觉上不错。一般面试也就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人家根本没有时间深挖你身上太多的东西。
如果你把这三个“Good”搞定了,面试官感觉不错,这工作就是你的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想要证明点什么,那就把所有的感觉全都给证明没了。把“Good”给整没了就麻烦了,所以与人相处的时候,为人处事要养成这几个“Good”。实际上不管是首富还是首负,人家至少这辈子混了个“第一”。这些人都会说话,比如王健林,站在台上唱歌唱得可好了,很会来事。再比如说马云,他上台唱歌大家听过没有?也是唱得很好。雷军也一样,一上台虽然英文不怎么样,但是人家很会搞笑。“Do you love me,Ben?”那调调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管你是搞技术的,还是搞业务或者营销的,听我一句劝,要养成会说话的习惯。会说话很重要,当然脑袋里也得有料。脑袋里什么都没有不可能会说话,不好好准备也是很难会说话的。而会说话的那些人全是从小爱读小说而且读得特别多的人。赵本山多会扯淡,所以厉害的人都很会说话。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很会说话的人。你们不管是理工男,还是理工女,都要学习会说话。
一要会说话,二要会建立关系。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得建立关系,我发现像大卫这种精明的人,不管是跟下面的人还是上面的人关系都建立的很不错,完全就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学会说话是建立关系的根本,建立关系得靠着你和我说话。像在咱们这里你会发现,建立人际关系方面我还行,虽然谈不上是专家,如果会说话满分是100分的话,那我也能给自己打个及格。
关系就是透过说话建立起来的,比如说像我们这样常常在网上聊很多。等你从很远来看我的时候,因为我们已经在网上聊了三、五年,所以就会一见如故,像是老朋友了。既然咱们已经聊了很久,这个关系自然就很亲近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实体教会里弟兄姐妹建立关系不会太好,因为大家平时相互都不讲话,到了教会一千个人坐在一千把椅子上,牧师让你跟旁边的人说:耶稣爱你,我也爱你。说完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很尴尬,心里也特别不自在。尤其是还不太擅长干这种事的人,就好像是小学生背课文似的,非常难受。那是因为平时没有建立关系,没有时间打电话进行沟通。像我们这样,也不用很远开车跑来跟你说话,从网上就能够通过说话建立关系。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三点,你计划归计划,具体实施的时候还要灵活,会说话会建立关系。那么建立一个什么关系呢?你得知道人家要什么,同时也得清楚自己能给人家什么,现在亚吉和大卫这两个人的关系就是个利益关系。所以不但要会说话而且还得在交谈之间流露出彼此之间的根本利益,从他们的对话就能看出来。
亚吉问大卫侵夺了什么地?大卫说打犹大、耶拉篾,还有基尼的南方,还把夺来的东西都分给亚吉。你看大卫这话讲得多好,如果他把夺来的东西都不想给亚吉,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得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如果人常常在夹缝当中生存,就要锻炼为人处事的精明。这其实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巴不得弟兄姐妹都能够领受我这个想法。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精明的人,因为愚蠢真的是害人害己。
大卫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个月。(《撒母耳记上》 27:7 )
大卫在亚吉那里待了一年零四个月之后,扫罗就死了,大卫回到以色列那里做了以色列王。经文查到这里就要提醒大家,要做一个精明的人,能把事情都弄明白。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愚蠢的人光想着赚钱,没想到赔钱;光想着得好处,忘了风险。我告诉你,做精明人一定要把风险先算好,如果风险没有处理好,那麻烦就很大。
我想要让大家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养成算计的习惯,包括做一个项目,开发个系统甚至做人、做事。你要做管理,必须会管人,会管事。一个人如果外强中干,绝对不是一个好选项,做管理肯定是做不好的。我们就分享到这,希望弟兄姐妹都成为精明的人。
愿神祝福大家!
亚吉问大卫侵夺了什么地?大卫说打犹大、耶拉篾,还有基尼的南方,还把夺来的东西都分给亚吉。你看大卫这话讲得多好,如果他把夺来的东西都不想给亚吉,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得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如果人常常在夹缝当中生存,就要锻炼为人处事的精明。这其实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巴不得弟兄姐妹都能够领受我这个想法。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精明的人,因为愚蠢真的是害人害己。
大卫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个月。(《撒母耳记上》 27:7 )
大卫在亚吉那里待了一年零四个月之后,扫罗就死了,大卫回到以色列那里做了以色列王。经文查到这里就要提醒大家,要做一个精明的人,能把事情都弄明白。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愚蠢的人光想着赚钱,没想到赔钱;光想着得好处,忘了风险。我告诉你,做精明人一定要把风险先算好,如果风险没有处理好,那麻烦就很大。
我想要让大家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养成算计的习惯,包括做一个项目,开发个系统甚至做人、做事。你要做管理,必须会管人,会管事。一个人如果外强中干,绝对不是一个好选项,做管理肯定是做不好的。我们就分享到这,希望弟兄姐妹都成为精明的人。
愿神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