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課程】- 如何學習(9)- 《人際關係的定義與本質》

2021-10-08 4,850 Y136課程 - 如何學習 人際關係 信任 得勝 好習慣 責任 無知

筆記範本,僅供參考

一,引言

  1. 後三個好習慣與人際關係緊密相關,因為真正的成功是公眾領域的成功。

  2. 這個世界永遠不虧待得勝的人,無論是集體的得勝還是個人的得勝,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人際關係的定義與本質

  1. 公共關係不叫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一對一的關係。你認識我,我認識你,雙方互信互賴。

  2.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誠實和信任。經營人際關係的目的是為了互相依賴、相互幫助,彼此造就。

三,利他主義是經營人際關係的關鍵

  1. 利他主義是經營人際關係的關鍵,利他就是有道,學會奉獻,多給出去,這樣就是增加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分量。

  2. 自私是沒有人際關係的,營造關係最重要的是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造就別人。

  3. 無條件的愛是經營人際關係的重點,有條件的愛不是一個健康的關係。

四,投資人際關係的方式

  1. 人際關係中,說話很重要,多說造就人的話,不造就人的話不說。

  2. 做事大氣,不拘小節,人際關係遇到挑戰的時候,多為對方著想。

  3. 做人客觀,別主觀臆斷,自己沒整對的要勇於承認,勇於自謙,別自大。

  4. 人際關係中的問題是一個契機,問題暴露是好事,抓住這個契機就能改善問題。

  5. 管好自己,定位好自己,在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好好幹,不要越界。

關鍵詞

  1. 人際關係

  2. 利他主義

  3. 不求自己的益處

  4. 自我定位

  5. 情感賬戶

引言

大家好,我們繼續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我傾向於把這本書叫做《七個好習慣》,因為不管是否高效能,好習慣就是好習慣,壞習慣就是壞習慣。過去我一共講了八講,其中兩講的內容是答疑。這世上有好多習慣,但是不管有多少習慣,可以分為兩類:好習慣和壞習慣。其實學習這一系列的好習慣,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你在我們當中的話,可能會感慨自己怎麼沒有早點參加這樣的課程。一些習慣真的是越年輕、越早知道越好,可惜咱們已經是一把年紀。不過,現在知道也不晚,只要開始學,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有一些人無知,不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有益,也不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有害。我們前面講的是個人的得勝,學了前面的三講加上兩次的答疑,再加上前面整體的介紹,我覺得人不成長都難。以前讓你生氣的人,現在氣不著你了;以前你會突然抓狂,現在不抓狂了;以前總是搞不清楚狀況,每天做事暈暈乎乎,手忙腳亂的,現在做事情很清晰,層次分明,主次有序了;以前沒目標沒方向沒重點,現在有目標有方向有重點;以前沒策略沒方法,現在有策略有方法。所以,忙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運用知識,把忙變成不忙才是關鍵。

我還要把秘訣告訴大家:好習慣一旦建立起來以後,錢是最小的問題,因為這個世界絕對不會虧待得勝的人。所以,如果一個人不得勝,那吃虧吃大了。歷史上的《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和《馬關條約》都是代表著屈辱的歷史,因為打不過人家就得挨欺負。但是這個世界永遠不會虧待得勝的人,因此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得勝。

個人的得勝或者是集體的得勝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得勝了,你說錢還是個問題嗎?有的人愛錢,錢不愛他,因為他不得勝,還有的人不愛錢,但錢就是跟著他跑,這上哪兒說理去?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是這麼回事。如果人的一生總結下來是血淚史,充滿著血、淚和屈辱,那說明這人不得勝;一個得勝的人,一生會活得自由,有的是美酒和咖啡。

人際關係的定義與本質

這次所學習的是《七個好習慣》的第六章,這一章實際上是後面幾個好習慣的總結。後面這三個好習慣與人際關係緊密相關。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人際關係很重要,因為它很值錢。大家都有一起讀書的同學,或者一起做農民在田裡耕地的同工,或者一起在夜裡關燈之後瞎扯的室友。十幾歲二十來歲的年紀,大家都是在大學裡,人家背個書包他也背個書包,人家上學他也上學,人家做作業他也做作業,人家考試他也考試,甚至有時候考得還不如你。這些人有的也許現在看著不起眼,被好多人都看不起,但是少年人不可欺,你不知道他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準將來就成了一個大人物。

比如:當時跟你同一宿舍的人是馬雲,或者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裡面會喊“芝麻開門”的那個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後來會這麼厲害,而等他成了一個什麼人物以後,如果能想到跟自己一個大學宿舍裡的你,然後正好有個肥缺苦於沒有人才,就給你打電話讓你來上班,你不就撿了一個便宜嗎?

可問題的關鍵是人家憑什麼找你呢?那得是因為在大學裡面,你倆的關係還不錯,他也願意相信你。如果在大學期間,你整天偷雞摸狗,一開口就是屌絲的話,那即使人家將來成立了一個阿里巴巴,他見了你肯定想躲著走,就是你打電話給他,人家肯定會跟你說最近很忙,沒時間理你。

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習開始寫一本自己的履歷,因為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我覺得我們當中有一些弟兄姐妹真的需要改變自己,因為他們不知道人際關係值錢,也不會經營人際關係,非得把人際關係處理得不那麼妥當。很多姐妹都屬於高冷,冷豔型,因為年輕,再加上長得又漂亮。但是你高冷之後能做什麼呢?什麼也做不了。人家有必要聯繫你嗎?沒必要。說起你來,大家的印象都是牛哄哄的,見人也沒什麼禮貌,對人愛理不理的。這樣的人想搞好人際關係?在我看來就算了吧。

不管你歲數多大,都需要知道人際關係永遠是最值錢的。我鼓大家,從現在就開始好好地經營人際關係。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你是個老好人,人際關係就好,事情不是這樣的。比如:人家要找一個質量管理員,或者質量管理部門的總監,老闆提議讓你來管理。這時候你身邊的人肯定都不會同意,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是你來管理的話,只會做老好人。所以做老好人對人際關係沒有任何用處,你得有自己的性格。經營人際關係那是很重要的,但是經營完了以後,那個關係值不值錢是另一回事。有的人關係挺好,但是關係不值錢,因為性格軟趴趴、軟綿綿的。

咱們學習讀書,必須要懂得寫書人的套路,到了第六章,Stephen Covey就看到書只有二百多頁,怕不好賣錢,然後就開始加料,加到了四百多頁。我說的是這個意思是,這書的第六章只是把後面幾章做了一個概述。大家要知道寫書人在每一部分想要說的是什麼,比如:我已經講了十幾分鍾了,但是我在講什麼呢?我在講的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Stephen Covey寫的第六章,概括了人際關係最關鍵的地方是什麼,說白了這章就是把後面那三個好習慣總結了一下。

利他主義是經營人際關係的關鍵

作者講的概念,比如:情感賬戶存儲的是增進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信賴,也就是他人與你相處時的那份安全感,能夠增加情感賬戶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和信用,其實這些講的都挺好,沒有信任就談不上友誼,沒有誠實也談不上信任。但是我要給他加上一句話:自私是沒有人際關係的,是談不上人際關係。最近網紅在抖音軟件上做得很火,客戶量從一億做到兩億,兩億做到四億,四億做到八億甚至更多。有個人在抖音上面教人怎麼做網紅帶貨,這人就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利他主義。利他主義就是自私的反面,是謀求別人的利益,謀求別人的好處。

自私的人想要做能帶貨的網紅都是很難的,所以人際關係建立的建立需要誠實和信任。如果你是一個自私的人,別人跟你相處整天要提防著你,生怕一不小心就要被你騙,這樣的關係還能繼續下去嗎?沒辦法繼續下去。所以說僅僅憑著個人的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僅僅有前面三個好習慣是不夠的,一個真正圓滿的人生需要追求公共領域的成功。這裡說的公眾領域,不一定是大範圍的公眾,可以是小的公眾,比如:三五個人,三五十人,或者你周圍朋友對你的看法。如果他們對你的看法比較負面,你就需要調整自己。

本章開篇就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來Stephen Covey這裡上課,剛上課就在那邊愁眉苦臉,他好像是不喜歡參加這種研討會,因為他老婆晚上會打電話盤問他,他不知道怎麼回應,正在為這事發愁。這人的老婆也挺有意思, 她老公每次出差,或者參研討會,在哪裡吃的早餐,旁邊還有誰,都要打電話確認,包括下午都做了什麼,晚上跟誰在一起都談論了什麼。她問的這些問題,跟審問犯人一樣,很招人煩。

那麼為什麼他老婆這樣盤問他呢?因為一個很簡單的原因,當初他跟這個女人結婚就是在研討會認識的,當時他也是有夫之婦,選擇跟前任離了婚才娶了現在這個。在他現任老婆這裡,這人能讓人放心嗎?放心不了,這就是沒有信任!所以說信任很重要,一讀就知道作者在講信任。

如果再往下翻,他還講了很多情感賬戶,情感賬戶就是你在人心目中的印象是什麼。你在什麼關係就得說什麼話,你在哪個層次就得在哪個層次經營。如果沒有什麼關係的時候,你卻說了一句:你為什麼不信任我呀?這奇怪了,人家憑什麼信任你?然後有的人就會說,我和你只是萍水相逢,我信任你做什麼。也就是說,在人家的心裡,你還沒有營造讓人值得信任的東西,這就是你需要經營的情感賬戶。

其實經營人際關係不是經營別的,是經營一個信任的關係。為什麼我所帶的團隊是鐵一樣的團隊,因為我所帶的這些人有一個特點,他們都信任我。他們都知道,第一,我不害他們;第二,我絕對是為了他們的益處;第三,他們覺得我也絕對會給他們帶來益處。有了這層信任,我們的關係能不鐵嗎?他們都是我的鐵桿粉絲,做我的鐵桿粉絲多好啊!

大家慢慢仔細琢磨會發現我挺厲害的,竟然整了這麼多鐵桿粉絲。那麼“老鐵”關係的根基到底是什麼?根基就是利他主義,就是我所做的都為了他們得好處。如果我所做的是讓他們為我賺錢,那我們之間的關係會很脆弱。就像《孫子兵法》裡講的,好的將領帶出來的兵可以與將領一起出生入死,好的領導一定能夠帶領他手下的人衝鋒陷陣。《聖經》裡有一個叫大衛的人,自己打仗很厲害,帶人也很厲害,他都是自己衝在前面。所以,經營人際關係得有道,這利他就是有道,有道就是利他,所以咱們得養成利他的好習慣。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別人宿舍的人際關係很緊張,但是我的宿舍人際關係就非常融洽。北京的冬天很冷,得拎著暖水瓶去很遠的地方去打開水。那個宿舍裡的人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個人把他的暖水瓶上鎖了。為什麼上鎖呢?因為這個人自私到離譜的地步,不願意別人用他的熱水。像這種人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但是像我的宿舍,還有其他宿舍的一些人,出去打開水會提四個水壺去,然後也提四個水壺回來。到了五六十歲之後你會發現,提了四個壺去打水的人,有四個壺的福氣,提了倆壺打水的人有倆壺的福氣,提了一個壺打水的人,什麼福氣也沒有。暖水瓶表現出來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那東西叫做自私。

咱們當中自私的人有多少?其實自私不是因為你不捨得花錢,而是在人際關係上你不懂得經營。每個人都有一個賬戶,裡面寫著人家對你的印象,這個賬戶就是你的情感賬戶,如果你的賬戶裡頭存的全是自私,那這賬戶就是個負數。如果你的賬戶裡頭存的都是好的評價,那你就是一個會經營人際關係的人。咱們必須得學會做人,你不能犟著說:我就這樣!那你,是會吃虧的,吃虧這事我能讓你幹嗎?所以我再次跟大家講,你得有格局,不能老是自私小氣,你得經營你的人際關係,不能再這樣下去。

有的人說:那我可以不自私、不小氣,但是很屌絲嗎?我告訴你,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是一枚純種的屌絲,那麼你也沒有辦法經營好人際關係。所以,一定要做一個很自律的人,做事很靠譜,做事很自律,慢慢調整自己的習慣。你學會調整的辦法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各個方面都在調整,你就會一步一步往上攀登,越來越會做人。這事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

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有的人說我:這傢伙挺能忽悠的,也挺能說的,他說的挺好聽的,我也挺愛聽的。但是誰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樣呢?我告訴你:我這個人還挺耐處的,不管是在臺上還是在臺下,還是私下裡的交往。你越認識我,就會越信任我,我不忽悠人。因為我不論在臺上還是在臺下,都是一個樣。我雖然言語粗俗,其貌不揚,但是我的道絕對不粗俗。在教大家做人方面,我雖然不是那麼有資格,可能多少還是有一點資格的。

講到人際關係的本質: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信任,信任是從誠實而來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誠實可不是傻。假如你遇見一個人,他皮膚挺黑,然後他旁邊還落下來一隻烏鴉,你就很誠實地講:你看這烏鴉又黑、又髒、又醜陋,看著真是難受,結果你說的話被旁邊挺黑的那人聽見了,他就會不高興,即使是你也沒做什麼。還有人說:這門又胖、又矮、真難看,如果你旁邊有一個又矮、又胖的人聽見了,就會很受傷。俗語講:矬子面前不說矮話。你得學會經營關係,學會感同身受,別什麼都說。那烏鴉落在那裡關你什麼事,非得說幾句不可嗎?

大家要敏銳一點,不造就人的話別說。如果是為了造就人而產生了矛盾,那是沒有關係的。有一句話:不打不成交。如果你是為了讓他得好處才跟他產生了衝突,這樣做是好的。我是衝突管理專家,我可以一個人又扮紅臉又扮白臉,創造一個衝突,又解決一個衝突,然後還增進了一個關係,這就叫做經營。最通俗的講:打一巴掌給一個糖棗。聽起來很土,但沒有衝突就沒有轉化,要想別人得造就是很難的,人身上的那些惡習根深蒂固,不修理一頓,那能好嗎?

有一個小孩挺淘氣的,她媽媽把他帶到我這裡之後,我就收拾了他一下。結果收拾完了,前一段時間過教師節,他給我畫了一個大卡片,拍了一張照,讓她媽媽發給我。我跟那小孩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這是因為我會經營。上次我請他吃飯,他就要買棒棒糖。我告訴他我們當中有位姐妹叫棒棒糖,他就記牢了。臨走的時候,我說:我給你買一箱棒棒糖。結果這小孩說:老師,我要的棒棒糖是要能吃的。這我明白,不能吃的我給你幹啥?他還以為我要把棒棒糖姐妹送給他。大家會發現,我是把這小孩給收拾了,但是收拾完了以後,我們的關係反而更好了。

投資人際關係的方式

在這本書中,把“經營人際關係”叫做“投資情感賬戶”,還列出了七種主要的投資方式。書上講的理解他人這些,我覺得比較粗,不如我講得好。我認為第一種投資方式是:如果為了人家的益處,沒有什麼東西避諱不講的,要多求人家的益處。比如:我收拾完這個小孩,他不難受了,心裡舒服了。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造就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方式,這種投資方式比理解他人更好。如果說我挺理解他人,有什麼用呢?理解完了,他開始蹦呀,跳呀,吵呀,鬧呀,這就麻煩了。我理解他,他不理解我,或者說我理解他,他不理解自己。

作者接著講:注意小節、信守承諾、明確期望、勇於致歉、正直誠實、無條件的愛。我讀完了以後,怎麼覺得版本有點低呢?當然如果大家真的能做到這幾項也挺好。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投資在自己的邏輯體系裡面,建立關係就建立造就人的關係。這就要求你自己首先得是一個得勝的人。如果你整天想把你爸的房子過戶到自己名下,你爸會不知道嗎?你爸是知道的。你爸心裡還想著:這臭小子!把你養這麼大,花了我這麼多錢,現在連我的房子也不放過,他想著想著就心裡難受。這父子倆的關係怎麼會好呢?所以,你一定要先養成一個給出去的好習慣。

前幾天就有一個姐妹就跟我講,她大伯把房子都過戶給她堂姐了,但她爸的房子還沒過戶給她,她心裡頭就在想這事。我告訴她:你告訴你老爸,我活著沒什麼問題,我靠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將來你老了我養你。如果她這樣跟她爸爸說,他們的關係肯定好,這就是給出去。如果你理解了人家的感受,但還是想要人家的房子,那你的理解沒有任何用。如果你自己不得勝,整天啃老,那關係根本好不了。所以,想要在公眾領域成功,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大家無論如何要先養成前面那三個好習慣,這樣至少可以養活自己,甚至再養活幾個人也沒有問題。

本書講到的第二個投資方式是注意小節。我不知道注意小節到底好不好,但我覺得注意大節比較好。注意大節是做事要大氣,做人要仗義。如果你注意小節的話,那麼跟挑剔的人在一起,你就很容易受傷。所以跟挑剔的人相處,我不是很認同注意小節,我覺得大氣一點,就像《水滸傳》裡面說的:仗義疏財,行俠仗義,這聽起來就很給力。然後書裡面還講到:信守承諾,明確期望,勇於致歉,還有正直誠實,這些大家都可以好好讀一讀。

我還想給大家一個做人的建議:對待問題要客觀,這還是比較重要的。當你做事沒整對,如果你會做人的話,就會很抱歉地跟人說事情沒有做好。但如果不懂得客觀,非說這匹鹿是一匹馬,那你下次怎麼跟人家交往呢?大家都知道了成語講的:指鹿為馬,說的就是你,你會把自己的形像給毀了。人家就會說:這小子沒出息,什麼東西都是喜歡瞎說。所以,我們沒整明白的,我們自己先客觀講一下,明確事情自己沒整對。勇於致歉是個好習慣,不丟人。

有的人愛面子愛到了離譜的地步,自己做錯了也不承認,像這樣的人,別人都會躲得遠遠的。當然如果跟我建立了牧養關係,那我肯定還是得堅持著牧養,可如果沒有牧養關係的話,我肯定也會躲得遠遠的。跟他建立關係幹什麼呢?對於堅持認定三八等於二十三的人,要不是有牧養關係,我真不跟他扯。

對於這種人,就算是你拿計算器按出來的結果:三乘八等於二十四,去給他看,他也得來這麼一句:計算器壞了。這種人就是很奇怪,跟他們不需要爭,也不需要堅持,因為沒有用。我會跟這種人說:是計算器壞了,我回去修計算器去,其實我是回去偷著笑去了。

另外,經營人際關係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東西,叫做無條件的愛。寫這本書的人他也讀《聖經》,他讀《聖經》讀到了無條件的愛之後,他覺得這話也挺好的。什麼東西一旦有了條件,那就不能建立關係。一旦有了條件,就不健康。大家可以去讀無條件的愛,讀完就知道作者要說什麼了。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別的,一定是一對一的,就是我跟你,你跟我。比如:當年我們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我以為自己跟毛主席有關係,但毛主席他不知道我,所以那種關係就不叫關係。什麼叫做關係,就是你認識我,我認識你,這種關係叫做一對一的關係。千萬別整公共關係,公共關係不叫人際關係,公共關係屬於市場營銷,或者企業運維的一個特質。公共關係跟個人關係不是一回事,人際關係講的是一對一的關係。人和人相處,他們的關係一定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契機,所以不要逃避問題。

我就喜歡創造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然後把這問題變成一個契機。有人反偵察能力很強,他說:你這是不是給我挖了個坑呀?你背後到底要幹啥呀?他們總覺著我是在用計,其實我哪兒有那麼多的計。我不過是把你的問題逐漸地暴露出來,暴露出來以後,我們才能去解決。但如果你沒有問題,我解決什麼呀?有問題都是好的,問題的反面是契機。所以,有問題不要怕,咱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解決問題。

我小時候東北人就這麼說: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至於是不是收買,咱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技巧,咱們也不知道。但大家要知道,遇到問題之後,不要逃避問題,要把問題一點一點地給解決掉。人身上有壞習慣,一定會有問題反映出來,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這樣建立的關係才是一個健康的關係。當然你在這個社會上混,不一定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你可以先解決你能解決的問題。

我想,出現了問題都是好的。比如:你的顧客出現了一個問題,你解決了這個顧客的問題,就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透過這個經歷,你會對顧客的問題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或許你可以開發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成為一個商機。所以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這些,為什麼要建立人際關係呢?因為人是相互依賴的。自給自足意思是我在山裡挖一塊地,然後種一些什麼,自己種自己吃,也不缺乏,也不用跟人交換,過與世隔絕、世外桃源的生活。

可到了如今,這種狀態越來越行不通了,因為如果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人就活不下去。所以現在都是產業鏈,每個人都是在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分工越來越細,然後你所做的東西沒有辦法不跟其他人發生關係。所以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一定會和其他人相互合作,相互依賴,也就是說人際關係已經變得非常重要。

我以前做過客服,我做得老好了,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我的客戶們都特別喜歡我,因為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其實在我心裡,當客戶把他們的問題給了我,這對我來講是一個契機。有一次我的一個老客戶專門打電話讓我下去服侍他,解決他的問題,因為他覺得找別人不行。其實這時候的我已經升官了,開始負責一個團隊了,但是顧客不知道。這時候如果我端個架子,告訴客戶我升官了,這樣能行嗎?不太上道是不是?我就選擇下去解決他的問題。你還別說,我還真有那兩下子,我不但解決了他表面的問題,後面的問題我也給他解決了,因為我的技術水平還行。

結果有一次他看到我就說:不好意思,我都不知道你做了這個部門的負責人了,我打電話叫你,你還真的來了。你看我們這個關係建立得多好。而且由於我喜歡經常下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我被員工忽悠的概率比較小,想忽悠我是很難的。員工要是忽悠我,我有一個是一個都能抓住。

所以,當你跟顧客的關係好起來以後,就會產生相互依賴。而且因為這是我所負責的範疇,也是我主管的部門所負責的範疇,所以我下去做事是很正常的。公司給我薪水,請我做工,不是讓我坐在那裡指揮別人做事情的。如果我讓別人做事,自己下棋,那就麻煩了。如果一個企業所聘請的員工都能在乎人和人之間關係,那對企業是很好的事情。當時我作為員工,也在不斷地經營,不管是對上面、對下面、對左面、對右面,我的人際關係還是搞得不錯的。

關係很重要,但如果有的關係沒有什麼價值,就是我也不能造就他,他也不能造就我的話,那就躲遠點。沒有必要建立那個關係,浪費時間。但如果這個關係是值得建立的,我一定會好好經營這段關係。比如:我上面有一個老闆,那我跟我老闆的關係一定要處好,如果我下邊有下屬,我跟下屬的關係一定也要處好。當然,我所說的好,指的是很健康的那種好。建立一個健康的、能夠彼此造就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是做上司的,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做一個上司;如果我們是做下屬的,我們也應該知道如何做一個下屬;我們做兒女,就得明白知道如何做兒女;我們做父母,就應該知道如何做父母,所有的這些全是關係問題。人和人的關係不是一方面,是兩方面,你經常遇到熱臉貼上涼屁股的情況,但這沒關係,我經常把涼屁股給弄熱乎了。人際關係很重要,如果你是個老師,就得像個老師;如果你是個學生,就得像個學生;如果我是做下屬的,那麼我肯定不會對上司做的事情指指點點,因為那不是我的責任。作為下屬,我的責任是把他交給我的活幹好。

比如:別人給我機會讓我去上一堂課,那我就會好好地上課。雖然課的內容不是我研究出來的結果,甚至我覺得這課的內容有些問題,但我還是可以聽好幾個月的課。因為我會做學生,所以我不會反過來說,你這講的不對,那講的不對。因為那東西沒有價值,不是我的責任。我的責任是來學習。搞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麼之後,我做上司的時候會做上司,我做下屬的時候會做下屬,我做學生的時候會做學生,做老師的時候會做老師。咱們當中有很多人需要調整,調整完了以後,你會變得非常有智慧。沒有價值的事不做,有價值的事就好好經營。

如果我是一個會友,我不會衝到牧師辦公室,告訴他應該如何做牧師。因為我不想討人嫌,那東西敗壞人際關係。另外,我沒做那個職位,肯定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對於這種不知道的事情,我不會妄下結論。但如果這事是我負責的,我會好好去做。所以,人際關係全是與信任有關,建立人際關係、經營人際關係,關鍵一條是不要越位,要在你的職責範圍內的好好地管。有幾次,我的下屬跟我說其他牧區的事工這裡做的不對,那裡做的不對,他跟我說之後,我會告訴他,這不關你的事。

你可能心想以後不提意見了,怪我打擊了你的積極性。其實你最應該提的問題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對,自己哪裡需要改進。前幾天有人就跟我講了一個事,也很有意思的,他說中國就是一個大的家,一個團隊,大家都在幹事。可到了某一個地區,一大堆人說話,只有一個人幹事。假如一大堆人在說話,指揮別人應該怎麼做事,卻只有一個人在幹活,那這事根本做不好。管好自己,不是你責任範圍之內的事最好別管,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管,即使領導真正放手讓你去管,你也管不好。所以,對你有益處的忠告是,把該管的管好,不該管的不要管。

反觀那些總是越位的人,該管的事不管,不該管的事老管,他們的人際關係根本好不了。該說的話不說,不該說的話老說,這樣的人容易讓人討厭。咱們逐漸地要學會做人,這第一步就是前三個好習慣,那是個人的得勝,後三個好習慣是一個團隊的得勝,這些習慣都非常造就人。我想告訴大家,當你遇到一個挑戰的時候,無論如何,先替別人著想,替對方著想。

如果你說人際關係太難搞了,那證明你太需要學習搞人際關係了。什麼東西都是難的不會,會的不難。你不會,做什麼都難,但其實人際關係是不難搞的。所以,人得學習,學習才是關鍵,學習替對方著想,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這叫利他主義。從現在這個世代開始,凡是自私的,這個市場會懲罰你。凡是利他的,這個市場會給你極豐厚的回報,人只想著自己就麻煩了。我們先分享到這裡,弟兄姐妹再見,願神祝福大家。

為您推薦
关闭

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我倾向于把这本书叫做《七个好习惯》,因为不管是否高效能,好习惯就是好习惯,坏习惯就是坏习惯。过去我一共讲了八讲,其中两讲的内容是答疑。这世上有好多习惯,但是不管有多少习惯,可以分为两类:好习惯和坏习惯。其实学习这一系列的好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你在我们当中的话,可能会感慨自己怎么没有早点参加这样的课程。一些习惯真的是越年轻、越早知道越好,可惜咱们已经是一把年纪。不过,现在知道也不晚,只要开始学,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有一些人无知,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有益,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有害。我们前面讲的是个人的得胜,学了前面的三讲加上两次的答疑,再加上前面整体的介绍,我觉得人不成长都难。以前让你生气的人,现在气不着你了;以前你会突然抓狂,现在不抓狂了;以前总是搞不清楚状况,每天做事晕晕乎乎,手忙脚乱的,现在做事情很清晰,层次分明,主次有序了;以前没目标没方向没重点,现在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以前没策略没方法,现在有策略有方法。所以,忙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运用知识,把忙变成不忙才是关键。

我还要把秘诀告诉大家:好习惯一旦建立起来以后,钱是最小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绝对不会亏待得胜的人。所以,如果一个人不得胜,那吃亏吃大了。历史上的《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和《马关条约》都是代表着屈辱的历史,因为打不过人家就得挨欺负。但是这个世界永远不会亏待得胜的人,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得胜。 个人的得胜或者是集体的得胜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得胜了,你说钱还是个问题吗?有的人爱钱,钱不爱他,因为他不得胜,还有的人不爱钱,但钱就是跟着他跑,这上哪儿说理去?你仔细观察一下,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人的一生总结下来是血泪史,充满着血、泪和屈辱,那说明这人不得胜;一个得胜的人,一生会活得自由,有的是美酒和咖啡。

这次所学习的是《七个好习惯》的第六章,这一章实际上是后面几个好习惯的总结。后面这三个好习惯与人际关系紧密相关。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人际关系很重要,因为它很值钱。大家都有一起读书的同学,或者一起做农民在田里耕地的同工,或者一起在夜里关灯之后瞎扯的室友。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年纪,大家都是在大学里,人家背个书包他也背个书包,人家上学他也上学,人家做作业他也做作业,人家考试他也考试,甚至有时候考得还不如你。这些人有的也许现在看着不起眼,被好多人都看不起,但是少年人不可欺,你不知道他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没准将来就成了一个大人物。 比如:当时跟你同一宿舍的人是马云,或者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里面会喊“芝麻开门”的那个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后来会这么厉害,而等他成了一个什么人物以后,如果能想到跟自己一个大学宿舍里的你,然后正好有个肥缺苦于没有人才,就给你打电话让你来上班,你不就捡了一个便宜吗? 可问题的关键是人家凭什么找你呢?那得是因为在大学里面,你俩的关系还不错,他也愿意相信你。如果在大学期间,你整天偷鸡摸狗,一开口就是屌丝的话,那即使人家将来成立了一个阿里巴巴,他见了你肯定想躲着走,就是你打电话给他,人家肯定会跟你说最近很忙,没时间理你。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习开始写一本自己的履历,因为人际关系真的很重要。我觉得我们当中有一些弟兄姐妹真的需要改变自己,因为他们不知道人际关系值钱,也不会经营人际关系,非得把人际关系处理得不那么妥当。很多姐妹都属于高冷,冷艳型,因为年轻,再加上长得又漂亮。但是你高冷之后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人家有必要联系你吗?没必要。说起你来,大家的印象都是牛哄哄的,见人也没什么礼貌,对人爱理不理的。这样的人想搞好人际关系?在我看来就算了吧。

不管你岁数多大,都需要知道人际关系永远是最值钱的。我鼓大家,从现在就开始好好地经营人际关系。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你是个老好人,人际关系就好,事情不是这样的。比如:人家要找一个质量管理员,或者质量管理部门的总监,老板提议让你来管理。这时候你身边的人肯定都不会同意,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是你来管理的话,只会做老好人。所以做老好人对人际关系没有任何用处,你得有自己的性格。经营人际关系那是很重要的,但是经营完了以后,那个关系值不值钱是另一回事。有的人关系挺好,但是关系不值钱,因为性格软趴趴、软绵绵的。 咱们学习读书,必须要懂得写书人的套路,到了第六章,Stephen Covey就看到书只有二百多页,怕不好卖钱,然后就开始加料,加到了四百多页。我说的是这个意思是,这书的第六章只是把后面几章做了一个概述。大家要知道写书人在每一部分想要说的是什么,比如:我已经讲了十几分钟了,但是我在讲什么呢?我在讲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Stephen Covey写的第六章,概括了人际关系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说白了这章就是把后面那三个好习惯总结了一下。

作者讲的概念,比如:情感账户存储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其实这些讲的都挺好,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谈不上信任。但是我要给他加上一句话:自私是没有人际关系的,是谈不上人际关系。最近网红在抖音软件上做得很火,客户量从一亿做到两亿,两亿做到四亿,四亿做到八亿甚至更多。有个人在抖音上面教人怎么做网红带货,这人就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利他主义。利他主义就是自私的反面,是谋求别人的利益,谋求别人的好处。 自私的人想要做能带货的网红都是很难的,所以人际关系建立的建立需要诚实和信任。如果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别人跟你相处整天要提防着你,生怕一不小心就要被你骗,这样的关系还能继续下去吗?没办法继续下去。所以说仅仅凭着个人的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仅仅有前面三个好习惯是不够的,一个真正圆满的人生需要追求公共领域的成功。这里说的公众领域,不一定是大范围的公众,可以是小的公众,比如:三五个人,三五十人,或者你周围朋友对你的看法。如果他们对你的看法比较负面,你就需要调整自己。

本章开篇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来Stephen Covey这里上课,刚上课就在那边愁眉苦脸,他好像是不喜欢参加这种研讨会,因为他老婆晚上会打电话盘问他,他不知道怎么回应,正在为这事发愁。这人的老婆也挺有意思, 她老公每次出差,或者参研讨会,在哪里吃的早餐,旁边还有谁,都要打电话确认,包括下午都做了什么,晚上跟谁在一起都谈论了什么。她问的这些问题,跟审问犯人一样,很招人烦。 那么为什么他老婆这样盘问他呢?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当初他跟这个女人结婚就是在研讨会认识的,当时他也是有夫之妇,选择跟前任离了婚才娶了现在这个。在他现任老婆这里,这人能让人放心吗?放心不了,这就是没有信任!所以说信任很重要,一读就知道作者在讲信任。

如果再往下翻,他还讲了很多情感账户,情感账户就是你在人心目中的印象是什么。你在什么关系就得说什么话,你在哪个层次就得在哪个层次经营。如果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你却说了一句:你为什么不信任我呀?这奇怪了,人家凭什么信任你?然后有的人就会说,我和你只是萍水相逢,我信任你做什么。也就是说,在人家的心里,你还没有营造让人值得信任的东西,这就是你需要经营的情感账户。 其实经营人际关系不是经营别的,是经营一个信任的关系。为什么我所带的团队是铁一样的团队,因为我所带的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信任我。他们都知道,**第一,我不害他们;第二,我绝对是为了他们的益处;第三,他们觉得我也绝对会给他们带来益处**。有了这层信任,我们的关系能不铁吗?他们都是我的铁杆粉丝,做我的铁杆粉丝多好啊!

大家慢慢仔细琢磨会发现我挺厉害的,竟然整了这么多铁杆粉丝。那么“老铁”关系的根基到底是什么?**根基就是利他主义**,就是我所做的都为了他们得好处。如果我所做的是让他们为我赚钱,那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很脆弱。就像《孙子兵法》里讲的,好的将领带出来的兵可以与将领一起出生入死,好的领导一定能够带领他手下的人冲锋陷阵。《圣经》里有一个叫大卫的人,自己打仗很厉害,带人也很厉害,他都是自己冲在前面。所以,经营人际关系得有道,这利他就是有道,有道就是利他,所以咱们得养成利他的好习惯。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别人宿舍的人际关系很紧张,但是我的宿舍人际关系就非常融洽。北京的冬天很冷,得拎着暖水瓶去很远的地方去打开水。那个宿舍里的人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人把他的暖水瓶上锁了。为什么上锁呢?因为这个人自私到离谱的地步,不愿意别人用他的热水。像这种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但是像我的宿舍,还有其他宿舍的一些人,出去打开水会提四个水壶去,然后也提四个水壶回来。到了五六十岁之后你会发现,提了四个壶去打水的人,有四个壶的福气,提了俩壶打水的人有俩壶的福气,提了一个壶打水的人,什么福气也没有。暖水瓶表现出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东西叫做自私。

咱们当中自私的人有多少?其实自私不是因为你不舍得花钱,而是在人际关系上你不懂得经营。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户,里面写着人家对你的印象,这个账户就是你的情感账户,如果你的账户里头存的全是自私,那这账户就是个负数。如果你的账户里头存的都是好的评价,那你就是一个会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咱们必须得学会做人,你不能犟着说:我就这样!那你,是会吃亏的,吃亏这事我能让你干吗?所以我再次跟大家讲,你得有格局,不能老是自私小气,你得经营你的人际关系,不能再这样下去。 有的人说:那我可以不自私、不小气,但是很屌丝吗?我告诉你,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是一枚纯种的屌丝,那么你也没有办法经营好人际关系。所以,一定要做一个很自律的人,做事很靠谱,做事很自律,慢慢调整自己的习惯。你学会调整的办法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各个方面都在调整,你就会一步一步往上攀登,越来越会做人。这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有的人说我:这家伙挺能忽悠的,也挺能说的,他说的挺好听的,我也挺爱听的。但是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呢?我告诉你:我这个人还挺耐处的,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还是私下里的交往。你越认识我,就会越信任我,我不忽悠人。因为我不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是一个样。我虽然言语粗俗,其貌不扬,但是我的道绝对不粗俗。在教大家做人方面,我虽然不是那么有资格,可能多少还是有一点资格的。

讲到人际关系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信任,信任是从诚实而来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诚实可不是傻。假如你遇见一个人,他皮肤挺黑,然后他旁边还落下来一只乌鸦,你就很诚实地讲:你看这乌鸦又黑、又脏、又丑陋,看着真是难受,结果你说的话被旁边挺黑的那人听见了,他就会不高兴,即使是你也没做什么。还有人说:这门又胖、又矮、真难看,如果你旁边有一个又矮、又胖的人听见了,就会很受伤。俗语讲:矬子面前不说矮话。你得学会经营关系,学会感同身受,别什么都说。那乌鸦落在那里关你什么事,非得说几句不可吗? 大家要敏锐一点,不造就人的话别说。如果是为了造就人而产生了矛盾,那是没有关系的。有一句话:不打不成交。如果你是为了让他得好处才跟他产生了冲突,这样做是好的。我是冲突管理专家,我可以一个人又扮红脸又扮白脸,创造一个冲突,又解决一个冲突,然后还增进了一个关系,这就叫做经营。最通俗的讲:打一巴掌给一个糖枣。听起来很土,但没有冲突就没有转化,要想别人得造就是很难的,人身上的那些恶习根深蒂固,不修理一顿,那能好吗? 有一个小孩挺淘气的,她妈妈把他带到我这里之后,我就收拾了他一下。结果收拾完了,前一段时间过教师节,他给我画了一个大卡片,拍了一张照,让她妈妈发给我。我跟那小孩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是因为我会经营。上次我请他吃饭,他就要买棒棒糖。我告诉他我们当中有位姐妹叫棒棒糖,他就记牢了。临走的时候,我说:我给你买一箱棒棒糖。结果这小孩说:老师,我要的棒棒糖是要能吃的。这我明白,不能吃的我给你干啥?他还以为我要把棒棒糖姐妹送给他。大家会发现,我是把这小孩给收拾了,但是收拾完了以后,我们的关系反而更好了。

在这本书中,把“经营人际关系”叫做“投资情感账户”,还列出了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书上讲的理解他人这些,我觉得比较粗,不如我讲得好。我认为第一种投资方式是:**如果为了人家的益处,没有什么东西避讳不讲的,要多求人家的益处**。比如:我收拾完这个小孩,他不难受了,心里舒服了。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造就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比理解他人更好。如果说我挺理解他人,有什么用呢?理解完了,他开始蹦呀,跳呀,吵呀,闹呀,这就麻烦了。我理解他,他不理解我,或者说我理解他,他不理解自己。 作者接着讲: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勇于致歉、正直诚实、无条件的爱。我读完了以后,怎么觉得版本有点低呢?当然如果大家真的能做到这几项也挺好。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投资在自己的逻辑体系里面,建立关系就建立造就人的关系**。这就要求你自己首先得是一个得胜的人。如果你整天想把你爸的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你爸会不知道吗?你爸是知道的。你爸心里还想着:这臭小子!把你养这么大,花了我这么多钱,现在连我的房子也不放过,他想着想着就心里难受。这父子俩的关系怎么会好呢?所以,你一定要先养成一个给出去的好习惯。 前几天就有一个姐妹就跟我讲,她大伯把房子都过户给她堂姐了,但她爸的房子还没过户给她,她心里头就在想这事。我告诉她:你告诉你老爸,我活着没什么问题,我靠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将来你老了我养你。如果她这样跟她爸爸说,他们的关系肯定好,这就是给出去。如果你理解了人家的感受,但还是想要人家的房子,那你的理解没有任何用。如果你自己不得胜,整天啃老,那关系根本好不了。所以,想要在公众领域成功,想要有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大家无论如何要先养成前面那三个好习惯,这样至少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再养活几个人也没有问题。

本书讲到的第二个投资方式是注意小节。我不知道注意小节到底好不好,但我觉得注意大节比较好。注意大节是做事要大气,做人要仗义。如果你注意小节的话,那么跟挑剔的人在一起,你就很容易受伤。所以跟挑剔的人相处,我不是很认同注意小节,我觉得大气一点,就像《水浒传》里面说的:仗义疏财,行侠仗义,这听起来就很给力。然后书里面还讲到:信守承诺,明确期望,勇于致歉,还有正直诚实,这些大家都可以好好读一读。 我还想给大家一个做人的建议:**对待问题要客观**,这还是比较重要的。当你做事没整对,如果你会做人的话,就会很抱歉地跟人说事情没有做好。但如果不懂得客观,非说这匹鹿是一匹马,那你下次怎么跟人家交往呢?大家都知道了成语讲的:指鹿为马,说的就是你,你会把自己的形像给毁了。人家就会说:这小子没出息,什么东西都是喜欢瞎说。所以,我们没整明白的,我们自己先客观讲一下,明确事情自己没整对。勇于致歉是个好习惯,不丢人。 有的人爱面子爱到了离谱的地步,自己做错了也不承认,像这样的人,别人都会躲得远远的。当然如果跟我建立了牧养关系,那我肯定还是得坚持着牧养,可如果没有牧养关系的话,我肯定也会躲得远远的。跟他建立关系干什么呢?对于坚持认定三八等于二十三的人,要不是有牧养关系,我真不跟他扯。

对于这种人,就算是你拿计算器按出来的结果:三乘八等于二十四,去给他看,他也得来这么一句:计算器坏了。这种人就是很奇怪,跟他们不需要争,也不需要坚持,因为没有用。我会跟这种人说:是计算器坏了,我回去修计算器去,其实我是回去偷着笑去了。 另外,经营人际关系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叫做**无条件的爱**。写这本书的人他也读《圣经》,他读《圣经》读到了无条件的爱之后,他觉得这话也挺好的。什么东西一旦有了条件,那就不能建立关系。一旦有了条件,就不健康。大家可以去读无条件的爱,读完就知道作者要说什么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别的,一定是一对一的,就是我跟你,你跟我。比如:当年我们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以为自己跟毛主席有关系,但毛主席他不知道我,所以那种关系就不叫关系。什么叫做关系,就是你认识我,我认识你,这种关系叫做一对一的关系。千万别整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不叫人际关系,公共关系属于市场营销,或者企业运维的一个特质。公共关系跟个人关系不是一回事,人际关系讲的是一对一的关系。人和人相处,他们的关系一定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契机,所以不要逃避问题。

我就喜欢创造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把这问题变成一个契机。有人反侦察能力很强,他说:你这是不是给我挖了个坑呀?你背后到底要干啥呀?他们总觉着我是在用计,其实我哪儿有那么多的计。我不过是把你的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暴露出来以后,我们才能去解决。但如果你没有问题,我解决什么呀?有问题都是好的,问题的反面是契机。所以,有问题不要怕,咱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问题。 我小时候东北人就这么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至于是不是收买,咱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技巧,咱们也不知道。但大家要知道,遇到问题之后,不要逃避问题,要把问题一点一点地给解决掉。人身上有坏习惯,一定会有问题反映出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样建立的关系才是一个健康的关系。当然你在这个社会上混,不一定要解决别人的问题,你可以先解决你能解决的问题。 我想,出现了问题都是好的。比如:你的顾客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解决了这个顾客的问题,就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透过这个经历,你会对顾客的问题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或许你可以开发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成为一个商机。所以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这些,为什么要建立人际关系呢?因为人是相互依赖的。自给自足意思是我在山里挖一块地,然后种一些什么,自己种自己吃,也不缺乏,也不用跟人交换,过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的生活。

可到了如今,这种状态越来越行不通了,因为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人就活不下去。所以现在都是产业链,每个人都是在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分工越来越细,然后你所做的东西没有办法不跟其他人发生关系。所以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一定会和其他人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我以前做过客服,我做得老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的客户们都特别喜欢我,因为我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实在我心里,当客户把他们的问题给了我,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契机。有一次我的一个老客户专门打电话让我下去服侍他,解决他的问题,因为他觉得找别人不行。其实这时候的我已经升官了,开始负责一个团队了,但是顾客不知道。这时候如果我端个架子,告诉客户我升官了,这样能行吗?不太上道是不是?我就选择下去解决他的问题。你还别说,我还真有那两下子,我不但解决了他表面的问题,后面的问题我也给他解决了,因为我的技术水平还行。 结果有一次他看到我就说:不好意思,我都不知道你做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了,我打电话叫你,你还真的来了。你看我们这个关系建立得多好。而且由于我喜欢经常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被员工忽悠的概率比较小,想忽悠我是很难的。员工要是忽悠我,我有一个是一个都能抓住。

所以,当你跟顾客的关系好起来以后,就会产生相互依赖。而且因为这是我所负责的范畴,也是我主管的部门所负责的范畴,所以我下去做事是很正常的。公司给我薪水,请我做工,不是让我坐在那里指挥别人做事情的。如果我让别人做事,自己下棋,那就麻烦了。如果一个企业所聘请的员工都能在乎人和人之间关系,那对企业是很好的事情。当时我作为员工,也在不断地经营,不管是对上面、对下面、对左面、对右面,我的人际关系还是搞得不错的。 关系很重要,但如果有的关系没有什么价值,就是我也不能造就他,他也不能造就我的话,那就躲远点。没有必要建立那个关系,浪费时间。但如果这个关系是值得建立的,我一定会好好经营这段关系。比如:我上面有一个老板,那我跟我老板的关系一定要处好,如果我下边有下属,我跟下属的关系一定也要处好。当然,我所说的好,指的是很健康的那种好。建立一个健康的、能够彼此造就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是做上司的,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做一个上司;如果我们是做下属的,我们也应该知道如何做一个下属;我们做儿女,就得明白知道如何做儿女;我们做父母,就应该知道如何做父母,所有的这些全是关系问题。人和人的关系不是一方面,是两方面,你经常遇到热脸贴上凉屁股的情况,但这没关系,我经常把凉屁股给弄热乎了。人际关系很重要,如果你是个老师,就得像个老师;如果你是个学生,就得像个学生;如果我是做下属的,那么我肯定不会对上司做的事情指指点点,因为那不是我的责任。作为下属,我的责任是把他交给我的活干好。

比如:别人给我机会让我去上一堂课,那我就会好好地上课。虽然课的内容不是我研究出来的结果,甚至我觉得这课的内容有些问题,但我还是可以听好几个月的课。因为我会做学生,所以我不会反过来说,你这讲的不对,那讲的不对。因为那东西没有价值,不是我的责任。我的责任是来学习。搞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之后,我做上司的时候会做上司,我做下属的时候会做下属,我做学生的时候会做学生,做老师的时候会做老师。咱们当中有很多人需要调整,调整完了以后,你会变得非常有智慧。没有价值的事不做,有价值的事就好好经营。 如果我是一个会友,我不会冲到牧师办公室,告诉他应该如何做牧师。因为我不想讨人嫌,那东西败坏人际关系。另外,我没做那个职位,肯定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对于这种不知道的事情,我不会妄下结论。但如果这事是我负责的,我会好好去做。所以,人际关系全是与信任有关,建立人际关系、经营人际关系,关键一条是不要越位,要在你的职责范围内的好好地管。有几次,我的下属跟我说其他牧区的事工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他跟我说之后,我会告诉他,这不关你的事。 你可能心想以后不提意见了,怪我打击了你的积极性。其实你最应该提的问题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对,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前几天有人就跟我讲了一个事,也很有意思的,他说中国就是一个大的家,一个团队,大家都在干事。可到了某一个地区,一大堆人说话,只有一个人干事。假如一大堆人在说话,指挥别人应该怎么做事,却只有一个人在干活,那这事根本做不好。管好自己,不是你责任范围之内的事最好别管,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管,即使领导真正放手让你去管,你也管不好。所以,对你有益处的忠告是,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要管。

反观那些总是越位的人,该管的事不管,不该管的事老管,他们的人际关系根本好不了。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老说,这样的人容易让人讨厌。咱们逐渐地要学会做人,这第一步就是前三个好习惯,那是个人的得胜,后三个好习惯是一个团队的得胜,这些习惯都非常造就人。我想告诉大家,当你遇到一个挑战的时候,无论如何,先替别人着想,替对方着想。 如果你说人际关系太难搞了,那证明你太需要学习搞人际关系了。什么东西都是难的不会,会的不难。你不会,做什么都难,但其实人际关系是不难搞的。所以,人得学习,学习才是关键,学习替对方着想,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这叫利他主义。**从现在这个世代开始,凡是自私的,这个市场会惩罚你。凡是利他的,这个市场会给你极丰厚的回报,人只想着自己就麻烦了**。我们先分享到这里,弟兄姐妹再见,愿神祝福大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