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活出豐盛】從困惑中走出來

2016-12-05 4,286 Y133課程 - 活出豐盛

困惑,就是不知道做什麼,
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知道何時去做的一種狀態。
走出困惑的關鍵,在於弄清楚這三個問題。

把神的話落實在我們生活中

今天我想講一個活出豐盛的題目,在這之前,我想講一下活出豐盛的意義。我們已經出了7、8本活出豐盛了,如果我們每週都可以出一本的話,意義非凡。我們常常這樣講,其實將來我們要落實我們整個教育體系的藍本,HF弟兄他們把文字事工做成一個小冊子。我們的這些小冊子會成為我們教會一個很重要的屬靈資產,它的基本功用就是幫助我們把神的話落實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教會是個很實在的教會,在屬靈的事工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也把屬靈的生命、屬靈的原則落實在生活中,推到淋漓盡致的程度。

困惑的概念

今天活出豐盛的題目是:從困惑中走出來。在我服侍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困惑。我問他問題的時候,他的反應是:我不知道啊。我一看他的表情和眼神,我就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露出困惑的表情,他基本上停留在困惑中。所以我在訓練人的時候我常常鼓勵弟兄姐妹從困惑中走出來。那如何從困惑中走出來呢?我給大家一個概念,困惑實際上是一種心態,是人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去做的一種狀態。這種困惑的狀態可以讓人進入到消沉和頹廢中。

在新加坡讀書的中國孩子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新加坡,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新加坡會遇到什麼,他們也很難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有幸一些弟兄姐妹來到了我們當中,這些問題就變得比較簡單。我遇到的在新加坡讀書的孩子分成兩種,一種是拼命讀書、拼命考試、死讀書的人;一種是不喜歡讀書,整天看電視、看小說,陷入頹廢。這兩種人他們基本上都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他不知道為什麼讀書,也不知道為什麼讀這些書,只知道讀;不讀書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讀書,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那裡看電視、玩手機。其實這都是一種困惑的表現。

所以困惑是什麼呢?困惑就是不知道做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知道該什麼時候做的一種狀態。我們對困惑進行了這樣一個定義。接下來就好辦了。我們就是把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要怎麼做,我們要什麼時候做弄清楚就解決問題了。如果我們當中還有一些人在困惑當中,你要開始仔細聽這三件事:我到底該做什麼?我到底該怎麼做?我到底該什麼時候做?這三件事都是很具體的。那怎麼從困惑中走出來呢?最重要的就是除去這種迷思。這種迷思就是:我不知道,然後停留在我不知道的狀態中。這是個很要命的事。其實整個科學發展所有的東西都是從不知道到知道。你今天不知道但是你可以明天知道,明天不知道可以後天知道,總有一天你會知道。

從困惑中走出來的關鍵就是了解自己

從困惑中走出來的關鍵就是開始瞭解自己什麼東西不知道,什麼東西知道,我該知道什麼東西,我該學習什麼東西。前一段時間我們提到一些,比如說樹立目標。樹立目標本身是一個探索,當然我想整個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沒有自控力,那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今天就專注在從困惑中走出來問題上。

什麼都是從不知道到知道,今天知道一點,明天知道一點,後天知道一點,一點點的增加,你就發現你知道了,你不困惑了。其實我們人都不是一下子知道的。學習好的人或者能力強的人,他們整天都在做一件什麼事呢?就是把他不知道的東西一件件弄知道,就是從困惑中走出來。我為什麼把題目定為從困惑中走出來,因為如果你不走,你就永遠出不來。能夠問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進步,不一定要解決問題。你這個進展一定要往前走,走走就走出來了。如果我們今天知道什麼東西都是從不知道到知道,我們就不困惑了。知道這一點,問題就變簡單了。你不知道,然後一直停留在不知道中,就會很困惑很迷茫。

我講個例子。怎麼找工作呀?我不知道。怎麼寫簡歷?我不知道。他就困惑了。隨便做一個以為自己做完了,其實沒做完,因為他還是需要不斷地去了解。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不知道東西是正常的,如果你都知道的話,你就成專家了嗎?你不知道東西是正常的。有個人這麼說過,隨著人類對世界知識的瞭解,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你覺得奇怪嗎?這世界的東西不應該是隨著我知道的越多,我不知道的就越來越少嗎?後來事實證明我們越是知道的多,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也越來越多。但這種情況卻不會給人帶來困惑,因為他會繼續不斷的探索下去。

我先把大家帶到《創世記》裡,當神創造了宇宙萬物,神創造了地上的東西,祂讓亞當、夏娃管理這地上的東西。但如果上帝創造這地上的東西都是已經完美了,那亞當、夏娃還管理什麼?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管理什麼呢?神既然創造的是完美的,為什麼還需要我們去管理呢?因為上帝創造的雖然是完美的,但祂還是留了一些東西可以讓我們發揮。就是讓我們去探索、瞭解、認識祂的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探索、瞭解、認識神。也就是說認識神是無止境的,那認識神所創造的東西其實也是無止境的。這就是為什麼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如果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你都知道了,沒有什麼需要知道了,你活著就沒有意思了。正因為神留了一部分讓我們去探索、瞭解,探索、瞭解本身就是我們活著的味道所在。

你現在還困惑嗎?你說我很困惑,我很多東西都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你不知道是正常的,然後你的任務就是把那些不知道的弄知道了,就沒有困惑了。

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走

那怎麼往前走呢?從不知道的狀態,到知道的狀態,怎麼走?我們當中有沒有玩過拼圖?把一大堆的一塊塊的由一張圖出來的碎片拼到一起。你怎麼拼呢?從哪裡入手開始拼?從角,你找到四個角,因為角是個直邊的。所以從那裡開始、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如果你從四面都不是平直的邊線,就是中間那一片開始,你開始不了,因為那是最複雜的一片。所以在探索、在從不知道到知道的過程中,要從最簡單的開始。

人解決問題為什麼會困惑?因為他一開始就找到最難的地方來解決,他當然會困惑了。如果我是他,我也會困惑。如果從最簡單的開始,從角、邊開始,一旦開始了,接下來就容易了。所有的東西它都有個簡單的地方讓你去開始,你能不能找到呢?也就是說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不完整信息到完整信息的演變過程。為什麼在教會里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因為他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他大概拿到了幾片拼圖來找牧師說:你看教會怎麼是這樣?因為你手裡只有那幾片。但如果你把這個拼圖都拼起來了,你就不一樣。所以整片拼起來是個什麼樣的感覺?整片拼起來就是個有體系的信仰。

所以今天弟兄姐妹你會發現,有些弟兄姐妹說牧師是一本書。我想我應該是好幾本書。我過去這些年其實探索了很多的課題,為什麼探索這些課題?因為我覺得我迷惑、我困惑、我不知道。我最開始的困惑是從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活著開始的。我找答案找到了神,然後就開始了人生奇妙的旅程。所以神常常在我的生命當中做一些奇妙的有啟示性的工作,然後我就去探索一個課題、兩個課題、三個課題。過去的這些年我下了大量的功夫在做這些工作,做這些工作其實使人生添了很多的樂趣。然後就從不知道到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能力是琢磨。

走出困惑需要琢磨

你們有琢磨過嗎?琢磨東西很有意思的。比如說因為我的工作,我就看到電腦房裡的線,電腦房裡有幾百架服務器、交換機,它們的線成千上萬的,看起來很恐怖,一旦亂了以後你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像你在家裡安裝的時候,一會兒那地方就是亂糟糟的線,你看著都煩。我看了以後就很困惑,這東西怎麼整理?問題是我不但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還要去維護它,當出問題後可以馬上找到問題,如果那是一團亂麻,你就會極其的痛苦。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閒著沒事的時候就去機房,看著它,然後琢磨。回到辦公室我再拿筆畫,怎麼弄怎麼不合適,後來有一天我終於琢磨出來了。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設計了一個叫線的管理東西。線為什麼會亂?因為它有多餘的長度,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因為線的長度剛好是它所需要的長度,你放上去就不會有多餘,不會亂;如果它不是剛好的,多出一塊來,你就會很煩,因為你繞線也不是,不繞線也不是,掐斷它又結不回去。後來我抓住了一個本質,就是多餘線的管理。

什麼事情琢磨了以後找到規律,拼圖找到拼圖的規律,做線找到線的規律,找工作找到找工作的規律,寫簡歷找到寫簡歷的規律,把事物的規律都找到了,你就不困惑了 。問題就是抓住問題的本質。琢磨、探索、瞭解是我們人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如果一個人他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知道啊,為什麼會是這樣,他必定會困惑。今天我告訴大家,學習是有本質的規律的,一個人怎麼學習是有方法的,這個東西需要琢磨。我有一個習慣,我坐地鐵、飛機、火車時,很少腦袋是閒著的。如果你去看的話會發現,我的本子上都是一堆一堆的字。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一直在琢磨。

教會以後的發展模式

比如說,十月和十一月我們經歷的這些活動,我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但是我會探索。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我已經抓住事物的本質了,我知道我在幹什麼。比如教會必須是個網絡教會,因為它大幅度的提升了運轉效率。那接下來怎麼辦?我不能一直只有網絡教會,我掌握了一個事物發展的規律:定期、輪班地把他們帶到近距來受訓,建立我們親密的關係。我總是在琢磨,琢磨不出來的時候就和教會近距的弟兄姐妹聊一聊,聊天的過程中我也在琢磨,他們經常看到我思考時的表情。琢磨的東西,一邊試,一邊劃,一邊弄,就琢磨出來了。所以,別停在困惑中,要往前走。

為什麼讀大學?

我最近琢磨了一件事,就是我為什麼要讀大學。你說琢磨它有沒有價值?有價值,因為我抓住了這個事物的本質:為了謀生。如果為了謀生,你必須有學位,但如果你有學位沒有能力,你怎麼辦呢?你不能謀生。這件事就在我頭腦裡運轉,後來我琢磨出來了,從小就訓練這個人的謀生能力。然後我就問我自己,學的那些東西真的有用嗎?幾何、數學、代數好像沒什麼太大用。因為我是做電腦的,我們出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你還需要拿筆算嗎?不需要了。你只要給電腦一個方程式,它就能立刻給你結果,根本不需要你去推算。我們學習用手推算浪費時間了嗎?浪費了。我們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去訓練自己的謀生技能不好嗎?好啊。所以職業規劃要在我們什麼時候做呢?我就開始抓這個本質。

當然如果像KR姐妹這樣可以考上清華、北大的要去考,那沒有問題。但如果考一個三本院校的就算了吧。三本出來也是失業,還不如現在就去訓練謀生技能。三本出來不沾染惡習,不交一群損友就很不錯了。我們就在琢磨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挖掘事物的基本規律。如果小學畢業就給他一個定位,讓他拿出10%、20%或30%的時間操練他的謀生能力,有沒有學位照樣活。後來我研究到發達國家,他們有一個特點,如果你今天去到澳洲的紐西蘭,你會發現這些地方藍領工人的收入還蠻高的,你如果是廣東的修下水道的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很高。那為什麼收入高而沒人做呢?因為人們都被誤導去考大學,讀了個三本,然後沒有時間整這些,畢業後整這些也不會。然後繼續耗著,寧願賺一個很微薄的收入,也不願去做這些事情。

我弟弟是一個典型的沒有學歷的人,高中畢業,但他現在做電工做的很好,在我們家那一帶都叫他劉師傅,他們都說裝修找劉師傅活幹的好,找他放心。謀生有問題嗎?沒有,一點都沒有。但是輪到他兒子了,我的弟弟和弟媳他們沒有找到事物的本質,最後送孩子去上了個非一本院校的大學,出來以後不知道幹什麼。所以七月我回家的時候和他們在一起探討了這個問題,但是他們仔細去琢磨了嗎?沒有,還是按照人以前固有的思維去生活,時代變革的時候你怎麼辦呢?結果就被甩下來了。

所以要有真本領。我們當中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恐慌,而是本領恐慌。你要有一種本領恐慌的感覺。你有沒有本領,如果沒有你能幹什麼呢?你靠什麼謀生?這是很要命的。當然你別進到工業4.0時代要淘汰的行業裡去,你進到淘汰的行業你就完蛋了。我看了工業4.0時代中,你進到教會中做全職同工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要不要你還是另一回事。你要知道解決人的精神問題,機器很難做到;解決人屬靈轄制的問題,電腦很難解決的,這需要我們這些服侍的人。

琢磨就是走出來的關鍵

琢磨就是走出來的關鍵,從困惑中走出來需要你去探索、瞭解、琢磨,你琢磨不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關鍵:我去找牧師,我去找我的牧區長,找我的牧者,然後我們去探索、去了解。所以今天我們就開始瞭解,一定要養成探索、琢磨的習慣。最近我發現房地產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富有的人都和房地產有關係。你能不能拿出1%的時間去了解房地產,然後你就知道房地產是如何運作的,會從中發現機會,然後抓住它,你就可以獲得巨大的財富。所以養成探索、琢磨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神的形象,神要我們管理這個世界,你不琢磨你怎麼管理呢?如果你只會拍腦袋,拍出豆腐腦來也是沒用的,所以我們要開始學習、探索、尋找。

我認識一個人,他很有意思。我們那個年代服裝很土,我們追劇覺得好看是覺得那裡面的衣服好看,可是那個年代就沒有人琢磨。但是大柵欄裡有個裁縫店裡的老闆很厲害,一有電影就去看,尤其是外國的電影。他看到電影中好看的衣服,就回來琢磨,然後去裁製,兩個禮拜後,一樣的服裝就掛在店裡了,賣的很火爆。別的裁縫店不賺錢,他的裁縫店海量賺錢。你說他這人多有意思,他從電影院裡出來,電影演的什麼他不知道,他是為了看衣服來的。他這個人很厲害。如果讓你和我去看這個電影,看完後只知道那個故事,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這就是不知道琢磨和探索。

還有一個我所瞭解的一個人,也很有意思。他開了一家餐館,每個禮拜六他不在自己的餐館吃飯,而是去別的餐館點它的招牌菜。回到家後,他就在廚房做,直到做出同樣的菜餚。然後在自己的餐館裡,凡是要一桌酒席的就免費送這道菜,客人覺得好吃,下次再來的時候就專門點這道菜,賣的很火。他每個禮拜出去吃,每個禮拜做實驗,每個禮拜創新,每個禮拜推出新的產品,你說他的餐館能不火紅嗎?所以你要琢磨呀。最要命的是我們的弟兄姐妹兩眼無神,表情木訥,然後說:我不知道啊。這樣怎麼能行?

琢磨需要有開放的心態

琢磨需要一個觀念:開放的心態。你一開始就覺得那不可能的話就完了,困惑就成了你唯一的可能,不走出來就會困惑一輩子。我的觸覺非常靈敏,是因為我過去這些年訓練出來的。有個人跟我說:牧師,我投了很多簡歷,沒有人回應。這時你就要問自己為什麼,一問他說是不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他知道這個問題的原因,那他之前幹什麼了?他抱著就這樣嘍的心態。永遠不要告訴自己就是這樣,而是學會去探索更好的。所以要抱著開放的心態,除去那種不可能的觀念,這種觀念害死人。我們教會現在有綠布這樣的環境,都是探索的結果;我們教會用的軟件,我探索了半年,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就一直去摸索,問題是管理這個系統的人不去探索,我一個人去弄,等於說我一個人做了3-5個人的工作。所以今天咱們弟兄姐妹要開始學會了解困惑的本質。什麼東西都架不住琢磨,你只需要有個筆記本和一支筆,閒著無事時就可以畫一畫。

寫《本領恐慌》的這個人沒有讀過大學,他可以考上清華、北大,他沒有讀,但他比清華、北大畢業的人厲害的多,高二時輟學,然後寫了這本書。他寫完這本書時比JX弟兄大不了幾歲,JX弟兄15歲的時候讀的這本書。我們必須要學會一種比較實際的思維模式,有一些基督教的牧師認為,毛澤東無神論者,就不能說他的話。為什麼不能說?毛澤東寫的實踐論很好,他的矛盾論也很好,鄧小平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很好。你不能就他們全部否定了。所以我鼓勵弟兄姐妹學會讀書。

學會讀書

《怎樣成為謀劃大師?》第一熟讀兵書,《孫子兵法》一定要讀;然後博覽群書,第三讀觀大略,第四演練揣摩,然後案例演習,他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你要知道一個人不琢磨、不學習、不探索的話,即使機會飄到你眼前你也不一定抓得住。所以今天咱們弟兄姐妹要開始學習這些東西。他說的不一定對,但是你可以拿來作參考,去揣摩一下,這些人所說的東西都很有意思。這謀劃能力叫四兩撥千斤,就是槓桿。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學會使用槓桿,像財務槓桿就是銀行貸款。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手裡有50萬,你又貸款了50萬,然後你買了100萬的產業,這100萬的產業翻了一番變成200萬。那你這50萬元賺了多少錢?賺了150萬,是它的3倍,因為有銀行的50萬在裡面運作,這就是槓桿。但是我不鼓勵過度借貸,大家要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

讀聖經和讀課本不能相互取代

我在琢磨這些事的時候,我相信很多牧師沒有琢磨過,當然也有牧師琢磨,今天我就告訴大家他們沒琢磨的地方在哪。我就想:神啊,如果我就天天禱告,我不讀數學、英語、漢語、物理,然後我去考大學的話,我可以考上嗎?神沒理我,祂懶得理我。我又問:神啊,我禱告、讀詩經、唱歌,可是我考試沒考好,因為什麼?後來我琢磨出來了,這些東西你不能夠相互取代,禱告不能取代讀聖經,讀聖經也不能取代禱告;靈裡禱告不能取代悟性禱告,悟性禱告不能取代靈裡禱告,也就是說它必須是個完整的,讀聖經不能取代讀數學,讀數學也不能取代讀聖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事,你必須一樣樣地弄清楚。不要等到你50、60歲時你問神,神為什麼要這樣?神會回答你:因為你太懶,你什麼也不幹、不琢磨。

有一些基督徒的宗教味非常的濃厚,我本身非常討厭宗教味,在我身上你就看不到宗教味,雖然我做醫治釋放非常厲害,但是我身上真的沒有宗教味,我也不會在臺上講宗教味十足的東西,在臺下活的很世俗,我臺上臺下我都是我,我就是那個雲教會的雲牧師。我雖然在雲裡霧裡活著,但我的腳還站在地上。比如說我們講的這些題目如時間管理、情緒管理,那都是我琢磨出來的。我一邊從別人那裡學習,一邊琢磨,就成了今天我們教會活出豐盛的內容,包括壓力管理,壓力是什麼,這都是你必須瞭解的。懼怕這事我研究懼怕很長一段時間,我發現很多人身上有懼怕,慢慢的我對懼怕就有了個很深刻的瞭解,咱們今天不講懼怕,就講你遇到一件事情,你不要讓它留在困惑當中。

養成愛琢磨的習慣,學會抓住事物的本質

模糊的東西都會產生困惑,都不好,要開始養成愛琢磨的習慣,當我們有了這種習慣,我們的求知慾就會變得很強烈。所以我很感謝神,神創造我們,讓我們管理這地上的萬物,你不琢磨琢磨管理?壓力、情緒、時間、創新都管理不了,什麼都管理不了的話,你在幹什麼呢?在混吃等死。所以弟兄姐妹咱們看事物要看到本質。看到本質時,你會感動享受。也就是說當你研究一個東西時,突然茅塞頓開,腦洞大開,一下看到事物的本質,然後你就會很享受,它所帶來的滿足感超越了很多東西。我們當中有護士、幼兒教師、學生、讀博士、弄物流的、做客服的,你有沒有抓到你做事的本質。

今天我告訴大家,你腦袋不精明,就會一輩子當個窮打工的。我觀察到做生意的人很少會再去打工,我觀察發現原因一是他可能回不來了,二是他不要回來。我發現,做生意有個特點:卯對了一個機會,它所帶來的效益是你打工三五年也帶不來的。當商人得到這個好處後,他就一直會追求這個好處,不會再去打工,但你做生意也要考察做什麼、怎麼做。這是需要慢慢去揣摩瞭解的,我說的不一定對,我的考察也不一定都對,但是你開始去了解,開始讀書的時候,你就不一樣了。教會買了一堆書,《如何做網紅》KR姐妹去讀,《工業4.0》我來讀,等等。甚至對於讀書這件事都可以琢磨,我讀書的方法對不對呢?我告訴你,讀書千萬不要用一種被動的方法,要去積極主動閱讀,帶著問題讀書。我讀書的時候,比如說《贏在扭轉力》,我就想,這本書怎麼把我要寫的都寫了。所以有些時候你會發現你讀的東西和你的想法是雷同的,這樣的書你讀的很快,然後在它的基礎上抓住它的本質。

總結

我總結一下,從困惑中走出來就是養成揣摩、探索的習慣,不要停留在無知裡。自己寫一個表,我什麼東西知道,什麼東西不知道,什麼東西需要我知道了解,然後你就去了解、探索、琢磨,你總會找到,因為神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11:10)

不但指屬靈的事,連著世上的管理的事都如此。阿門!

為您推薦
关闭

**困惑,就是不知道做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何时去做的一种状态。 走出困惑的关键,在于弄清楚这三个问题。** 今天我想讲一个活出丰盛的题目,在这之前,我想讲一下活出丰盛的意义。我们已经出了7、8本活出丰盛了,如果我们每周都可以出一本的话,意义非凡。我们常常这样讲,其实将来我们要落实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蓝本,HF弟兄他们把文字事工做成一个小册子。我们的这些小册子会成为我们教会一个很重要的属灵资产,它的基本功用就是帮助我们把神的话落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教会是个很实在的教会,在属灵的事工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也把属灵的生命、属灵的原则落实在生活中,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今天活出丰盛的题目是:从困惑中走出来。在我服侍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困惑。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我不知道啊。我一看他的表情和眼神,我就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露出困惑的表情,他基本上停留在困惑中。所以我在训练人的时候我常常鼓励弟兄姐妹从困惑中走出来。那如何从困惑中走出来呢?我给大家一个概念,困惑实际上是一种心态,是人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做的一种状态。这种困惑的状态可以让人进入到消沉和颓废中。 在新加坡读书的中国孩子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新加坡,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新加坡会遇到什么,他们也很难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有幸一些弟兄姐妹来到了我们当中,这些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我遇到的在新加坡读书的孩子分成两种,一种是拼命读书、拼命考试、死读书的人;一种是不喜欢读书,整天看电视、看小说,陷入颓废。这两种人他们基本上都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他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也不知道为什么读这些书,只知道读;不读书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读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里看电视、玩手机。其实这都是一种困惑的表现。

所以困惑是什么呢?困惑就是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做的一种状态。我们对困惑进行了这样一个定义。接下来就好办了。我们就是把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我们要什么时候做弄清楚就解决问题了。如果我们当中还有一些人在困惑当中,你要开始仔细听这三件事:我到底该做什么?我到底该怎么做?我到底该什么时候做?这三件事都是很具体的。那怎么从困惑中走出来呢?最重要的就是除去这种迷思。这种迷思就是:我不知道,然后停留在我不知道的状态中。这是个很要命的事。其实整个科学发展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你今天不知道但是你可以明天知道,明天不知道可以后天知道,总有一天你会知道。

从困惑中走出来的关键就是开始了解自己什么东西不知道,什么东西知道,我该知道什么东西,我该学习什么东西。前一段时间我们提到一些,比如说树立目标。树立目标本身是一个探索,当然我想整个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自控力,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今天就专注在从困惑中走出来问题上。 什么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今天知道一点,明天知道一点,后天知道一点,一点点的增加,你就发现你知道了,你不困惑了。其实我们人都不是一下子知道的。学习好的人或者能力强的人,他们整天都在做一件什么事呢?就是把他不知道的东西一件件弄知道,就是从困惑中走出来。我为什么把题目定为从困惑中走出来,因为如果你不走,你就永远出不来。能够问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不一定要解决问题。你这个进展一定要往前走,走走就走出来了。如果我们今天知道什么东西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我们就不困惑了。知道这一点,问题就变简单了。你不知道,然后一直停留在不知道中,就会很困惑很迷茫。 我讲个例子。怎么找工作呀?我不知道。怎么写简历?我不知道。他就困惑了。随便做一个以为自己做完了,其实没做完,因为他还是需要不断地去了解。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不知道东西是正常的,如果你都知道的话,你就成专家了吗?你不知道东西是正常的。有个人这么说过,随着人类对世界知识的了解,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觉得奇怪吗?这世界的东西不应该是随着我知道的越多,我不知道的就越来越少吗?后来事实证明我们越是知道的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但这种情况却不会给人带来困惑,因为他会继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我先把大家带到《创世记》里,当神创造了宇宙万物,神创造了地上的东西,祂让亚当、夏娃管理这地上的东西。但如果上帝创造这地上的东西都是已经完美了,那亚当、夏娃还管理什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管理什么呢?神既然创造的是完美的,为什么还需要我们去管理呢?因为上帝创造的虽然是完美的,但祂还是留了一些东西可以让我们发挥。就是让我们去探索、了解、认识祂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了解、认识神。也就是说认识神是无止境的,那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其实也是无止境的。这就是为什么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如果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你都知道了,没有什么需要知道了,你活着就没有意思了。正因为神留了一部分让我们去探索、了解,探索、了解本身就是我们活着的味道所在。 你现在还困惑吗?你说我很困惑,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那我告诉你:你不知道是正常的,然后你的任务就是把那些不知道的弄知道了,就没有困惑了。

那怎么往前走呢?从不知道的状态,到知道的状态,怎么走?我们当中有没有玩过拼图?把一大堆的一块块的由一张图出来的碎片拼到一起。你怎么拼呢?从哪里入手开始拼?从角,你找到四个角,因为角是个直边的。所以从那里开始、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如果你从四面都不是平直的边线,就是中间那一片开始,你开始不了,因为那是最复杂的一片。所以在探索、在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中,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人解决问题为什么会困惑?因为他一开始就找到最难的地方来解决,他当然会困惑了。如果我是他,我也会困惑。如果从最简单的开始,从角、边开始,一旦开始了,接下来就容易了。所有的东西它都有个简单的地方让你去开始,你能不能找到呢?也就是说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完整信息到完整信息的演变过程。为什么在教会里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他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大概拿到了几片拼图来找牧师说:你看教会怎么是这样?因为你手里只有那几片。但如果你把这个拼图都拼起来了,你就不一样。所以整片拼起来是个什么样的感觉?整片拼起来就是个有体系的信仰。 所以今天弟兄姐妹你会发现,有些弟兄姐妹说牧师是一本书。我想我应该是好几本书。我过去这些年其实探索了很多的课题,为什么探索这些课题?因为我觉得我迷惑、我困惑、我不知道。我最开始的困惑是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开始的。我找答案找到了神,然后就开始了人生奇妙的旅程。所以神常常在我的生命当中做一些奇妙的有启示性的工作,然后我就去探索一个课题、两个课题、三个课题。过去的这些年我下了大量的功夫在做这些工作,做这些工作其实使人生添了很多的乐趣。然后就从不知道到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琢磨。

你们有琢磨过吗?琢磨东西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因为我的工作,我就看到电脑房里的线,电脑房里有几百架服务器、交换机,它们的线成千上万的,看起来很恐怖,一旦乱了以后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像你在家里安装的时候,一会儿那地方就是乱糟糟的线,你看着都烦。我看了以后就很困惑,这东西怎么整理?问题是我不但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还要去维护它,当出问题后可以马上找到问题,如果那是一团乱麻,你就会极其的痛苦。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去机房,看着它,然后琢磨。回到办公室我再拿笔画,怎么弄怎么不合适,后来有一天我终于琢磨出来了。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叫线的管理东西。线为什么会乱?因为它有多余的长度,我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因为线的长度刚好是它所需要的长度,你放上去就不会有多余,不会乱;如果它不是刚好的,多出一块来,你就会很烦,因为你绕线也不是,不绕线也不是,掐断它又结不回去。后来我抓住了一个本质,就是多余线的管理。 什么事情琢磨了以后找到规律,拼图找到拼图的规律,做线找到线的规律,找工作找到找工作的规律,写简历找到写简历的规律,把事物的规律都找到了,你就不困惑了 。问题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琢磨、探索、了解是我们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如果一个人他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知道啊,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必定会困惑。今天我告诉大家,学习是有本质的规律的,一个人怎么学习是有方法的,这个东西需要琢磨。我有一个习惯,我坐地铁、飞机、火车时,很少脑袋是闲着的。如果你去看的话会发现,我的本子上都是一堆一堆的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一直在琢磨。

比如说,十月和十一月我们经历的这些活动,我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会探索。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我已经抓住事物的本质了,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比如教会必须是个网络教会,因为它大幅度的提升了运转效率。那接下来怎么办?我不能一直只有网络教会,我掌握了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定期、轮班地把他们带到近距来受训,建立我们亲密的关系。我总是在琢磨,琢磨不出来的时候就和教会近距的弟兄姐妹聊一聊,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在琢磨,他们经常看到我思考时的表情。琢磨的东西,一边试,一边划,一边弄,就琢磨出来了。所以,别停在困惑中,要往前走。

我最近琢磨了一件事,就是我为什么要读大学。你说琢磨它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因为我抓住了这个事物的本质:为了谋生。如果为了谋生,你必须有学位,但如果你有学位没有能力,你怎么办呢?你不能谋生。这件事就在我头脑里运转,后来我琢磨出来了,从小就训练这个人的谋生能力。然后我就问我自己,学的那些东西真的有用吗?几何、数学、代数好像没什么太大用。因为我是做电脑的,我们出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你还需要拿笔算吗?不需要了。你只要给电脑一个方程式,它就能立刻给你结果,根本不需要你去推算。我们学习用手推算浪费时间了吗?浪费了。我们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去训练自己的谋生技能不好吗?好啊。所以职业规划要在我们什么时候做呢?我就开始抓这个本质。 当然如果像KR姐妹这样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要去考,那没有问题。但如果考一个三本院校的就算了吧。三本出来也是失业,还不如现在就去训练谋生技能。三本出来不沾染恶习,不交一群损友就很不错了。我们就在琢磨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挖掘事物的基本规律。如果小学毕业就给他一个定位,让他拿出10%、20%或30%的时间操练他的谋生能力,有没有学位照样活。后来我研究到发达国家,他们有一个特点,如果你今天去到澳洲的纽西兰,你会发现这些地方蓝领工人的收入还蛮高的,你如果是广东的修下水道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很高。那为什么收入高而没人做呢?因为人们都被误导去考大学,读了个三本,然后没有时间整这些,毕业后整这些也不会。然后继续耗着,宁愿赚一个很微薄的收入,也不愿去做这些事情。

我弟弟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学历的人,高中毕业,但他现在做电工做的很好,在我们家那一带都叫他刘师傅,他们都说装修找刘师傅活干的好,找他放心。谋生有问题吗?没有,一点都没有。但是轮到他儿子了,我的弟弟和弟媳他们没有找到事物的本质,最后送孩子去上了个非一本院校的大学,出来以后不知道干什么。所以七月我回家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们仔细去琢磨了吗?没有,还是按照人以前固有的思维去生活,时代变革的时候你怎么办呢?结果就被甩下来了。 所以要有真本领。我们当中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你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感觉。你有没有本领,如果没有你能干什么呢?你靠什么谋生?这是很要命的。当然你别进到工业4.0时代要淘汰的行业里去,你进到淘汰的行业你就完蛋了。我看了工业4.0时代中,你进到教会中做全职同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要不要你还是另一回事。你要知道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机器很难做到;解决人属灵辖制的问题,电脑很难解决的,这需要我们这些服侍的人。

琢磨就是走出来的关键,从困惑中走出来需要你去探索、了解、琢磨,你琢磨不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关键:我去找牧师,我去找我的牧区长,找我的牧者,然后我们去探索、去了解。所以今天我们就开始了解,一定要养成探索、琢磨的习惯。最近我发现房地产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富有的人都和房地产有关系。你能不能拿出1%的时间去了解房地产,然后你就知道房地产是如何运作的,会从中发现机会,然后抓住它,你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所以养成探索、琢磨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神的形象,神要我们管理这个世界,你不琢磨你怎么管理呢?如果你只会拍脑袋,拍出豆腐脑来也是没用的,所以我们要开始学习、探索、寻找。

我认识一个人,他很有意思。我们那个年代服装很土,我们追剧觉得好看是觉得那里面的衣服好看,可是那个年代就没有人琢磨。但是大栅栏里有个裁缝店里的老板很厉害,一有电影就去看,尤其是外国的电影。他看到电影中好看的衣服,就回来琢磨,然后去裁制,两个礼拜后,一样的服装就挂在店里了,卖的很火爆。别的裁缝店不赚钱,他的裁缝店海量赚钱。你说他这人多有意思,他从电影院里出来,电影演的什么他不知道,他是为了看衣服来的。他这个人很厉害。如果让你和我去看这个电影,看完后只知道那个故事,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不知道琢磨和探索。 还有一个我所了解的一个人,也很有意思。他开了一家餐馆,每个礼拜六他不在自己的餐馆吃饭,而是去别的餐馆点它的招牌菜。回到家后,他就在厨房做,直到做出同样的菜肴。然后在自己的餐馆里,凡是要一桌酒席的就免费送这道菜,客人觉得好吃,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专门点这道菜,卖的很火。他每个礼拜出去吃,每个礼拜做实验,每个礼拜创新,每个礼拜推出新的产品,你说他的餐馆能不火红吗?所以你要琢磨呀。最要命的是我们的弟兄姐妹两眼无神,表情木讷,然后说:我不知道啊。这样怎么能行?

琢磨需要一个观念:开放的心态。你一开始就觉得那不可能的话就完了,困惑就成了你唯一的可能,不走出来就会困惑一辈子。我的触觉非常灵敏,是因为我过去这些年训练出来的。有个人跟我说:牧师,我投了很多简历,没有人回应。这时你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一问他说是不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知道这个问题的原因,那他之前干什么了?他抱着就这样喽的心态。永远不要告诉自己就是这样,而是学会去探索更好的。所以要抱着开放的心态,除去那种不可能的观念,这种观念害死人。我们教会现在有绿布这样的环境,都是探索的结果;我们教会用的软件,我探索了半年,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就一直去摸索,问题是管理这个系统的人不去探索,我一个人去弄,等于说我一个人做了3-5个人的工作。所以今天咱们弟兄姐妹要开始学会了解困惑的本质。什么东西都架不住琢磨,你只需要有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闲着无事时就可以画一画。 写《本领恐慌》的这个人没有读过大学,他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他没有读,但他比清华、北大毕业的人厉害的多,高二时辍学,然后写了这本书。他写完这本书时比JX弟兄大不了几岁,JX弟兄15岁的时候读的这本书。我们必须要学会一种比较实际的思维模式,有一些基督教的牧师认为,毛泽东无神论者,就不能说他的话。为什么不能说?毛泽东写的实践论很好,他的矛盾论也很好,邓小平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很好。你不能就他们全部否定了。所以我鼓励弟兄姐妹学会读书。

《怎样成为谋划大师?》第一熟读兵书,《孙子兵法》一定要读;然后博览群书,第三读观大略,第四演练揣摩,然后案例演习,他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你要知道一个人不琢磨、不学习、不探索的话,即使机会飘到你眼前你也不一定抓得住。所以今天咱们弟兄姐妹要开始学习这些东西。他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你可以拿来作参考,去揣摩一下,这些人所说的东西都很有意思。这谋划能力叫四两拨千斤,就是杠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杠杆,像财务杠杆就是银行贷款。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手里有50万,你又贷款了50万,然后你买了100万的产业,这100万的产业翻了一番变成200万。那你这50万元赚了多少钱?赚了150万,是它的3倍,因为有银行的50万在里面运作,这就是杠杆。但是我不鼓励过度借贷,大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

我在琢磨这些事的时候,我相信很多牧师没有琢磨过,当然也有牧师琢磨,今天我就告诉大家他们没琢磨的地方在哪。我就想:神啊,如果我就天天祷告,我不读数学、英语、汉语、物理,然后我去考大学的话,我可以考上吗?神没理我,祂懒得理我。我又问:神啊,我祷告、读诗经、唱歌,可是我考试没考好,因为什么?后来我琢磨出来了,这些东西你不能够相互取代,祷告不能取代读圣经,读圣经也不能取代祷告;灵里祷告不能取代悟性祷告,悟性祷告不能取代灵里祷告,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个完整的,读圣经不能取代读数学,读数学也不能取代读圣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事,你必须一样样地弄清楚。不要等到你50、60岁时你问神,神为什么要这样?神会回答你:因为你太懒,你什么也不干、不琢磨。 有一些基督徒的宗教味非常的浓厚,我本身非常讨厌宗教味,在我身上你就看不到宗教味,虽然我做医治释放非常厉害,但是我身上真的没有宗教味,我也不会在台上讲宗教味十足的东西,在台下活的很世俗,我台上台下我都是我,我就是那个云教会的云牧师。我虽然在云里雾里活着,但我的脚还站在地上。比如说我们讲的这些题目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那都是我琢磨出来的。我一边从别人那里学习,一边琢磨,就成了今天我们教会活出丰盛的内容,包括压力管理,压力是什么,这都是你必须了解的。惧怕这事我研究惧怕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很多人身上有惧怕,慢慢的我对惧怕就有了个很深刻的了解,咱们今天不讲惧怕,就讲你遇到一件事情,你不要让它留在困惑当中。

模糊的东西都会产生困惑,都不好,要开始养成爱琢磨的习惯,当我们有了这种习惯,我们的求知欲就会变得很强烈。所以我很感谢神,神创造我们,让我们管理这地上的万物,你不琢磨琢磨管理?压力、情绪、时间、创新都管理不了,什么都管理不了的话,你在干什么呢?在混吃等死。所以弟兄姐妹咱们看事物要看到本质。看到本质时,你会感动享受。也就是说当你研究一个东西时,突然茅塞顿开,脑洞大开,一下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你就会很享受,它所带来的满足感超越了很多东西。我们当中有护士、幼儿教师、学生、读博士、弄物流的、做客服的,你有没有抓到你做事的本质。 今天我告诉大家,你脑袋不精明,就会一辈子当个穷打工的。我观察到做生意的人很少会再去打工,我观察发现原因一是他可能回不来了,二是他不要回来。我发现,做生意有个特点:卯对了一个机会,它所带来的效益是你打工三五年也带不来的。当商人得到这个好处后,他就一直会追求这个好处,不会再去打工,但你做生意也要考察做什么、怎么做。这是需要慢慢去揣摩了解的,我说的不一定对,我的考察也不一定都对,但是你开始去了解,开始读书的时候,你就不一样了。教会买了一堆书,《如何做网红》KR姐妹去读,《工业4.0》我来读,等等。甚至对于读书这件事都可以琢磨,我读书的方法对不对呢?我告诉你,读书千万不要用一种被动的方法,要去积极主动阅读,带着问题读书。我读书的时候,比如说《赢在扭转力》,我就想,这本书怎么把我要写的都写了。所以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你读的东西和你的想法是雷同的,这样的书你读的很快,然后在它的基础上抓住它的本质。

我总结一下,从困惑中走出来就是养成揣摩、探索的习惯,不要停留在无知里。自己写一个表,我什么东西知道,什么东西不知道,什么东西需要我知道了解,然后你就去了解、探索、琢磨,你总会找到,因为神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加福音》11:10)** 不但指属灵的事,连着世上的管理的事都如此。阿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