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查經】列王紀下 25章 - 咒詛都應驗了!

2014-11-28 36,360 列王紀下 心態 忍耐和恩慈 不忘初心

相关经文

列王纪下25章-耶路撒冷陷落
  • 1 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对城安营,四围筑垒攻城。
  • 2 于是城被围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 3 四月初九日,城里有大饥荒,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
  • 4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王就向亚拉巴逃走。
  • 5 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
  • 6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
  • 7 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
  • 8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伦王的臣仆、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
  • 9 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
  • 10 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
  • 11 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都掳去了。
  • 12 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使他们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
  • 13 耶和华殿的铜柱,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
  • 14 又带去锅、铲子、蜡剪、调羹,并所用的一切铜器,
  • 15 火鼎、碗,无论金的银的,护卫长也都带去了。
  • 16 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一个铜海,和几个盆座,这一切的铜,多得无法可称。
  • 17 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铜顶,高三肘;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都是铜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样,也有网子。
  • 18 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副祭司西番亚,和三个把门的,
  • 19 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或译:太监),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
  • 20 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这些人带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
  • 21 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这样,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
  • 22 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
  • 23 众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长,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尼陀法人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玛迦人的儿子雅撒尼亚,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
  • 24 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只管住在这地服侍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
  • 25 七月间,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
  • 26 于是众民,无论大小,连众军长;因为惧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 27 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提他出监;
  • 28 又对他说恩言,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
  • 29 给他脱了囚服。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
  • 30 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赐他一份,终身都是这样。

這是《列王紀下》的最後一章,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觸目驚心的亡國悲劇,逃亡、廝殺和酷刑歷歷在目,只要稍微讓自己置身其境,都會不寒而慄。一個國家的強盛或衰敗,要看一國之君是否對神心存敬畏。可惜的是,即使有先知的神蹟和哭泣,竟然敵不過木納的偶像和耶羅波安的兩個金牛犢,回頭一看,原來最為詭詐的還是人心。神的忍耐被人濫用,然而,清算的時刻遲早都會來到。人種什麼,就收什麼,審判和咒詛來了,誰能抵擋?

思考問題:

如何看待神的忍耐和恩慈?

目光短淺的心態會帶來什麼後果?為什麼?

如果一個人忘記初心,他/她的信主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咒詛應驗了

這一章神成就了在《申命記》中所預言的咒詛,而這咒詛都應驗在西底家的身上。一個沒有信心的人,會走一條沒有信心的路。比如西底家走的就是一條因沒有信心而結局悲慘的路。《羅馬書》第2章第4節寫到: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要領你悔改的嗎?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這一章實際就是講審判的日子已經來到。

不要做目光短淺的人

人往往不瞭解神的作為,喜歡立竿見影的事。比如昨天犯了一個罪,今天還活得好好的,並沒有遭審判,就不相信有審判一回事,繼續選擇犯罪的路。這一群猶大人,雖然遭遇了亡國的災禍,但因為不認識神,不知道神的作為常常帶著極寬容的忍耐,不因自己的罪和神的慈愛悔改,反而濫用神的忍耐。這就暴露了人的一個致命弱點------目光短淺。

《耶利米書》是這個時代的先知耶利米所作的書。其中第44章15-18節這樣記載:猶大亡國後,尼布甲尼撒立猶大人基大利做總督,猶大這個國家就變成了巴比倫的一個省。一群猶大人殺了基大利,然後挾持先知耶利米逃去埃及。途中他們問耶利米,我們應該怎麼辦?耶利米說你們應該留在這猶大地,就必然沒有事情。可是他們把省長給殺了,怎麼能單憑耶利米一句話就留在這個地方,等著巴比倫人來抓他們呢?於是在第16-17節他們回答耶利米說:論到你奉耶和華的名對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必不聽從。我們定要成就我們口中所說過的一切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以前拜偶像的日子他們沒有遭到災禍,所以他們還是要回去拜偶像(參《耶利米書》44:15-19)。事實上他們所期望的並沒有成就,而是全部滅亡在埃及。

他們既知耶利米是先知,詢問先知,卻沒有信心照著先知的話去行,最終隨著自己的心思意念走向滅亡。之後那些猶大人不知悔改反倒將原因歸結在停止拜偶像,充分體現了目光之短淺的下場。而這當中有一點值得我們效法的是耶利米即使危在旦夕也全然交託毫無畏懼的信心。

人的眼光非常關鍵。一個像老鷹一樣翱翔天空俯瞰大地的人,一定活出一個老鷹的生命;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就活出像老鼠一樣的生命;而昆蟲的目光就更短淺了,眼睛很多看得很近很小,並且只能看見動的東西。

今天還是有很多目光短淺的人,經歷很多主的恩典後還是選擇試探神,離棄神。神並不會立即審判,人只會隨著自己的心思意念走向滅亡。目光短淺的人不會知道神是不能試探的,他們只會順著自己的心思意念去判斷。

我們作為基督徒,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神的心意。神是慈愛寬容有憐憫的,他常常等候我們謙卑悔改。但如果我們目光短淺,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會走進滅亡。的確,神常常很快的醫治我們的疾病,但是建造一個人生命需要一個過程,而看事情的目光也決定著對神信心的建造。

神的作為不是立竿見影,而是一個播種、生長、結果的過程。撒了罪的種子,長出毒草和苦根,收穫的就一定是咒詛;撒了祝福的種子,收穫的一定是祝福。憑著信心撒的種子,一定獲得祝福,直到千代。

咒詛的起因

惟恐你們中間,或男或女,或族長或支派長,今日心裡偏離耶和華---我們的神,去事奉那些國的神;又怕你們中間有惡根生出苦菜和茵陳來,聽見這咒詛的話,心裡仍是自誇說:我雖然行事心裡頑梗,連累眾人,卻還是平安。(《申命記》29:18-19)

當咒詛臨到猶大人時國家已經滅亡了,而他們關心的依然是如何吃喝玩樂,並不去思考神的作為。猶大人因律法而自誇,卻對神的咒詛置之不理,只圖今日一時的平安。

所看見的人,連萬國人,都必問說:耶和華為何向此地這樣行呢?這樣大發烈怒是什麼意思呢?人必回答說:是因這地的人離棄了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去事奉敬拜素不認識的別神,是耶和華所未曾給他們安排的。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這地發作,將這書上所寫的一切咒詛都降在這地上。(《申命記》29:24-27)

神在乎的不是所羅門給他所建的殿,而是人跟他所立的約。當猶大人廢棄了與神所立的約,這咒詛便臨到了。若一個基督徒離棄與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所立的約,咒詛就會臨到。當咒詛成就的時候,就只能吃滅亡的果子,比如猶大國。

不忘初心

目光短淺的瑪拿西曾企圖從經濟的角度進行改革進而帶來國家的復興,最後非但沒復興,反而走向滅亡。為什麼會落到如此下場?是因為當人行了神眼中的惡,土地會和人一同遭受咒詛。摩西就此曾發預言:幾百年、一千年後,以色列人會因目光短淺,貪圖一時享樂而惹神憤怒,承受滅亡的咒詛。

不要以為眼前的安逸生活就是幸福,當你沉醉其中,享受在吃喝玩樂的愜意裡,眼光就會越發短淺,心胸越發狹隘。一時的平安不是平安,得到永生的祝福才能永久。譬如亞伯拉罕,活著的時候並不沉迷於一時的享樂,完全的遵行神的旨意,因為他知道,神定會祝福他的後裔像海邊的沙,天上的星星一樣。

而這一章中講的西底家,當他行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便自食惡果,親眼見到所有兒子被殺,之後被挖掉雙眼。當他之前去求問先知耶利米時,耶利米明明告訴他:萬軍之耶和華,萬軍的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若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你的命必存活,這城也不至被火焚燒,你和你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們必用火焚燒,你也不得脫離他們的手。(《耶利米書》38:17-18)他卻不信,擔心迦勒底人會讓已經投降了的猶大人戲弄他、羞辱他,讓他顏面盡失。

耶利米又繼續勸他,向他保證神已經應許迦勒底人不會這樣做,而且投降後他可以保全性命,否則的話,耶和華指示我的話只是這樣:猶大王宮所剩的婦女必都到巴比倫王的手裡,這些婦女必說:你自己的朋友催逼你,勝過你,見你的腳陷在淤泥中,就轉身退後了。人必將你的后妃和你的兒女帶到迦勒底人那裡。你也不得脫離他們的手,必被巴比倫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這城被火焚燒。(《耶利米書》38:21-23)

結果西底家卻不聽從耶利米的話,反而威脅他不許把神的這些話告訴給眾首領,最後自己選擇絕不投降,城破之後倉皇出逃,結果最後被迦勒底人捉住了。目光短淺的人往往很混亂,西底家一面詢問先知該如何做,一面選擇悖逆神。選擇了悖逆就是選擇了一條滅亡的路。相反的,選擇順服神、聽從神的話並行出來的人就是選擇了一條蒙福的路。

把這幾段經文結合著來看,就很清楚了。這些話可以用《申命記》第28章第47-48節來總結:因為你富有的時候,不歡心樂意地事奉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你必在飢餓、乾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華所打發來攻擊的你仇敵。他必把鐵軛加在你的頸項上,直到將你滅絕。

人常常在缺乏的時候尋求耶和華,卻在富足的時候,被眼前的安逸生活迷惑,沉醉在自己的小日子裡,故此遠離神。要知道,事奉耶和華神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我們的安穩生活是神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定意,在富有時也要歡欣樂意事奉耶和華我們的神,要時時警醒,把眼光放寬、放遠,做討神喜悅的人。

一些沒有結婚的弟兄姐妹,每天晚上都選擇來教會禱告,生活上他們什麼也沒缺乏。我也希望他們結婚以後依舊保持這樣的生活,不被安逸的日子所迷惑。我們當中一個姐妹剛剛生了孩子,所有的想法就是平平安安的能把孩子生出來,那是蒙祝福的想法嗎?如果讓我說,我所有的想法就是一生事奉我的神,因為那是我的生命。

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命記》29:29)。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常識來取代神的話,因為常識百分之九十九是從魔鬼來的,是屬肉體的。不要過肉體的日子,開始過屬靈的日子。

選擇蒙福的路

如果你能夠一生蒙神的祝福,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非要淪落到國破家亡的境地呢?國破家亡的時候還愛自己的面子,不是很可悲嗎?西底家真的很混亂,明明知道耶利米是永生神的先知,把耶利米從牢裡提出來問他,要把神的話毫不隱藏的告訴自己,然後又說我不相信。這實在很難讓人理解。別人指明瞭一條活路,偏不走,非要走那個剜眼睛、眾子被殺的路,目光短淺的人是多麼的可悲!這正應了耶穌所說的話:你若為了保住你的性命,你就必喪掉性命,如果為耶穌基督擺上你的生命,你就必得著你的生命(參《馬太福音》10:39,16:25)。

生命不是死了以後得生命,那是活著就得著。神透過西底家讓我們看到,即使先知當面告訴他神的話,最後信還是不信都是人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先知告訴你當行的路,若不去遵行,也沒有辦法保證你人生結局好壞。

所以耶穌說你若在世上的日子,愛我超過愛你的老公,愛我超過愛你的兒女,愛我超過愛你的父母,沒有不在今生得百倍、來世得永生的(參《路加福音》18:29-30)。這是很好的應許。讓我們遵行律法書的一切話,凡事都行在神的旨意中。神的心意是要他的選民、百姓選擇盡心、盡力、儘性的事奉他、愛他,那一定是選擇了一條蒙福的路。即使是剛剛信主的弟兄姐妹也是如此,你若單單尋求耶和華你的神,神必在你面前,為你開闢一條出路,也必不至於死。可當你執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事,做得罪神的人,那就是選擇了一條被咒詛的路。瑪拿西、約雅敬、西底家都是如此,把眼光定睛在小日子上,結局也都是走向死亡。

我鼓勵大家,尤其是結了婚的,學會過大日子,別過小日子,選擇服事神,一定會在今生得百倍,來世得永生。當我們富有的時候,也時刻警醒,不被安逸的生活迷惑,仍然保持心思純正,仍然保持一顆單單事奉耶和華神的心,仍然不忘耶和華神的帶領。

經文

2Ki 25:1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2Ki 25:2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2Ki 25:3 四月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2Ki 25:4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
2Ki 25:5 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
2Ki 25:6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
2Ki 25:7 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鏈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2Ki 25:8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
2Ki 25:9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
2Ki 25:10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
2Ki 25:11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
2Ki 25:12 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
2Ki 25:13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
2Ki 25:14 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
2Ki 25:15 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
2Ki 25:16 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一個銅海,和幾個盆座,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
2Ki 25:17 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銅頂,高三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網子。
2Ki 25:18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
2Ki 25:19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或作太監),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五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裡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
2Ki 25:20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
2Ki 25:21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2Ki 25:22 至於猶大國剩下的民,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倫王立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作他們的省長。
2Ki 25:23 眾軍長和屬他們的人聽見巴比倫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長,於是軍長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尼陀法人單戶蔑的兒子西萊雅,瑪迦人的兒子雅撒尼亞,和屬他們的人都到米斯巴見基大利。
2Ki 25:24 基大利向他們和屬他們的人起誓說,你們不必懼怕迦勒底臣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
2Ki 25:25 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
2Ki 25:26 於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為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2Ki 25:27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
2Ki 25:28 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
2Ki 25:29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
2Ki 25:30 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

列王記下 列表

為您推薦
关闭

**这是《列王纪下》的最后一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逃亡、厮杀和酷刑历历在目,只要稍微让自己置身其境,都会不寒而栗。一个国家的强盛或衰败,要看一国之君是否对神心存敬畏。可惜的是,即使有先知的神迹和哭泣,竟然敌不过木纳的偶像和耶罗波安的两个金牛犊,回头一看,原来最为诡诈的还是人心。神的忍耐被人滥用,然而,清算的时刻迟早都会来到。人种什么,就收什么,审判和咒诅来了,谁能抵挡?** **思考问题:** **如何看待神的忍耐和恩慈?** **目光短浅的心态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 **如果一个人忘记初心,他/她的信主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一章神成就了在《申命记》中所预言的咒诅,而这咒诅都应验在西底家的身上。**一个没有信心的人,会走一条没有信心的路。**比如西底家走的就是一条因没有信心而结局悲惨的路。《罗马书》第2章第4节写到: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要领你悔改的吗?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这一章实际就是讲审判的日子已经来到。

人往往不了解神的作为,喜欢立竿见影的事。比如昨天犯了一个罪,今天还活得好好的,并没有遭审判,就不相信有审判一回事,继续选择犯罪的路。这一群犹大人,虽然遭遇了亡国的灾祸,但因为不认识神,不知道神的作为常常带着极宽容的忍耐,不因自己的罪和神的慈爱悔改,反而滥用神的忍耐。这就暴露了人的一个致命弱点------目光短浅。 《耶利米书》是这个时代的先知耶利米所作的书。其中第44章15-18节这样记载:犹大亡国后,尼布甲尼撒立犹大人基大利做总督,犹大这个国家就变成了巴比伦的一个省。一群犹大人杀了基大利,然后挟持先知耶利米逃去埃及。途中他们问耶利米,我们应该怎么办?耶利米说你们应该留在这犹大地,就必然没有事情。可是他们把省长给杀了,怎么能单凭耶利米一句话就留在这个地方,等着巴比伦人来抓他们呢?于是在第16-17节他们回答耶利米说:论到你奉耶和华的名对我们所说的话,我们必不听从。我们定要成就我们口中所说过的一切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以前拜偶像的日子他们没有遭到灾祸,所以他们还是要回去拜偶像(参《耶利米书》44:15-19)。事实上他们所期望的并没有成就,而是全部灭亡在埃及。 他们既知耶利米是先知,询问先知,却没有信心照着先知的话去行,最终随着自己的心思意念走向灭亡。之后那些犹大人不知悔改反倒将原因归结在停止拜偶像,充分体现了目光之短浅的下场。而这当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效法的是耶利米即使危在旦夕也全然交托毫无畏惧的信心。

人的眼光非常关键。一个像老鹰一样翱翔天空俯瞰大地的人,一定活出一个老鹰的生命;一个鼠目寸光的人,就活出像老鼠一样的生命;而昆虫的目光就更短浅了,眼睛很多看得很近很小,并且只能看见动的东西。 今天还是有很多目光短浅的人,经历很多主的恩典后还是选择试探神,离弃神。神并不会立即审判,人只会随着自己的心思意念走向灭亡。目光短浅的人不会知道神是不能试探的,他们只会顺着自己的心思意念去判断。 我们作为基督徒,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神的心意。神是慈爱宽容有怜悯的,他常常等候我们谦卑悔改。但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就会走进灭亡。的确,神常常很快的医治我们的疾病,但是建造一个人生命需要一个过程,而看事情的目光也决定着对神信心的建造。 神的作为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播种、生长、结果的过程。撒了罪的种子,长出毒草和苦根,收获的就一定是咒诅;撒了祝福的种子,收获的一定是祝福。凭着信心撒的种子,一定获得祝福,直到千代。

**惟恐你们中间,或男或女,或族长或支派长,今日心里偏离耶和华---我们的神,去事奉那些国的神;又怕你们中间有恶根生出苦菜和茵陈来,听见这咒诅的话,心里仍是自夸说:我虽然行事心里顽梗,连累众人,却还是平安。(《申命记》29:18-19)** 当咒诅临到犹大人时国家已经灭亡了,而他们关心的依然是如何吃喝玩乐,并不去思考神的作为。犹大人因律法而自夸,却对神的咒诅置之不理,只图今日一时的平安。 **所看见的人,连万国人,都必问说:耶和华为何向此地这样行呢?这样大发烈怒是什么意思呢?人必回答说:是因这地的人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去事奉敬拜素不认识的别神,是耶和华所未曾给他们安排的。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这地发作,将这书上所写的一切咒诅都降在这地上。(《申命记》29:24-27)** 神在乎的不是所罗门给他所建的殿,而是人跟他所立的约。当犹大人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这咒诅便临到了。若一个基督徒离弃与这位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所立的约,咒诅就会临到。当咒诅成就的时候,就只能吃灭亡的果子,比如犹大国。

目光短浅的玛拿西曾企图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改革进而带来国家的复兴,最后非但没复兴,反而走向灭亡。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是因为当人行了神眼中的恶,土地会和人一同遭受咒诅。摩西就此曾发预言:几百年、一千年后,以色列人会因目光短浅,贪图一时享乐而惹神愤怒,承受灭亡的咒诅。 不要以为眼前的安逸生活就是幸福,当你沉醉其中,享受在吃喝玩乐的惬意里,眼光就会越发短浅,心胸越发狭隘。**一时的平安不是平安,得到永生的祝福才能永久。**譬如亚伯拉罕,活着的时候并不沉迷于一时的享乐,完全的遵行神的旨意,因为他知道,神定会祝福他的后裔像海边的沙,天上的星星一样。

而这一章中讲的西底家,当他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便自食恶果,亲眼见到所有儿子被杀,之后被挖掉双眼。当他之前去求问先知耶利米时,耶利米明明告诉他:万军之耶和华,万军的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必存活,这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你和你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耶利米书》38:17-18)他却不信,担心迦勒底人会让已经投降了的犹大人戏弄他、羞辱他,让他颜面尽失。 耶利米又继续劝他,向他保证神已经应许迦勒底人不会这样做,而且投降后他可以保全性命,否则的话,耶和华指示我的话只是这样:犹大王宫所剩的妇女必都到巴比伦王的手里,这些妇女必说:你自己的朋友催逼你,胜过你,见你的脚陷在淤泥中,就转身退后了。人必将你的后妃和你的儿女带到迦勒底人那里。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必被巴比伦王的手捉住,你也必使这城被火焚烧。(《耶利米书》38:21-23) 结果西底家却不听从耶利米的话,反而威胁他不许把神的这些话告诉给众首领,最后自己选择绝不投降,城破之后仓皇出逃,结果最后被迦勒底人捉住了。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很混乱,西底家一面询问先知该如何做,一面选择悖逆神。选择了悖逆就是选择了一条灭亡的路。相反的,选择顺服神、听从神的话并行出来的人就是选择了一条蒙福的路。

把这几段经文结合着来看,就很清楚了。这些话可以用《申命记》第28章第47-48节来总结:因为你富有的时候,不欢心乐意地事奉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你必在饥饿、干渴、赤露、缺乏之中,事奉耶和华所打发来攻击的你仇敌。他必把铁轭加在你的颈项上,直到将你灭绝。 人常常在缺乏的时候寻求耶和华,却在富足的时候,被眼前的安逸生活迷惑,沉醉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故此远离神。要知道,事奉耶和华神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的安稳生活是神赐给我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意,在富有时也要欢欣乐意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要时时警醒,把眼光放宽、放远,做讨神喜悦的人。 一些没有结婚的弟兄姐妹,每天晚上都选择来教会祷告,生活上他们什么也没缺乏。我也希望他们结婚以后依旧保持这样的生活,不被安逸的日子所迷惑。我们当中一个姐妹刚刚生了孩子,所有的想法就是平平安安的能把孩子生出来,那是蒙祝福的想法吗?如果让我说,我所有的想法就是一生事奉我的神,因为那是我的生命。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唯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命记》29:29)。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常识来取代神的话,因为常识百分之九十九是从魔鬼来的,是属肉体的。不要过肉体的日子,开始过属灵的日子。

如果你能够一生蒙神的祝福,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沦落到国破家亡的境地呢?国破家亡的时候还爱自己的面子,不是很可悲吗?西底家真的很混乱,明明知道耶利米是永生神的先知,把耶利米从牢里提出来问他,要把神的话毫不隐藏的告诉自己,然后又说我不相信。这实在很难让人理解。别人指明了一条活路,偏不走,非要走那个剜眼睛、众子被杀的路,目光短浅的人是多么的可悲!这正应了耶稣所说的话:你若为了保住你的性命,你就必丧掉性命,如果为耶稣基督摆上你的生命,你就必得着你的生命(参《马太福音》10:39,16:25)。 生命不是死了以后得生命,那是活着就得着。神透过西底家让我们看到,即使先知当面告诉他神的话,最后信还是不信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即使有先知告诉你当行的路,若不去遵行,也没有办法保证你人生结局好坏。 所以耶稣说你若在世上的日子,爱我超过爱你的老公,爱我超过爱你的儿女,爱我超过爱你的父母,没有不在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的(参《路加福音》18:29-30)。这是很好的应许。让我们遵行律法书的一切话,凡事都行在神的旨意中。神的心意是要他的选民、百姓选择尽心、尽力、尽性的事奉他、爱他,那一定是选择了一条蒙福的路。即使是刚刚信主的弟兄姐妹也是如此,你若单单寻求耶和华你的神,神必在你面前,为你开辟一条出路,也必不至于死。可当你执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事,做得罪神的人,那就是选择了一条被咒诅的路。玛拿西、约雅敬、西底家都是如此,把眼光定睛在小日子上,结局也都是走向死亡。 我鼓励大家,尤其是结了婚的,学会过大日子,别过小日子,选择服事神,一定会在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当我们富有的时候,也时刻警醒,不被安逸的生活迷惑,仍然保持心思纯正,仍然保持一颗单单事奉耶和华神的心,仍然不忘耶和华神的带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