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範本,僅供參考
    
    
如何讀書
 讀書讀的好不好是方法問題,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方法不正確事倍功半。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屬於個人提升類書籍,這類書通常講人的習慣,人的行為,人的思想。讀這類書的關鍵是要應用在自己身上。
 對事物的認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1%開始,然後5%,20%,50%,70%。。。
 學習其實是一件屬靈的事,最要命的壞習慣是急於求成,總想從0%-100%,如果到不了100%,就停留在0%。這背後是屬靈的轄制
 寫寫畫畫是頭腦的運用,頭腦越用越靈活,寫寫畫畫是一個人學習的好習慣。
建立框架
 讀書先讀目錄,這樣才能帶著問題讀書。
 千萬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要先建立框架,對這本書有整體的概念。
 目錄就是框架,讀書要先看目錄,把能搞明白的先搞明白,不能明白的慢慢再搞明白。
 讀書的人,要讀出寫書的人的寫法,寫書人怎麼寫,我們就怎麼讀。按著作者寫書的方式讀書,事半功倍。
 個人提升類書的最前面部分通常是書的整體,每章的最前面是那一章的整體,每段的最前面是那一段的主題句。
積極主動
-  積極主動的習慣,是帶著問題去讀書,連蒙帶猜,把自己的理解和書中的教導相互融合,然後成為自己的東西。
 
以終為始
 我們常常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導向很重要。
 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證明自己整錯了,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幹啥。
關鍵詞
建立框架
個人提升
積極主動
以終為始
讀書習慣
讀書方法
    
    
        練習題
    
    
選擇題
1.作者認為很多人做事事倍功半的原因是:  
- A. 不夠努力  
 - B. 從小就不會學習,也不會讀書  
 - C. 缺乏興趣  
 - D. 沒有目標  
 
2.《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是:  
- A. 比爾·蓋茨  
 - B. 沃倫·巴菲特  
 - C. Stephen Covey(史蒂芬·柯維)  
 - D. 喬布斯  
 
3.拿到一本書後,比較好的閱讀順序是:  
- A. 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  
 - B. 先看正文  
 - C. 目錄 → 提綱和序言 → 正文  
 - D. 隨便翻閱  
 
4.個人提升類的書籍,閱讀的重點在於:  
- A. 記住每一個知識點  
 - B. 背誦書中的內容  
 - C. 應用在自己身上,落實  
 - D. 向別人炫耀自己讀過這本書  
 
5.作者提倡的讀書習慣是:  
- A. 快速閱讀,追求數量  
 - B. 寫寫畫畫,記錄心得  
 - C. 默讀,保持安靜  
 - D. 逐字逐句,仔細研讀  
 
6.作者認為,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過程是:  
- A. 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 B. 從認識一點開始,逐步提升  
 - C. 靠天賦,無需努力  
 - D. 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7.作者強調,閱讀個人提升類書籍時,要:  
- A. 一次性讀完,不留疑問  
 - B. 從讀一點明白一點開始  
 - C. 追求百分之百的理解  
 - D. 避免思考,全盤接受  
 
8.建立框架的目的是:  
- A. 為了顯得專業  
 - B. 為了快速讀完  
 - C. 知道這本書要講什麼  
 - D. 限制自己的思維  
 
9.作者建議讀書時可以:  
- A. 完全按照書中的觀點  
 - B. 連蒙帶猜,帶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 C. 避免思考,直接接受  
 - D. 否定書中的一切觀點  
 
10.寫書的一個明顯特點是:  
- A. 書的最前面那部分是書的整體概述,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是那一章的整體概述  
 - B. 像講相聲一樣,常常放一個包袱,再打開留一些懸念  
 - C. 每一段的最末尾那一部分,是那一段的整體  
 - D. 先寫下面的那一些,然後再寫最前面的那一點  
 
11.讀書時,應該重點閱讀:  
- A. 書中所有的內容  
 - B. 目錄和每一章最前面的那一小段  
 - C. 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 D. 故事性強的內容  
 
12.讀書的其中一個目標是:  
- A. 為了娛樂消遣  
 - B. 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 C. 建立好習慣  
 - D. 顯得自己有文化  
 
13.“以終為始”的意思是:  
- A. 事情的結束  
 - B. 以目標為導向  
 - C. 隨波逐流  
 - D. 聽天由命  
 
14.建立框架的更通俗的說法是:  
- A. 精確的細節  
 - B. 大概的輪廓  
 - C. 複雜的結構  
 - D. 完美的計劃  
 
15.讀書分為哪兩個階段:  
- A. 背誦和理解  
 - B. 泛讀和精讀  
 - C. 快速和慢速  
 - D. 理論和實踐  
 
問答題
1.讀個人提升類書籍時,如何克服“不是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的壞習慣?
2.在閱讀一本書時,如何建立框架?
3.作者提倡的“積極主動”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4.“以終為始”在讀書學習中有什麼意義?
5.泛讀和精讀的區別是什麼?  
    
    
引言
我發現讀書是一個方法問題,很多人從小就不會學習,也不會讀書,結果做事常常事倍功半。無論是讓他幹活、讀書、還是學習,都很費勁,學得簡直是屁滾尿流。同樣的事情,別人半個小時就可以做完,他卻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做完,所以弄來弄去,結果弄得非常的辛苦。
我們這次講課的參考書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Stephen Covey(史蒂芬.柯維)。 Stephen Covey把人的習慣總結出了七點,其實遠遠不止這七個好習慣,有的人說應該是八個好習慣,還有人說應該是九個好習慣。其實幾個好習慣已經不重要了,學好這七個好習慣卻是非常的重要。
大家可以告訴我,你拿到這本書後,打算先從書的哪一部分看起呢?是否有人拿到書之後,從這本書的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呢?有人說先看目錄,先看目錄這個習慣非常好,因為目錄非常的重要。但是看完目錄之後看什麼呢?要看提綱和序言。提綱和序言都看完了,還看什麼呢?直接看正文。我覺得大家都非常棒,都知道拿到一本書之後首先看這本書的目錄,但是看完目錄是否可以看到一個規律呢?這個規律就是,我們從目錄當中,可以看到每本書的作者是如何寫書的。
打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目錄,第一章是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是七個習慣的概論。也就是說,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把整本書做了一個概論,如果讓你給這本書寫一個摘要的話,其實寫的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概論。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有一百多頁,而目錄只佔了二三十頁,所以在讀第一章之前,就有一份關於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和架構圖。所以從這些事當中你會發現,寫書的人有一個先做整體介紹的習慣,然後再一章一章的講給你聽。如果你已經養成了一個讀書的習慣,當你拿出了一本亂寫的書的時候,你會知道這本書的作者應該不太會寫書。
當看到目錄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整本書的概要。第一部分是從第四十九頁到第九十九頁,當然前面還有一些關於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和架構圖,第四十一頁寫的是如何使用本書,所以寫書的人是照著寫書的規矩寫的。大家上中學時候學的知識,到現在應該都還給老師了。咱們當中如果有學文科的,可以幫我補補課,如果我們把書分類的話,圖書可以分多少類?
有的人說他的書和我的書不太一樣,這沒關係,你可以看下目錄。目錄當中有推薦信、致父親、前言、如何使用本書,以及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和架構圖。第一部分是重新探索自我;第二部分是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第三部分是公眾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第四部分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所以內容都是一樣的。
有人說,書分成經、傳、著、書,那我們就稍微粗略地分一下,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這本書屬於個人提升、個人激勵類的書,這一類的書不是小說。如果我們把書進行分類的話,我們會分成小說、傳記,這些是講故事的書。還有一種就是個人成長,self-improvement,也就是個人提升的書。個人提升類的書,通常是講人的習慣、行為、思想這一類。除了這幾類以外,我想各類的書都有不同的讀法,今天主要來講個人提升類的書籍該如何閱讀。讀小說是另外一種讀法,跟我們讀這類書籍是完全不一樣的。還有讀數學,讀物理的,也不能照著這個方法讀,因為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的特點和分類。
我們來講個人提升類的書籍的讀法,其實我今天教大家如何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個小顧慮的,就是擔心大家一下子把它給泛化了,會應用到所有其他的地方,那就麻煩了。所以說,小說有小說的讀法,個人提升類書籍有個人提升的讀法。因為個人提升類的書籍,最重要的就是應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落實的部分。
我們有很多電子版的書,但今天為什麼我會在平板上寫呢?因為我想給大家樹立一個好的習慣,就是寫寫畫畫的習慣。我自己喜歡寫字,所以買了一個平板電腦以後,首先看的是筆在平板上寫出來的字是否好看,寫的有沒有筆鋒,有沒有壓力感,以及能不能藏鋒、收鋒。我愛寫字,有的時候也喜歡秀一秀,所以就養成了一個寫字的習慣。不知道寫字寫的不好的弟兄姐妹有沒有發現一件事,你寫完了以後,當你再去看的時候,你就會很鬧心。如果你寫完字後看著鬧心,你就會不愛寫字。
為什麼寫字寫的不好呢?因為寫出來的字不是橫平豎直,看起來好像全是木頭棍子寫出來的一樣,那你寫出來的字不可能好看。所以說從小到大沒讀過書的人,寫出來的字不可能好,看著也會很難受。但是沒關係,可以開始揣摩人家的字是怎麼寫出來的。然後你看我寫字的時候,你會發現字不再是木頭棍子,而是有筆鋒的。
還有人不認識字,沒關係,但我覺得養成寫寫畫畫的習慣其實還是很重要的,人類最重要的就是有傳承,那怎麼傳承呢?從我們老祖宗那時候就開始透過寫字傳承了,所以寫字、認識字幾乎是不可或缺。有人說從小沒讀過書、不認識字,沒關係,咱們當中有教認字的、教寫字的、教讀書的。
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夠開始學著沒事的時候,拿一個筆寫寫畫畫,你要知道,寫寫畫畫的人,會學到很多東西的。我看到我們當中不認識字的一個歲數挺大的姐妹開始寫作業了,挺棒的。我給大家稍微地講一下寫寫畫畫,你沒事的時候就可以拿個筆在紙上慢慢學畫線。一開始畫的話,肯定沒有我畫的直,但是我也是慢慢練出來的。
所以你會發現我有寫寫畫畫的習慣,如果你也養成這個寫寫畫畫的習慣,你就會覺得挺好,就會越寫越愛寫,越畫越愛畫。如果你一開始不知道寫什麼畫什麼,不要緊,先開始養成這個習慣,總比沒養成這個習慣好。你會發現寫寫畫畫本身就是一個頭腦的使用,頭腦越運用越靈活,所以養成寫寫畫畫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習慣。
人都是一點一點進步的
我們來講如何讀這本書,讀書最要命的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還生怕漏掉一個字。其實人的知識都是怎麼來的呢?你對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東西的認識,都是從認識一點開始的。比如:我認識百分之一之後,就可以認識到百分之五,認識到百分之五以後,就可以認識到百分之十,認識到百分之十以後,就可以認識到百分之三十,然後到百分之七十,最後到完全認識。所以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大概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提升。在這個認識的過程當中,人最要命的一個壞習慣,就是想從百分之零一下子到百分之百,如果不能到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所以這是一個惡習。
假如我知道百分之一,然後告訴自己進步了;然後再知道百分之二,我又進步了;然後我就會知道百分之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有的人發現自己知道的不是百分之百,他就不能夠原諒自己,他就會很痛苦。所以讀個人提升的書,一定是從讀一點明白一點開始。為什麼人會養成不是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的習慣呢?原因很簡單,這背後是一個屬靈的黑暗權勢,學習是一件非常屬靈的事。你會發現有的人如果畫不了這麼美,他就不畫了,然後他就永遠畫不了這麼美。永遠畫不美就會永遠停留在畫不美的階段,直到進了棺材,你看,這輩子活得是多麼辛苦。
但如果你照著我說的去做,從百分之一開始,畫歪一點沒關係,一天進步一點,然後會越畫越直。我們讀這些書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要先建立框架,建立框架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得知道這本書要講是什麼。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字大家都能聽得懂。我們常常講造就人,一定要先造就自己。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下面還有一行字叫付諸行動。我們腦子裡頭首先記住——是由內而外,由內而外的意思很簡單,連傻子都知道,所以你讀到這裡的時候,是不是已經知道了百分之一了呢?然後再看目錄,目錄的第一頁,還是由內而外,然後全面造就自己,這就是第一章。
第二章是七個習慣概論,然後再看第三章,是習慣一,第四章是習慣二,然後是習慣三、習慣四、習慣五、習慣六、習慣七。這個時候看到了第一章第二章後,我們裡面就提出問題來,七個習慣是什麼呢?然後再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原來七個習慣的字我們都認識,沒有什麼難的,英文版也是一樣,概論就是粗略地論述一下。也就是說我們每讀一本書的時候,這些字我們都知道的話,你有沒有讀到百分之一呢?肯定有,有了百分之一接下來我們能不能進到百分之五呢?很容易的,就這點東西,所以你常常聽我說就這麼點東西。
那七個習慣是什麼呢?往下一看,第一個習慣叫積極主動。積極主動這事我們知道,所以讀到這裡,你是不是知道百分之二了呢?第二個習慣是以終為始,是以終點為開始,叫目標導向也可以,這個好像不太知道,但是沒關係;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就是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第四個習慣叫做雙贏思維,就是你好我也好;第五個習慣叫知彼解己,知彼知己我們知道,知彼解己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有一些東西我們知道,有一些不知道。那不知道的我們就可以去讀,知道的可以去對比一下跟我們想的是不是一回事,因為我們腦子裡自以為是的東西太多了。如果看到跟我們知道的不是一回事,可以把我們的想法拿掉,把別人的想法的放進來。第六個好習慣叫統合綜效,這個我不知道。
這麼一看,我們有三個不知道,三個知道。第七個叫做不斷更新,這個我們知道。有的人問我是不是沒有讀過這本書,我確實沒有讀過,但是我可以跟大家一起讀。很多年前,我跟大家年齡差不多的時候,讀過英文版的。今天已經翻譯成中文版的了,雖然翻譯的不是特別好,但是沒有關係。
第一個好習慣:積極主動
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第二個習慣是以終為始,好像知道了一半。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這個我們知道。第四個好習慣是雙贏思維,好像不知道;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好像也不知道;統合綜效,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第七個習慣是不斷更新。然後腦袋裡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就知道這個書到底要講什麼了。像我帶著大家這麼讀書的話,叫積極主動。積極主動很重要,積極主動就是我們開始主動的去嘗試。我知道什麼,我不知道什麼,腦袋裡頭開始有了問號以後,然後帶著問題去讀。
很多人都是瞎讀,不是帶著問題去讀,結果讀著讀著連自己在幹什麼都忘了。積極主動還有一個什麼特點呢?我讀東西喜歡連蒙帶猜,這個詞挺起來好像不大好,其實這是個好習慣。積極主動我們一聽,就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書大概會講積極主動,但是到底是不是講這些,我們不知道。具體看的時候,人家講的積極主動和我們想的可能不大一樣,但是沒關係,把他的和我的糅合起來,就形成了自己的東西,相當於把積極主動的概念重新陶造了一次,所以積極主動很重要。
積極主動就是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可以是連蒙帶猜的,如果和我想的一樣,就不用讀了。現在問題來了,前面講的是建立框架,那這一整堆的東西就是框架,可是寫這種書的人和寫小說不一樣。小說跟講相聲一樣,常常放一個包袱,再打開留一些懸念,那是另外一套東西。寫這種書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書的最前面那部分是書的整體,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是那一章的整體概述。所以讀書費勁嗎?不費勁!讀完了目錄,相當於讀完了七個習慣,雖然其他很多都還沒讀,那也沒關係。
如果第一章的前面,讀了三五十頁,那就算是讀完了,所以剩下的根本不用讀了。如果說是讀完了書的最前面的那部分,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我也讀完了,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我這麼一說,大家以後知道怎麼寫作業了吧?就跟人家寫書一樣,每一段的最前面那一部分,是那一段的整體。所以說讀書很簡單,先讀目錄,然後再讀書的最前面的那一小段。
有的書鋪墊比較長,有的書鋪墊的少,但是鋪墊大概佔書的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所以讀這段要好好讀。有的內容佔書的百分之一,有的章節大概佔書的百分之十。用英文講,每一段開始那部分叫做Topic sentence,就是主題句。一看到主題句,它在主題句上不斷的往下擴展,就是那一段要寫的東西。就是論點或者論據,然後就是論據下面的展開。
我教大家怎麼讀書,你應該這麼讀。先讀這本書的那一部分,如果讀到那一章,咱們就把那一章讀了,讀那一段,咱就把那一段讀了,簡單吧?簡單。大家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讀嗎?第一是因為我們一個字一個字讀的話,慢;第二是因為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很容易忘記在做什麼,學習好的人肯定不是這麼讀的。我說的是這種書的寫法,因為我寫的書大概就是個人提升的這一類書,我基本上都是這麼寫的。先介紹一下,然後展開,再介紹一下再展開。我們當中如果你是沒有讀過書的,我再稍微擴展一下書是怎麼寫的,我們讀的時候就應該怎麼讀,我們得照著人家寫書人的方法讀。
寫書的人都是先寫書最前面的那一點,然後再寫書第二章最前面的那一點、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每一章前面的那一點。寫完了以後,他再寫下面的那一些。要記住,每一段都是先寫最前面的那一段,就是那一句話,先不寫下面的,因為下面的東西,它是在作者的腦袋裡的。然後再寫第二章前面的那一段,接著再寫第三章前面的那句話,最後再往上添內容。
這不但是寫書的方式,這還是寫程序的方式。寫書和讀書就像硬幣的兩面,寫軟件和讀人家寫的軟件也是這麼一回事。所以邏輯非常的清楚,你就照著人家要寫的意思給讀出來,就好辦了。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寫,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教養這麼做。我給大家試一下,當我教完了你,你去YouTube上聽牧師講道,你根本聽不了。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我說的是一個耙子,箭都射在這個耙心上,這是寫書的目標,我要幹什麼,一下子就能讓人看得清清楚楚。
七個好習慣,什麼好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這書名就寫的是這個,書中每一章都在論述這件事,每一章都有這個關係。你如果去網上聽,你會聽到很多牧師講道他們有一個特點,立好了耙子,把主題立好了,然後射的箭都不在耙子上,也不知道射到哪裡去了,聽了以後讓人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那不就麻煩了。
有人說:這牧師挺厲害的!我問:他怎麼厲害了?他說:因為他講的我聽不懂,講來講去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他的論點是什麼?不知道。他的論據是什麼?也不知道。他怎麼論述的,也不知道。我聽完了以後,覺得他應該補補語文課。所以我們當讀程序的時候,如果能讀出寫程序的人的寫法,那就對了。如果寫程序的人很亂,我們讀的時候就會極其痛苦。一痛苦,你就知道這東西不對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帶著大家讀《雅各書》,與人家讀出來的那東西不一樣。雅各不是《創世記》裡的雅各,是新約裡面的雅各,雅各寫東西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打不到耙心上。讓人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很鬧心。
我說的就是讀書的人,要讀出寫書的人的寫法。如果一個人寫了一本很爛的書,你不可能讀好這本書。所以我媽,你別看她是個老太太,也沒上過學,但她能聽懂我講的道。有一天,她跟我說:兒子,你講的我聽得懂,怎麼很多牧師講的我聽不懂呢?人家講的是火星上的話,當然聽不懂了。我說:那不奇怪。他們沒說清楚,你能聽清楚嗎?這是第一點,積極主動。
第二個好習慣:以終為始
第二點:以終為始,大家會發現這書裡的東西,跟牧師講道的時候很像。我從小的習慣就好,我的習慣都是深入骨髓了,我骨子裡都是這些東西。接下來我們來看以終為始,要記住,我們一定要把目標常常放在我們腦袋裡。我們一定是以目標為導向,就是以終為始。我如果要去我們家樓下那個小賣部,一定是越走越近,越走越近。如果我去我們家樓下的小賣部,朝著反方向走,越走越遠,大概得繞地球一圈才能走回來,那不麻煩了嗎?就像我們開車需要導航,導對地方才行,所以目標導向很重要。
我一定是朝著這個目標走,我們一開始讀這本書,就建立了一個目標:我要建立七個好習慣。七個好習慣整不了,我們就整一個好習慣也行,那就是積極主動。第二個好習慣:目標導向。所以我們思考的時候,大家要知道目標導向,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我在教大家如何讀書,你得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好習慣,所以千萬別忘了。
雖然書裡面的故事挺好,但你不能忘了讀這本書的目的,光看那個故事了。忘記目標的話,結果你聽我講道的時候把主題忘了,專聽我講的故事了。如果光挑自己喜歡聽的,那就麻煩了。所以以終為始,這東西很重要,就是不管做什麼事,在腦袋裡面都要以目標為導向。如果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我們要知道自己沒整對,知道自己整錯了,所以要以終為始。
我們思考的時候,你可能有一些東西要注意。我給大家留一個作業,咱們先不講那麼多: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你會發現,這裡有一個第一部分:思維方式與原則;第二部分:個人領域的成功;第三部分:公眾領域的成功。讀到這裡明白了,首先是從個人,我個人要成為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然後再發展到跟人互動當中比較成功。
第二部分從依賴到獨立;第三部分從獨立到相互依賴。個人變得厲害了,也非常獨立,你就可以獨立的完成任務,不是隻能做助理了。讀到這裡一下子就清楚了,把七個好習慣分成前三個好習慣是個人的,後三個好習慣是跟人互動的,第七個好習慣就是不斷更新。我們把這些內容稍微總結了一下,現在大家應該對這本書有一定的瞭解了。
我們應該如何讀書
我要學習如何讀書,那我應該如何讀書呢?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要先建立一個框架。框架這個字大家常常聽,可能框架會給大家框住不少,把大家都給整蒙了,那就麻煩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建立一個大概,大概大家聽得懂嗎?框架是個啥?就是一個大概的輪廓。就是我不想整太多的細節,沒有太多的細節,就是大概的輪廓。第一個:我要學習如何讀書,第二個:我如何學習讀書呢?我先建立一個框架,怎麼建立框架呢?就是讀目錄。
就如我現在給大家畫一個框,大家能看出來這個是什麼嗎?好像看不太出來。再畫,現在可以看得出來了嗎?好像還不行。我再添幾筆,那現在你看出來了嗎?看出來了。看出來好像是一個很早以前農民的房子,框架啥也沒有。可是怎麼沒瓦呢?這不是漏頂了嗎?我不是畫個意思嗎?我只是給大家一個意思,我現在把瓦畫上了,這地方怎麼是一條線呢?我再加上線條。看起來好像越來越像樣,其實我挺會哄孩子的,小孩跟我讀書都會學會的。這條線也太細了,我給加粗,這房頂這磚一個一個的加上去,不對也沒關係。我們家窗戶的顏色是藍色的,沒關係咱給它細節添上藍色。就搭框架沒有細節,細節一多看著就亂。
沒讀過書的,我教大家,讀目錄就是搭框架。書的最前面的那一部分是介紹這本書,咱們讀了以後,這本書就算事讀完了。每一章最前面,是介紹那一章的,每一段最前面也是介紹那一段的。我不一定每一章我都讀,但是每一章最前面的那一段我得讀。有的人說這本書他一個小時就讀完了,為什麼?因為他只讀目錄了。你說:那能行嗎?你一個字一個字漏掉那麼多字呢。別怕,只讀目錄就行了,如果只讀目錄,我把這書最前面的那一塊讀了也是讀完了。大家看看第一章整體介紹,第二章也是整體介紹,一共五十頁,我讀完這五十頁我不就知道很多東西了,所以這就是建立框架。
聽書也是這樣聽,最重要的讀書就是讀寫書人寫的,人家給你寫一封信說我愛你,你讀出來變成我恨你,讀岔劈了,這樣讀就麻煩了。寫書人怎麼寫,咱們就怎麼讀,咱們讀就讀出寫書人寫的,這就厲害了。如果說讀人家寫的程序,讀不出人家事怎麼寫的,那是真要命。不管你做什麼,都是從框架開始的。比如:建房子,房子還沒有建立起來,你就在那刷漆,你刷空氣嗎?牆沒建立起來,就往裡面放床,這能行嗎?都不是這麼幹的。都是從最粗糙的部分開始,然後蓋著蓋著越來越細緻,最後到精裝修或者軟裝。所以,所有的事情一定是透過框架開始的。
人活著這件事,我們是不是得有一個框架?那個東西就叫做計劃。我巴不得我們當中的這些牧者,我教你們的,你們都教給你下面的人。計劃是什麼呢?計劃就是你所要做的事的框架。我要幹這個,我要做那個,這個這麼幹,把這些事情都弄清楚以後,然後啪的一干,結果老好了,這就是讀書的一種讀法。
我不是教你這七個好習慣,我是教你如何讀這七個好習慣。我不想把這事再講一遍,人家書裡講的比我好,我不想照著書再給大家讀一遍,如果要讀的話,我可以給你整一個有聲的讀給你聽,但是我得教大家如何去讀。讀哪一種書呢?讀個人提升的書。我想如果我做家教,我應該做得不錯,儘管現在都在取締家教。但是如果沒有神也做不了,因為神不讓我做這些,神要我做今天我乾的這些事。如何應用在自己身上呢?回去讀書,回去讀完了以後,你就會發現,沒啥玩意,就這麼點東西。
如果你讀的時候你覺得書很厚,從來沒讀過這麼厚的書,以前一百頁的書,從來沒讀完過,二百頁的書也從來沒讀完過。如果你照著我這方法去讀,其實一個小時可以讀完,十個小時也可以讀完,二十個小時也可以讀完,一百個小時也可以讀完。我要告訴大家,有一種東西叫精讀,精讀不是一上來就精讀,是有一種東西叫做泛讀。大家如果明白我的意思,就會知道讀書一定是先泛讀然後再到精讀。精讀的時候不是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精讀實際上是把每一章都給吃透了。怎麼才能吃透呢?得先建立框架,因為建立完了框架,你就不會跑偏。
泛讀就是大概的讀一下,粗粗的讀一下。大家有沒有做過木工活呀?如果你做木工活你就會發現,一定是從畫線開始。為什麼要先畫線呢?為什麼不是一上來咱就幹,沒有線你往哪幹?該有洞的地方沒有洞,不該有洞的地方有洞,那木板還能用嗎?所以一定是先畫線。泛讀就是把這粗略的瞭解一遍,精讀的時候,一毫米,一釐米都不會差。
總結
給大家留個作業,不需要讀太多,只需要讀第一章。我也巴不得我們當中的這些小組長承擔起做牧者的責任,其實小組長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你讀過這本書的,大家可以把手上的事工先放一放,事工領袖別逼得太緊,咱們把會讀書這事先解決了。這個禮拜咱們把第一章讀明白,第一章一共才二十八頁,這二十八頁寫的是,由內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當然你把其他的也都讀一下,建立一個框架,也很好。下個禮拜我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總結,不能讀的可以去聽。
憑著我多年的經驗,大家的智商都不低。尤其是過去這些年做啥啥不行的,是你沒整對,你要跟著我,肯定行。你會越整越厲害,誰又知道七十歲的你會成為姜太公呢!假如你八十歲了也沒關係,因為八十歲做姜太公也行。千萬別懶,雖然你可以躺平,但是你躺得了初一,躺不了十五。
我無論如何,我要把你從這種壞習慣裡帶出來,然後建立一套新的好習慣,從今以後你就會是一個高效能的人士。或許有一天你老闆說:怎麼發現你最近變了?你說:嗨,你不知道,我跟我們牧師學的七個好習慣。一看,這人變得不一樣了,人家幹活得忙活四個小時,你半個小時就幹完了。人家忙活一個月下來沒什麼業績,你忙一週一個月的業績就完成了,那能一樣嗎?不一樣。
當你讀到後面三個習慣的時候,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會大大的改善。咱一點一點的調整,然後這一輪下來,大家可以成長一截,但是能成長多少呢?能成長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五那都已經很好了。下次我再帶大家讀另外一本書的時候,大家再成長一些,那你就厲害了。咱們通過不斷的用學習來強國,不斷用學習來強腦、用學習來強身、用學習來強體,我們就會越來越棒!願神祝福大家。
 
      
[/jh-toggle]
我发现读书是一个方法问题,很多人从小就不会学习,也不会读书,结果做事常常事倍功半。无论是让他干活、读书、还是学习,都很费劲,学得简直是屁滚尿流。同样的事情,别人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他却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做完,所以弄来弄去,结果弄得非常的辛苦。
我们这次讲课的参考书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Stephen Covey(史蒂芬.柯维)。 Stephen Covey把人的习惯总结出了七点,其实远远不止这七个好习惯,有的人说应该是八个好习惯,还有人说应该是九个好习惯。其实几个好习惯已经不重要了,学好这七个好习惯却是非常的重要。
大家可以告诉我,你拿到这本书后,打算先从书的哪一部分看起呢?是否有人拿到书之后,从这本书的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呢?有人说先看目录,先看目录这个习惯非常好,因为目录非常的重要。但是看完目录之后看什么呢?要看提纲和序言。提纲和序言都看完了,还看什么呢?直接看正文。我觉得大家都非常棒,都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首先看这本书的目录,但是看完目录是否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呢?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从目录当中,可以看到每本书的作者是如何写书的。
打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目录,第一章是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是七个习惯的概论。也就是说,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把整本书做了一个概论,如果让你给这本书写一个摘要的话,其实写的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概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有一百多页,而目录只占了二三十页,所以在读第一章之前,就有一份关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所以从这些事当中你会发现,写书的人有一个先做整体介绍的习惯,然后再一章一章的讲给你听。如果你已经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当你拿出了一本乱写的书的时候,你会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应该不太会写书。
当看到目录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整本书的概要。第一部分是从第四十九页到第九十九页,当然前面还有一些关于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第四十一页写的是如何使用本书,所以写书的人是照着写书的规矩写的。大家上中学时候学的知识,到现在应该都还给老师了。咱们当中如果有学文科的,可以帮我补补课,如果我们把书分类的话,图书可以分多少类?
有的人说他的书和我的书不太一样,这没关系,你可以看下目录。目录当中有推荐信、致父亲、前言、如何使用本书,以及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第一部分是重新探索自我;第二部分是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部分是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四部分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所以内容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书分成经、传、著、书,那我们就稍微粗略地分一下,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这本书属于个人提升、个人激励类的书,这一类的书不是小说。如果我们把书进行分类的话,我们会分成小说、传记,这些是讲故事的书。还有一种就是个人成长,self-improvement,也就是个人提升的书。个人提升类的书,通常是讲人的习惯、行为、思想这一类。除了这几类以外,我想各类的书都有不同的读法,今天主要来讲个人提升类的书籍该如何阅读。读小说是另外一种读法,跟我们读这类书籍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读数学,读物理的,也不能照着这个方法读,因为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分类。
我们来讲个人提升类的书籍的读法,其实我今天教大家如何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个小顾虑的,就是担心大家一下子把它给泛化了,会应用到所有其他的地方,那就麻烦了。所以说,小说有小说的读法,个人提升类书籍有个人提升的读法。因为个人提升类的书籍,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落实的部分。
我们有很多电子版的书,但今天为什么我会在平板上写呢?因为我想给大家树立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写写画画的习惯。我自己喜欢写字,所以买了一个平板电脑以后,首先看的是笔在平板上写出来的字是否好看,写的有没有笔锋,有没有压力感,以及能不能藏锋、收锋。我爱写字,有的时候也喜欢秀一秀,所以就养成了一个写字的习惯。不知道写字写的不好的弟兄姐妹有没有发现一件事,你写完了以后,当你再去看的时候,你就会很闹心。如果你写完字后看着闹心,你就会不爱写字。
为什么写字写的不好呢?因为写出来的字不是横平竖直,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棍子写出来的一样,那你写出来的字不可能好看。所以说从小到大没读过书的人,写出来的字不可能好,看着也会很难受。但是没关系,可以开始揣摩人家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然后你看我写字的时候,你会发现字不再是木头棍子,而是有笔锋的。
还有人不认识字,没关系,但我觉得养成写写画画的习惯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人类最重要的就是有传承,那怎么传承呢?从我们老祖宗那时候就开始透过写字传承了,所以写字、认识字几乎是不可或缺。有人说从小没读过书、不认识字,没关系,咱们当中有教认字的、教写字的、教读书的。
我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够开始学着没事的时候,拿一个笔写写画画,你要知道,写写画画的人,会学到很多东西的。我看到我们当中不认识字的一个岁数挺大的姐妹开始写作业了,挺棒的。我给大家稍微地讲一下写写画画,你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拿个笔在纸上慢慢学画线。一开始画的话,肯定没有我画的直,但是我也是慢慢练出来的。
所以你会发现我有写写画画的习惯,如果你也养成这个写写画画的习惯,你就会觉得挺好,就会越写越爱写,越画越爱画。如果你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画什么,不要紧,先开始养成这个习惯,总比没养成这个习惯好。你会发现写写画画本身就是一个头脑的使用,头脑越运用越灵活,所以养成写写画画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习惯。
我们来讲如何读这本书,读书最要命的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还生怕漏掉一个字。**其实人的知识都是怎么来的呢?你对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东西的认识,都是从认识一点开始的。**比如:我认识百分之一之后,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五,认识到百分之五以后,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十,认识到百分之十以后,就可以认识到百分之三十,然后到百分之七十,最后到完全认识。所以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大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提升。在这个认识的过程当中,人最要命的一个坏习惯,就是想从百分之零一下子到百分之百,如果不能到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所以这是一个恶习。
假如我知道百分之一,然后告诉自己进步了;然后再知道百分之二,我又进步了;然后我就会知道百分之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有的人发现自己知道的不是百分之百,他就不能够原谅自己,他就会很痛苦。所以读个人提升的书,一定是从读一点明白一点开始。**为什么人会养成不是百分之百,就停留在百分之零的习惯呢?原因很简单,这背后是一个属灵的黑暗权势,学习是一件非常属灵的事。**你会发现有的人如果画不了这么美,他就不画了,然后他就永远画不了这么美。永远画不美就会永远停留在画不美的阶段,直到进了棺材,你看,这辈子活得是多么辛苦。
但如果你照着我说的去做,从百分之一开始,画歪一点没关系,一天进步一点,然后会越画越直。我们读这些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要先建立框架,建立框架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得知道这本书要讲是什么。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字大家都能听得懂。我们常常讲造就人,一定要先造就自己。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下面还有一行字叫付诸行动。我们脑子里头首先记住——是由内而外,由内而外的意思很简单,连傻子都知道,所以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知道了百分之一了呢?然后再看目录,目录的第一页,还是由内而外,然后全面造就自己,这就是第一章。
第二章是七个习惯概论,然后再看第三章,是习惯一,第四章是习惯二,然后是习惯三、习惯四、习惯五、习惯六、习惯七。这个时候看到了第一章第二章后,我们里面就提出问题来,七个习惯是什么呢?然后再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原来七个习惯的字我们都认识,没有什么难的,英文版也是一样,概论就是粗略地论述一下。也就是说我们每读一本书的时候,这些字我们都知道的话,你有没有读到百分之一呢?肯定有,有了百分之一接下来我们能不能进到百分之五呢?很容易的,就这点东西,所以你常常听我说就这么点东西。
那七个习惯是什么呢?往下一看,第一个习惯叫积极主动。积极主动这事我们知道,所以读到这里,你是不是知道百分之二了呢?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是以终点为开始,叫目标导向也可以,这个好像不太知道,但是没关系;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就是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第四个习惯叫做双赢思维,就是你好我也好;第五个习惯叫知彼解己,知彼知己我们知道,知彼解己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有一些东西我们知道,有一些不知道。那不知道的我们就可以去读,知道的可以去对比一下跟我们想的是不是一回事,因为我们脑子里自以为是的东西太多了。如果看到跟我们知道的不是一回事,可以把我们的想法拿掉,把别人的想法的放进来。第六个好习惯叫统合综效,这个我不知道。
这么一看,我们有三个不知道,三个知道。第七个叫做不断更新,这个我们知道。有的人问我是不是没有读过这本书,我确实没有读过,但是我可以跟大家一起读。很多年前,我跟大家年龄差不多的时候,读过英文版的。今天已经翻译成中文版的了,虽然翻译的不是特别好,但是没有关系。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好像知道了一半。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这个我们知道。第四个好习惯是双赢思维,好像不知道;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好像也不知道;统合综效,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然后脑袋里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就知道这个书到底要讲什么了。像我带着大家这么读书的话,叫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很重要,积极主动就是我们开始主动的去尝试。我知道什么,我不知道什么,脑袋里头开始有了问号以后,然后带着问题去读。
很多人都是瞎读,不是带着问题去读,结果读着读着连自己在干什么都忘了。积极主动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我读东西喜欢连蒙带猜,这个词挺起来好像不大好,其实这是个好习惯。积极主动我们一听,就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书大概会讲积极主动,但是到底是不是讲这些,我们不知道。具体看的时候,人家讲的积极主动和我们想的可能不大一样,但是没关系,把他的和我的糅合起来,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相当于把积极主动的概念重新陶造了一次,所以积极主动很重要。
积极主动就是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可以是连蒙带猜的,如果和我想的一样,就不用读了。现在问题来了,前面讲的是建立框架,那这一整堆的东西就是框架,可是写这种书的人和写小说不一样。小说跟讲相声一样,常常放一个包袱,再打开留一些悬念,那是另外一套东西。写这种书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书的最前面那部分是书的整体,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是那一章的整体概述。所以读书费劲吗?不费劲!读完了目录,相当于读完了七个习惯,虽然其他很多都还没读,那也没关系。
如果第一章的前面,读了三五十页,那就算是读完了,所以剩下的根本不用读了。如果说是读完了书的最前面的那部分,每一章的最前面那部分我也读完了,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我这么一说,大家以后知道怎么写作业了吧?就跟人家写书一样,每一段的最前面那一部分,是那一段的整体。所以说读书很简单,先读目录,然后再读书的最前面的那一小段。
有的书铺垫比较长,有的书铺垫的少,但是铺垫大概占书的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所以读这段要好好读。有的内容占书的百分之一,有的章节大概占书的百分之十。用英文讲,每一段开始那部分叫做Topic sentence,就是主题句。一看到主题句,它在主题句上不断的往下扩展,就是那一段要写的东西。就是论点或者论据,然后就是论据下面的展开。
我教大家怎么读书,你应该这么读。先读这本书的那一部分,如果读到那一章,咱们就把那一章读了,读那一段,咱就把那一段读了,简单吧?简单。大家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读吗?第一是因为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话,慢;第二是因为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很容易忘记在做什么,学习好的人肯定不是这么读的。我说的是这种书的写法,因为我写的书大概就是个人提升的这一类书,我基本上都是这么写的。先介绍一下,然后展开,再介绍一下再展开。我们当中如果你是没有读过书的,我再稍微扩展一下书是怎么写的,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怎么读,我们得照着人家写书人的方法读。
写书的人都是先写书最前面的那一点,然后再写书第二章最前面的那一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每一章前面的那一点。写完了以后,他再写下面的那一些。要记住,每一段都是先写最前面的那一段,就是那一句话,先不写下面的,因为下面的东西,它是在作者的脑袋里的。然后再写第二章前面的那一段,接着再写第三章前面的那句话,最后再往上添内容。
这不但是写书的方式,这还是写程序的方式。写书和读书就像硬币的两面,写软件和读人家写的软件也是这么一回事。所以逻辑非常的清楚,你就照着人家要写的意思给读出来,就好办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写,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教养这么做。我给大家试一下,当我教完了你,你去YouTube上听牧师讲道,你根本听不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说的是一个耙子,箭都射在这个耙心上,这是写书的目标,我要干什么,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七个好习惯,什么好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这书名就写的是这个,书中每一章都在论述这件事,每一章都有这个关系。你如果去网上听,你会听到很多牧师讲道他们有一个特点,立好了耙子,把主题立好了,然后射的箭都不在耙子上,也不知道射到哪里去了,听了以后让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那不就麻烦了。
有人说:这牧师挺厉害的!我问:他怎么厉害了?他说:因为他讲的我听不懂,讲来讲去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的论点是什么?不知道。他的论据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怎么论述的,也不知道。我听完了以后,觉得他应该补补语文课。所以我们当读程序的时候,如果能读出写程序的人的写法,那就对了。如果写程序的人很乱,我们读的时候就会极其痛苦。一痛苦,你就知道这东西不对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带着大家读《雅各书》,与人家读出来的那东西不一样。雅各不是《创世记》里的雅各,是新约里面的雅各,雅各写东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打不到耙心上。让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很闹心。
我说的就是读书的人,要读出写书的人的写法。如果一个人写了一本很烂的书,你不可能读好这本书。所以我妈,你别看她是个老太太,也没上过学,但她能听懂我讲的道。有一天,她跟我说:儿子,你讲的我听得懂,怎么很多牧师讲的我听不懂呢?人家讲的是火星上的话,当然听不懂了。我说:那不奇怪。他们没说清楚,你能听清楚吗?这是第一点,积极主动。
第二点:以终为始,大家会发现这书里的东西,跟牧师讲道的时候很像。我从小的习惯就好,我的习惯都是深入骨髓了,我骨子里都是这些东西。接下来我们来看以终为始,要记住,我们一定要把目标常常放在我们脑袋里。我们一定是以目标为导向,就是以终为始。我如果要去我们家楼下那个小卖部,一定是越走越近,越走越近。如果我去我们家楼下的小卖部,朝着反方向走,越走越远,大概得绕地球一圈才能走回来,那不麻烦了吗?就像我们开车需要导航,导对地方才行,所以目标导向很重要。
我一定是朝着这个目标走,我们一开始读这本书,就建立了一个目标:我要建立七个好习惯。七个好习惯整不了,我们就整一个好习惯也行,那就是积极主动。第二个好习惯:目标导向。所以我们思考的时候,大家要知道目标导向,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我在教大家如何读书,你得知道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好习惯,所以千万别忘了。
虽然书里面的故事挺好,但你不能忘了读这本书的目的,光看那个故事了。忘记目标的话,结果你听我讲道的时候把主题忘了,专听我讲的故事了。如果光挑自己喜欢听的,那就麻烦了。所以以终为始,这东西很重要,就是不管做什么事,在脑袋里面都要以目标为导向。如果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我们要知道自己没整对,知道自己整错了,所以要以终为始。
我们思考的时候,你可能有一些东西要注意。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咱们先不讲那么多: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第一部分:思维方式与原则;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读到这里明白了,首先是从个人,我个人要成为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然后再发展到跟人互动当中比较成功。
第二部分从依赖到独立;第三部分从独立到相互依赖。个人变得厉害了,也非常独立,你就可以独立的完成任务,不是只能做助理了。读到这里一下子就清楚了,把七个好习惯分成前三个好习惯是个人的,后三个好习惯是跟人互动的,第七个好习惯就是不断更新。我们把这些内容稍微总结了一下,现在大家应该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了。
我要学习如何读书,那我应该如何读书呢?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要先建立一个框架。框架这个字大家常常听,可能框架会给大家框住不少,把大家都给整蒙了,那就麻烦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建立一个大概,大概大家听得懂吗?框架是个啥?就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就是我不想整太多的细节,没有太多的细节,就是大概的轮廓。第一个:我要学习如何读书,第二个:我如何学习读书呢?我先建立一个框架,怎么建立框架呢?就是读目录。
就如我现在给大家画一个框,大家能看出来这个是什么吗?好像看不太出来。再画,现在可以看得出来了吗?好像还不行。我再添几笔,那现在你看出来了吗?看出来了。看出来好像是一个很早以前农民的房子,框架啥也没有。可是怎么没瓦呢?这不是漏顶了吗?我不是画个意思吗?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意思,我现在把瓦画上了,这地方怎么是一条线呢?我再加上线条。看起来好像越来越像样,其实我挺会哄孩子的,小孩跟我读书都会学会的。这条线也太细了,我给加粗,这房顶这砖一个一个的加上去,不对也没关系。我们家窗户的颜色是蓝色的,没关系咱给它细节添上蓝色。就搭框架没有细节,细节一多看着就乱。
没读过书的,我教大家,读目录就是搭框架。书的最前面的那一部分是介绍这本书,咱们读了以后,这本书就算事读完了。每一章最前面,是介绍那一章的,每一段最前面也是介绍那一段的。我不一定每一章我都读,但是每一章最前面的那一段我得读。有的人说这本书他一个小时就读完了,为什么?因为他只读目录了。你说:那能行吗?你一个字一个字漏掉那么多字呢。别怕,只读目录就行了,如果只读目录,我把这书最前面的那一块读了也是读完了。大家看看第一章整体介绍,第二章也是整体介绍,一共五十页,我读完这五十页我不就知道很多东西了,所以这就是建立框架。
听书也是这样听,最重要的读书就是读写书人写的,人家给你写一封信说我爱你,你读出来变成我恨你,读岔劈了,这样读就麻烦了。写书人怎么写,咱们就怎么读,咱们读就读出写书人写的,这就厉害了。如果说读人家写的程序,读不出人家事怎么写的,那是真要命。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从框架开始的。比如:建房子,房子还没有建立起来,你就在那刷漆,你刷空气吗?墙没建立起来,就往里面放床,这能行吗?都不是这么干的。都是从最粗糙的部分开始,然后盖着盖着越来越细致,最后到精装修或者软装。所以,所有的事情一定是透过框架开始的。
人活着这件事,我们是不是得有一个框架?那个东西就叫做计划。我巴不得我们当中的这些牧者,我教你们的,你们都教给你下面的人。计划是什么呢?计划就是你所要做的事的框架。我要干这个,我要做那个,这个这么干,把这些事情都弄清楚以后,然后啪的一干,结果老好了,这就是读书的一种读法。
我不是教你这七个好习惯,我是教你如何读这七个好习惯。我不想把这事再讲一遍,人家书里讲的比我好,我不想照着书再给大家读一遍,如果要读的话,我可以给你整一个有声的读给你听,但是我得教大家如何去读。读哪一种书呢?读个人提升的书。我想如果我做家教,我应该做得不错,尽管现在都在取缔家教。但是如果没有神也做不了,因为神不让我做这些,神要我做今天我干的这些事。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呢?回去读书,回去读完了以后,你就会发现,没啥玩意,就这么点东西。
如果你读的时候你觉得书很厚,从来没读过这么厚的书,以前一百页的书,从来没读完过,二百页的书也从来没读完过。如果你照着我这方法去读,其实一个小时可以读完,十个小时也可以读完,二十个小时也可以读完,一百个小时也可以读完。我要告诉大家,有一种东西叫精读,精读不是一上来就精读,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泛读。大家如果明白我的意思,就会知道读书一定是先泛读然后再到精读。精读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精读实际上是把每一章都给吃透了。怎么才能吃透呢?得先建立框架,因为建立完了框架,你就不会跑偏。
泛读就是大概的读一下,粗粗的读一下。大家有没有做过木工活呀?如果你做木工活你就会发现,一定是从画线开始。为什么要先画线呢?为什么不是一上来咱就干,没有线你往哪干?该有洞的地方没有洞,不该有洞的地方有洞,那木板还能用吗?所以一定是先画线。泛读就是把这粗略的了解一遍,精读的时候,一毫米,一厘米都不会差。
给大家留个作业,不需要读太多,只需要读第一章。我也巴不得我们当中的这些小组长承担起做牧者的责任,其实小组长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你读过这本书的,大家可以把手上的事工先放一放,事工领袖别逼得太紧,咱们把会读书这事先解决了。这个礼拜咱们把第一章读明白,第一章一共才二十八页,这二十八页写的是,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当然你把其他的也都读一下,建立一个框架,也很好。下个礼拜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不能读的可以去听。
凭着我多年的经验,大家的智商都不低。尤其是过去这些年做啥啥不行的,是你没整对,你要跟着我,肯定行。你会越整越厉害,谁又知道七十岁的你会成为姜太公呢!假如你八十岁了也没关系,因为八十岁做姜太公也行。千万别懒,虽然你可以躺平,但是你躺得了初一,躺不了十五。
我无论如何,我要把你从这种坏习惯里带出来,然后建立一套新的好习惯,从今以后你就会是一个高效能的人士。或许有一天你老板说:怎么发现你最近变了?你说:嗨,你不知道,我跟我们牧师学的七个好习惯。一看,这人变得不一样了,人家干活得忙活四个小时,你半个小时就干完了。人家忙活一个月下来没什么业绩,你忙一周一个月的业绩就完成了,那能一样吗?不一样。
当你读到后面三个习惯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大大的改善。咱一点一点的调整,然后这一轮下来,大家可以成长一截,但是能成长多少呢?能成长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五那都已经很好了。下次我再带大家读另外一本书的时候,大家再成长一些,那你就厉害了。咱们通过不断的用学习来强国,不断用学习来强脑、用学习来强身、用学习来强体,我们就会越来越棒!愿神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