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查經】馬可福音 4章 - 天國豐厚的回報

2015-11-11 36,107 馬可福音 天國 祝福 信徒 門徒 回報 種子

相关经文

马可福音04章-撒种的比喻
  • 1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 2 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
  • 3 “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 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 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 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 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
  • 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 9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 10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 11 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 12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 13 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 14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 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 16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 17 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 18 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 19 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 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 21 耶稣又对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上吗?
  • 22 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 23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 24 又说:“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
  • 25 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 26 又说:“ 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
  • 27 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
  • 28 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
  • 29 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
  • 30 又说:“ 神的国,我们可用什么比较呢?可用什么比喻表明呢?
  • 31 好像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
  • 32 但种上以后,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它的荫下。”
  • 33 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照他们所能听的,对他们讲道。
  • 34 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没有人的时候,就把一切的道讲给门徒听。
  • 35 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 36 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
  • 37 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
  • 38 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 39 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
  • 40 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
  • 41 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馬可福音 列表

尋找的人才得著回報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迴轉過來,就得赦免。(《馬可福音》4:10-12)

大家仔細揣摩這段話,耶穌在講什麼?為什麼跟你們講,而不跟他們講?你能夠了解這裡的意思嗎?我把這兩種人給分出來,這一章裡面說到: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意思是你得去問。在人一生活著的過程,你一定要開口問,不要因為你不明白就帶過,就是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然後不曉得就算了。如果說是看見了,卻不曉得,然後還不去管,這個人基本上是沒什麼太大出息,這是耶穌也懶得理的人,你也不要以為他是個人才。

你不明白,然後你來問的時候,就成了你們,不問的人,就成了他們。跟隨耶穌,然後問:主啊,你講的是什麼意思呢?這一問就從他們變成了你們。他們就是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的人。其實跟著這些問的人也不明白,但是他可以問啊!如果你也不明白,你也不問,那就麻煩了。其實在我個人屬靈的追求當中,我有很多東西真的不明白,比如,什麼叫做牧養?什麼叫門徒訓練?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問題是我不明白的。

我發現有很多東西可以去問,很多東西可以去學。比如,癌症患者為什麼這麼難得醫治?後來我發現,你問神,神一定啟示你,因為我們的神是一個啟示人的神。其實在你尋求的過程當中,你腦子會突然間開竅。你有沒有在學習的時候,腦子突然開竅,一下子就弄明白整個東西?如果你不問,你就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然後就不管了,這種人不太有出息。

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一定要開始學會在不明白的時候,要把它弄明白。在共和理工學院裡有一個叫做:what I know? what you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what you need to find out? 就是你知道什麼?你不知道什麼?你什麼東西需要知道,需要去了解。今天,我們要常常說:這是什麼?

你去問,你問不到人,就去問神,神一定會啟示你。神特別喜歡來問他的人,你這一問就從他們變成你們,是他們就算了;是你們神就告訴你們。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問的人就得著回報。天國是有豐厚回報的,如果你成為他們,什麼也得不著;如果你是你們,就是來問的這些人,就有機會得著回報。如果我們不知道天國有豐厚的回報,非常的可憐。千萬不要以為信主,然後就進天國了。不是這麼一回事,你一定要做耶穌所說的你們。很多人信主信得糊里糊塗的,這可不是正常的辦法。

四種不同的回報

第一種回報:撒在路旁的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馬可福音》4:3-4)

神的道是顆種子,進到你的裡面,會有豐厚的回報。這回報不是給神,是回報給你自己,你必結很多倍的果子。撒種子,就是那個道進到我們裡面,如果是撒在路旁的,撒旦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那就是沒有了,零回報。為什麼撒旦會奪去他裡面神的道呢?因為他不信,他不知道那是寶貝。

今天,如果在我們當中你聽了神的話,信主信到咱們這個份上,還是不知道神的國有豐厚的回報,而且那豐厚的回報包括你自己,那就很可惜了。

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儘性事奉他。(《申命記》10:12)

神為什麼要讓我們盡心儘性愛他、侍奉他?為的是我們的益處,讓神的榮耀彰顯,神的祝福和醫治臨到你。

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最需要的是祝福,第二需要的是醫治。這些全在耶穌基督的裡面。這兩樣在神的國度裡就是極豐厚的回報。我們一定要知道:那個進來的道能和我們的信心相調和,這就對了。如果那個進到我們裡面的道,是不能跟信心調和的,那就被撒旦擄去了

第二種回報:撒到石頭地上的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馬可福音》4:5-6)

這裡說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遭到患難,遭受逼迫,立刻跌倒了。第二種人,他接受,但是經不住考驗,稍微冒犯一下就完了。如果我今天稍微冒犯你一下,有時故意,有時不是故意的,但是我用意不是要害人,在這過程當中,就是要試一試你。比如,有個姐妹來的時候,就在我的面前哭了好幾把,現在進步很大,基本上也不怎麼能被冒犯到了。我想,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神在做篩選的工作。所以,有許多人遭到患難,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不信,這就是第二種,灑在石頭地上的人。

在《創世記》裡面記載了一段故事:約瑟的哥哥來到埃及買糧,然後約瑟就惡搞他們,讓他哥哥們特別的痛苦,因為他們覺得完了,要留在埃及做奴隸了。這是人造的,約瑟創造了一個讓他們被冤枉一把的機會。結果猶大就站出來,要一輩子做約瑟的奴隸,讓他放了便雅憫,好跟他們的父親雅各交代(《創世記》44章)。就在這樣的場合裡面,遭逼迫的人是操練信心。猶大在那時不知道約瑟是他弟弟,他那時是動真格的,要留在埃及世世代代做約瑟的奴隸,這是好大的決心,後來發現約瑟是他弟弟,不過是試他一把。

我們人遭遇的患難,受逼迫,受點冤屈,是從誰來的?表面上是從人來的,實際上是從神來的。約瑟預表著耶穌,他所做的事情其實都是從神的靈感動,約瑟絕不做自己的那套,弄小把戲。神的靈住在約瑟的裡面,所以他就透過這樣的事情,讓我們看見神常常創作一個小災禍給你,其實不過是有驚無險。但是,如果人經不住考驗,就完了。

第三種回報:撒在荊棘裡的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馬可福音》4:7)

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如果人聽了神的道,不知道這是個寶貝,覺得生活還得做很多事情,然後憂慮著怎麼活,難道神豐厚的回報不能讓你活得好嗎?我可以有充足的信心告訴大家,如果神的道進到你裡面,結果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怎麼可能活得不好呢?

你以為你靠著世上的錢財、各樣的思慮,能活得好?我保證你活得不好。不需要考察,你只要看看周圍的人就知道。我們這些信主的人,雖然沒有各樣的思慮和錢財的掛慮,缺錢了嗎?沒有。那些有錢財掛慮的結果怎樣呢?就活得很可悲。我們一定要知道,神的國度是有極豐厚的回報。

第四種回報:撒在好土裡的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馬可福音》4:8)

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做事情、做基督徒一定要做出有基督徒的結果。如果看不到一個基督徒的身上有祝福,真是可悲!為什麼他身上沒有祝福?因為他不能夠領受。領受這個字是很深的一個字------神是祝福我的神,我不再憂慮;神是醫治我的神,我必得醫治;神是使我得榮耀的神,我必看見神在我們當中的榮耀

我想,根據主耶穌這些比喻的話,四種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他們各有四種不同的回報。而這第四種人中,又分了三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有一百倍的。那也是差別不小呀!當然,有一百倍的比有三十倍的好。我們人一生有很多奇妙的事,有的人,兩千塊錢苦命幹活,到老了還是窮困潦倒;有的人,就不斷從兩千塊錢一直升到兩萬塊錢薪水,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就比他四十年,五十年所賺的錢多。耶穌也常常用錢做比喻,我們也做比喻,當然回報越高越好。現在的問題是: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你用什麼量器給人、神就用什麼量器給你

(耶穌)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可福音》4:24-25)

量器量的是什麼呢?你真的認定這是寶貝嗎?你願不願付代價?付的代價就是你的量器。你付出的,然後神就用你付出的回報你。今天,我會竭力的推動弟兄姐妹走這付代價的路,因為那回報極其的豐厚,三十倍和一百倍差多少?差三點三倍,差很多了,因為三十倍的把二十倍的糧食給吃了,剩下三分之一。可是,如果你有一百倍,你把二十倍吃了,還剩下八十倍;一萬塊錢花了兩千塊養活自己,三千塊錢花了兩千塊錢養自己,八千和一千差多少?《聖經》裡面說: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可福音》4:25)。

因此,無論如何我們做基督徒就要做最好、最棒的基督徒,不要做馬馬虎虎的基督徒。你要知道天國回報豐厚,你就會看重。為什麼我常常這麼提醒大家?我也是提醒自己。人啊,如果知道付出的量器就是回報的量器,你一定會用大的量器量給人,神就用大的量器量給你。那些得著回報的人,基本上都是用大的量器。神最恨惡的就是兩樣的法碼:你量給人用小量器,你收的時候用大量器,這是神最恨惡的,這種人是受咒詛的,因為他不知道是神在掌管回報(《箴言書》20:23)。

回報也要有收割

你的回報也要有收割,不收割就沒回報。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谷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馬可福音》4:28-29)

我們人有時候很有意思,我們也撒種,但是不收割,你會得著嗎?會腐爛在地裡。所以,我們既要撒種,還要收割。什麼叫收割?就是把事情做到有結果,不要不了了之。你什麼東西做到一半,都是沒結果的。比如,一個人大學要讀四年,讀三年不讀了就拿不到學位;建房子建到一半,也是沒有結果。彼得在這《馬可福音》中在表達這麼一個道理:你要把這事做完,你要跟進一直到有結果為止。我們基督徒常常就差那麼一點點。有一個人說:其實成功的人,他是堅持到最後一分種,如果就差那麼一分鐘放棄了,就沒結果。

信心的功課就是一直堅持到有結果,如果堅持到一半放棄,就不是真正的信心。我鼓勵大家,開始學會堅持你的信心到最後。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其實什麼事情都可以忍耐到底,建立教會也需要忍耐到底,別建到一半放棄。我不是一個放棄的人,我什麼東西都會堅持到底,只要還有一口氣,就算是我死了,都會在靈裡面堅持。這種堅持的力道,在神的面前是好土。今天,我們要開始塑造這種絕不放棄的性格。《奔跑不放棄》是我特別喜歡唱的一首歌,雖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哥林多後書》4:8)。就是在絕望的光景當中,仍然帶著奄奄一息的信心,持守下去。

我們教會每一個事工,我都堅持到有結果為止,我不相信它不會有回報。只要你堅持下去,那就是一種性格和品質。比如,我們受了一點冤枉,受一點委屈,或者受到一點挫敗,要不要放棄?不,我一定會堅持下去。這種性格就是神所悅納的。你什麼時候看見大衛、約瑟、雅各、亞伯拉罕放棄?就算是沒結果,這些人從來都不放棄,一直相信到有結果,這種人是了不起的人。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做這種人,堅持到底,有回報、收割收到的東西才算數。

別看種子小,長起來回報不得了

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較呢?可用什麼比喻表明呢?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馬可福音》4:30-32)

讀到這裡,我可以猜想,當時到耶穌一定是在問門徒:你是否會成為地上萬國萬民的祝福?千萬不要以為,亞伯拉罕心中的一個芥菜種的信心,直到他死的時候,只看見他的兒子以撒,怎麼能成為多國之父?後來,他勉勉強強看到雅各和以掃,沒幾年就過世了。那時候,十二個支派還沒有,但是,亞伯拉罕那信心的種子,結果成為地上萬國萬民的祝福。

今天,如果我們裡面有芥菜種的信心,也會成為很多人的祝福。就是天上的飛鳥,那顆芥菜種長起來的東西,成為那隻鳥的祝福,更何況人呢?我今天一定要有這種的渴望,就是要超越很多人祝福的渴望。這種渴望會使你成為好土,得到一個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回報,成為很多人的祝福。這本來就是《聖經》一個很關鍵性的主題。

千萬不要以為,活著是做生意、賺錢。要知道,我活著是要成為地上萬國萬民的祝福。有這樣心志的人,神就一定會用一個很大的量器量給你,使你成為很多人的祝福,使你長成一棵大樹,使很多不相干的人都因著你蒙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直到約瑟,很多人都因他們而蒙福。約瑟的後裔有以法蓮和瑪拿西,是以色列當中的一個大族,然後約書亞是以法蓮人,因著約瑟的種子,結果影響了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這兩族就長得很大。

只有門徒才算數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馬可福音》4:34)

這道是講給門徒的。門徒和信徒有什麼差別?門徒是付代價的人。我很驚訝,這些耶穌所揀選的門徒:彼得,來跟隨我!彼得就跟著啦!我一開始剛信主時候,這是我讀聖經最困惑的時候。這些人根本就不是得了絕症,耶穌醫治他們,然後跟隨耶穌;他們是打漁打得挺好的,然後撇下一切來跟隨耶穌的,也許他們的網是剛剛投資的。門徒就是放下自己,只為跟隨耶穌的人。門徒內心深處有一個渴慕,他要追求一個更大的東西,因為他知道耶穌就是彌賽亞,施洗約翰曾作這見證。然後,他們覺得跟著彌撒亞還有錯嗎?至少能混著一官半職。耶穌如果做王,剛好可以做個宰相。

彼得裡頭有一個渴望,他不覺得整天打漁,將來會成大事。今天,你也要效法彼得和這些門徒,付上門徒的代價,神就一定把天國的道給你,你就一定會得著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回報。神國度的回報,遠遠超越了你和我所能想象的。禮拜天,我在講《創世記》的時候,XF弟兄在旁邊,那時憑著信心說:薪水兩千塊,就宣告要三千五,後來就四千了。我以前招工,我從來不會給一個原本兩千塊錢薪水的人一下子漲到他三千五的薪水。那是憑著信心說的,神就成就了。

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屬耶和華你的神。(《申命記》10:14)

神國的回報就有多豐厚。在天國裡,錢、金子、銀子,寶石都不是問題。所以,你盡心、儘性、盡力侍奉神,就一定會有回報。大家開始知道,耶穌講的絕不是假話,神的國有豐厚的回報,他只是讓我們開始憑著信心付這個代價。

後來,彼得和耶穌其他付上代價的門徒,他們的名字流傳至今,兩千多年後我們這些信靠主耶穌的人,依然在傳頌他們的故事。據說,在天上有一個好像是陽臺的地方,那裡有很多那些歷世歷代的使徒,為耶穌付上代價的這些人,就站在那個地方,可以看到我們在地上的這些人。我想,他們的滿足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想象的,那就是結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的果子。

耶穌平靜風浪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馬可福音》4:37-41)

耶穌在做什麼呢?耶穌在做一個示範,告訴我們神國的回報有多豐厚。靠著權柄,連風暴也聽耶穌的。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難道那些門徒跟著耶穌會吃虧嗎?不會。我們人一生當中,常常遇到風和浪,信靠主耶穌的人,就有從主耶穌賜下的權柄,斥責風浪,勝過困難。而那些不認識耶穌的人,則基本上是處在被動、無奈的狀態當中。

如果我們沒有天國的道在我們裡面,然後辛辛苦苦的做事情,剛好坐那架飛機經過埃及,掉下來,完了,所有東西變為一場空。今天,我們一定要知道,在耶穌基督門徒這樣的一個職分裡面,你可以得著權柄,信心是關鍵。與信心相對立的是------膽怯。一個沒信心的人會膽怯;一個有信心的人則一定會勝過膽怯。

耶穌到底是誰?耶穌原來是神的兒子。信神兒子的人,就會成為永生上帝的兒女,也可以管理風和浪的權柄,你必能得到回報。如果你有回報,那麼在你一生中的所有的風浪,都會在你的管理之中,並且沒有誰能夠奪去你的回報。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付代價的人,是有信心的人,也有權能,因為這是神所定的權能;一個不信的人,他不會付上代價。

為您推薦
关闭

人生难免会遭遇风浪,有些人努力一生却一无所获,而另一些人却能获得丰厚的回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这些回报呢?本文旨在探讨天国里丰厚回报的奥秘。 彼得在《马可福音》第四章中讲述了天国里存在丰厚回报的道理。耶稣用比喻来说明,有些人能获得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回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这些回报呢? 当耶稣在无人时,跟随他的人和十二个门徒向他请教比喻的含义。耶稣告诉他们,神国的奥秘只让他们知道,而对外人则用比喻,使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回转过来得到赦免。

彼得在本章讲述了天国里丰厚的回报,耶稣通过一个比喻阐释了回报的倍数,并引发了关于谁能获得这些回报的疑问。耶稣解释说,神国的奥秘只向跟随者显明,对外人则用比喻,使他们虽看却不晓,虽听却不明白。 关键在于“问”,即主动寻求理解。那些不明白却不发问的人,最终一无所获。跟随耶稣的人因提问而从“他们”变为“你们”,得以领悟真谛。即使跟随者起初也不甚理解,但提问的行为本身至关重要。不明白却不问,则难以进步。在属灵追求中,常有不解之处,重要的是保持求知欲,不断探索和发问。

这段文字强调了提问和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面对难题时。作者认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获得启示,尤其是在向神寻求时。他引用了共和理工学院的一个学习模型,强调了解“已知”、“未知”和“需要了解”的内容。作者鼓励人们在不明白时要追根究底,通过提问来获得更深的理解。他进一步指出,神喜欢那些向他提问的人,并会将“他们”变成“你们”,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文章告诫读者,不要糊里糊涂地信主,而要积极主动地寻求真理,才能真正得着天国的回报。提问是获得知识和启示的关键,也是成为“你们”的关键。

这段经文强调了神之道的重要性,它如同一颗种子,撒在人心中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但这回报并非给予神,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若道落在路旁,撒旦会立即夺走,导致零回报,原因在于不信和对道的价值的无知。 神要求我们尽心尽性爱祂、侍奉祂,这同样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使神的荣耀彰显,祝福和医治临到我们。人生最需要的是祝福和医治,而这两者都在耶稣基督里,是神国度里极丰厚的回报。 关键在于,进入我们心中的道必须与信心相调和,否则就会被撒旦夺走。因此,我们必须珍视神的道,以信心接受它,才能获得神国度里的丰盛祝福。

这段经文和故事旨在阐述信仰的考验与筛选。第一种人听道后欢喜领受,但内心没有根基,遇到患难和逼迫便会跌倒。这如同种子落在土浅石头地上,发苗快但易枯干。约瑟的故事则展示了另一种考验:约瑟的哥哥们在埃及遭遇困境,犹大挺身而出,愿意代替便雅悯为奴。这体现了在逼迫中操练信心。作者强调,人所遭遇的患难和逼迫表面上来自人,实际上来自神。神有时会制造看似灾祸的处境,实则是考验,目的是筛选出经得起考验的信徒。若经不住考验,信仰便会动摇。约瑟预表耶稣,他的行为受圣灵引导,启示神通过考验来炼净信徒的旨意。

这段经文和解读强调了听道后的结果受到个人选择的影响。《马可福音》4:7中“落在荆棘里的”种子,象征着那些听了道却被世俗思虑、钱财迷惑和私欲缠身的人,最终无法结出果实。 解读进一步指出,若人未能认识到神道的宝贵,反而忧虑生活琐事,将被这些忧虑挤压,无法体验神道带来的丰厚回报。相反,若神的道真正进入内心,必将带来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果实,生活自然富足。 作者对比了两种生活态度:依靠世俗钱财和思虑的人,最终生活可悲;而信靠神的人,虽不挂虑钱财,却不缺乏。这强调了神的国度拥有极丰厚的回报,鼓励人们全心信靠神,而非被世俗所困扰。

这段经文出自《马可福音》,讲述了落在好土里的种子结出丰硕果实的比喻,强调了听道和领受的重要性。这段话的核心在于,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在生活中结出果实,展现出神的祝福。如果一个基督徒身上看不到祝福,那是因为他没有真正领受神的恩典。领受意味着相信神是祝福、医治和荣耀的神。 这段经文将人群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人又分为结实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三种。这三种倍数的回报差异巨大,正如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辛勤工作一生却依然贫困,而有些人却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获得更高的回报。耶稣常用金钱做比喻,强调回报越高越好。这段话引人深思,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耶稣教导说,人们所用的量器将决定他们所得到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那些竭力付出代价的人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例如三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收益。相反,那些没有付出的人,连他们所有的也要被夺去。因此,基督徒应该尽力做到最好,因为天国的回报是丰厚的。如果人们明白付出的量器就是回报的量器,他们就会慷慨地付出,从而得到更大的回报。神憎恨使用两样的法码,即用小量器量给人,却用大量器收取。因为神掌管着回报,那些使用不公正量器的人将受到咒诅。因此,要用大的量器量给人,这样神也会用大的量器量给你。

这段经文和解读强调了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经文以谷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说明自然的回报需要经历播种、生长和收割的完整过程。解读则将这一自然规律引申到人的行为上,指出仅仅播种是不够的,还需要“收割”,即把事情做到有结果,避免半途而废。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坚持到底才能获得回报,就像读完大学才能拿到学位,建完房子才能入住一样。成功往往在于坚持到最后一刻,差一分钟的放弃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段话鼓励人们不仅要开始行动,更要持之以恒,直到取得最终的成果,实现真正的“收割”。

信心的功课在于坚持到底,半途而废并非真信心。务必坚持信心,忍耐到底方能得救。建立教会亦需如此,切勿中途放弃。坚持到底是一种在神面前的好品质,塑造绝不放弃的性格至关重要。即使身处绝望,也要怀抱奄奄一息的信心,坚持下去。 教会的各项事工,都要坚持到有结果为止,坚信必有回报。面对冤屈、委屈或挫败,绝不放弃,这种性格为神所悦纳。大卫、约瑟、雅各、亚伯拉罕从未放弃,他们始终坚信,直至获得结果。无论如何,都要成为这样的人,坚持到底,收获成果。坚持是一种性格和品质,在绝望中仍要持守信心,直至最终的胜利。

耶稣以芥菜种的比喻阐释神的国,强调微小的信心也能成就大事,如同芥菜种虽小,却能成长为大树,庇荫飞鸟。这启发我们思考:是否渴望成为万民的祝福?亚伯拉罕虽在世时仅见以撒和雅各,但他信心的种子最终成就了多国之父的祝福。 拥有芥菜种般的信心,我们也能成为他人的祝福。渴望超越常人,成为更多人的祝福,能使我们成为好土,获得丰厚的回报。活着不只为营生,更要立志成为万民的祝福。 神必以大度量回报有此心志之人,使其如大树般庇荫他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皆因其祝福他人的行为而使众人蒙福。约瑟的后裔以法莲和玛拿西,以及约书亚,都因约瑟的信心种子而影响深远,成为以色列中的大族。

门徒与信徒的区别在于,门徒是愿意付代价跟随耶稣的人。早期的门徒,如彼得,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和事业,只为跟随耶稣。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追求更大的东西,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门徒愿意放下自己,全心跟随耶稣,期待在弥赛亚的国度里有所作为。效法门徒,付上代价,神必将天国的道赐予你,并带来丰厚的回报。神国度的回报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正如XF弟兄凭信心宣告薪水增长,最终神成就了他的愿望。这表明,当我们凭信心跟随神,祂必会赐予我们意想不到的祝福和回报。

《申命记》10:14指出,天地万物皆属于耶和华。因此,全心全意侍奉神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天国之中,物质财富不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耶稣的教诲并非虚言,神的国度充满恩典,鼓励信徒以信心作为付出的代价。 彼得及其他门徒为信仰付出的代价,使他们的名字流传至今。两千多年后,他们的故事依然被传颂。据说,在天国有一处阳台,历代使徒和为耶稣牺牲的人们站在那里,俯瞰着地上的人们。他们的满足感远超想象,结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果实。这象征着他们所获得的属灵回报是无法估量的。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在船上睡觉时遭遇暴风,门徒惊慌失措。耶稣醒来后斥责风浪,使其平静,并责备门徒缺乏信心。这个故事展示了神国权柄的力量,连风暴也听从耶稣的命令。信靠耶稣的人,拥有从他而来的权柄,可以胜过人生中的风浪。与此相反,不认识耶稣的人则常常处于被动和无奈之中。 天国的道赋予信徒权柄,而信心是关键。缺乏信心会导致胆怯,而有信心则能战胜胆怯。耶稣是神的儿子,相信他的人将成为永生上帝的儿女,并获得管理风浪的权柄,得到丰厚的回报。一个付代价的人是有信心和权能的人,因为这是神所赋予的。不信的人则不会付出代价,也无法获得这样的权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