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引言

我發現我是一個勤勞的牧師,有很高的產量,質量也比較高。但是有一樣事情是比較清楚的,我們儘量把這事整明白它,就清楚了。你清楚了,你就不懼怕了。今天我們為什麼懼怕?是因為對未知的事情懼怕,對清楚的事情是不懼怕的,比如起來後刷牙、洗臉,你不會懼怕,因為你很清楚。但是如果你不清楚,就會很懼怕,懼怕跟悟性上的認識有緊密關係。

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哥林多前書》14:19 )

如果我一直只是帶著你方言禱告,誰也聽不明白。所以,我們要在悟性上有突破。教會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必須解決很多棘手的學習問題。教會這個地方,必須教會大家如何學習。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人無知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

比如說一個姐妹說:“我有一個感動,花了好幾百萬,買了不毛之地,留在手裡不知道幹啥。”他就說是聖靈感動,我看是邪靈感動。

人不能夠在無知運作,有的一些是聖靈感動,但是千萬不能無知。有人會說:“我這個生意做好不好?當時感覺很平安,就去做,結果賠錢了。”那你怪誰呢?但是在悟性上認識神,不應該錯。幸虧我們讀的《聖經》你讀的懂,我也能讀懂。

迷思一:學習就是在課堂聽課

今天講除去學習中的迷思,很多小孩學習不好,不是因為不聰明,其實很聰明,問題出現在學習的迷思裡,什麼迷思呢?“我覺得學習就是在課堂聽課。”我講一個我做過的實驗,我聽課去考試,考不過的概率很高;如果不聽課,我去考試,過的概率很高。我聽課也自學,考高分的可能性很高。

我很納悶一些有一些父母,把孩子送學校去一整天,都沒有聽明白;結果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時間一天天過去,時間都浪費在課堂上了。我覺得這種東西很奇怪,很多父母很無知,不知道自己學習才是關鍵,聽來的不是自己的。不信試試,我剛剛的講道到了晚上洗完澡或者睡個覺起來,都忘記了。

聽了不行,學到手才行;學習是學習,學習不是聽課。聽課是學習當中比較次等級的層次,如果孩子的老師抱怨孩子不聽課,可以跟老師商量通融下,說:“孩子學習太晚了,在課堂上打個盹,通融一下。”我自己在上課打盹,晚上我自己學習,但是我成績好。

學習一定要培養自學的能力,不是聽課,學習不是聽課,是自己學習。找本書,使勁讀,讀一遍不懂,就讀兩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第一個迷思,以為學習就是聽課,聽課是學習比較次等級的層次。

迷思二:有一點沒明白就覺得都不明白

第二個迷思,有一點沒明白就覺得都沒明白。有一個小孩我輔導他,我說把作業拿出來,他作業就是做風箏的四種力,老師就批改了。結果,在考試的時候,還是答原來的答案,也沒有拿到分數,老師就很生氣。孩子在讀這個的時候,有不認識的字,以為整篇就不懂,以為一點不明白就整篇都不明白。後來我陪著讀完,其實一兩個詞不懂,不影響整篇理解。

很多人講學校的老師挺厲害的,我看了那個老師也沒有整明白。這個風箏有四個力,老師只要畫個圖,講一下不就明白了嗎?結果把孩子弄暈了。最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要指望老師講,大家別迷信老師,這些老師水平如何?真的可圈可點。什麼人去做小學老師呢?很厲害的人不會去做。幼兒園就更加糟糕了,都是一群哄孩子的阿姨。我說這個話,可能有的人聽起來不爽,你到幼兒園可以賺多少錢?有錢的都去阿里巴巴,谷歌了。

哪個行業吸引人才,那個行業就興旺。教育也就吸引了中等人才而已。現在中等老師,大概是我們當中考試不怎麼樣的,也有好的,我不能以偏概全。不要指望那個,指望自己把東西學習明白,在學習中有的一點沒有明白,沒關係。比如動力的形狀,一個很深的詞彙,是空氣動力詞,小學生怎麼明白呢?但是沒有關係,也就是通過這個產生升力。我們讀有的一點不明白,沒有關係。

有的人一夜讀完一本小說,裡頭的字都明白嗎?還有記憶,誰能記住全部呢?每個字都去讀,你會發現很不好,你粗略看一遍,反而會記得比較深刻。這裡有一個迷思,很多人覺得看得慢,吸收多。你比如說一個人看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看,什麼都讀不出來。我問了你看了什麼,結果答不出來。讀書快看,就是看個大概,抓小標題,知道小標題講啥。讀的時候,看關鍵的,記住那幾句就可以。

我有的時候,就會賣弄一下讀過的東西,我沒有把《孫子兵法》弄明白,但是我把他一開頭的幾句話記住了,其實就這麼幾句,後面好多都不知道,突然讀到一個“勢”,前後幾句話,就記了一下。算是忽悠,也不算忽悠,記住一點就行,不要以為明白了全部就明白,明白一點就行;再讀的時候,又明白一點就可以了。

不要以為明白了一點,不叫明白。有的人讀明白了95%,卻說還有5%看不明白。偶爾就可以拿出來賣弄一下,比如《商君書》,我哪裡記得住這些,我就記住兩句。有的人要全讀懂了,才敢賣弄一下。你看《商君書》怎麼說呢?窮相多怪,窮鄉僻壤的人比較奇怪;曲學多辨,奇怪的學說喜歡辯論。學習一點,用一點。《聖經》我也沒有全明白,但是我膽大,明白一點就一點。今天的講的懼怕,我覺得沒有講好。我上個禮拜都在弄裝修,明白不一定全明白,明白一點就一點。那還有這個概念,就是追求完美,這是很大的迷思。

迷思三:學習中懼怕

另外一個迷思就懼怕,我一上來就說:“我不會,我一讀書,除了頭髮不疼,渾身疼。”人一學習就難受,因為說我不可能學習懂。懼怕跟前面講的幾個迷思都很有關係,千萬不要以為懼怕可以帶來什麼好處,我就不信我讀不了了,我哪怕讀懂第一段就好了。比如《聖經》第一段,起初,神創造天地。而不是說《聖經》我們可以讀懂嗎?我們讀不懂的,這是懼怕。

迷思四:不願意提問題

還有一些人,不願意提問題,不喜歡問自己,也不喜歡問別人,這個是要命的習慣。他以為提問題會丟人,沒有讀懂是丟人的事情;如果讀懂了,去問也丟人。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願意提問題是愛面子的狀況。我讓一個員工做會議記錄,頭一天我安排了,我說會做嗎?你說下怎麼做?他說要寫主題,會議記錄哪裡是寫講道啊,會議記錄不是一個議論文,會議是做決定,決定做什麼?怎麼做?誰做?什麼時候做?把這些記錄下來。

一個人要學會,學會帶領會議,你怎麼不問我?他以為自己知道,但是不知道。你可以這麼說:“我第一次做,老闆我這個會議記錄自己做,我應該不太會,你看看能不能說下怎麼做呢?”這是比較健康的做法,不願意提問題是一個惡習。我拿到一本書,這個書在講什麼呢?我就會先提問,果然不出所料,我料事如神,學會問自己,我讀的是什麼?這段做什麼?有時候問問比人,這是什麼?不願意提問題是迷思。

覺得考試沒有考好,是沒讀懂。考試是考技巧,我能考高分,是因為考試技巧吃透。考試這個東西,你一定要知道考試有技巧,中國人在考試技巧上研究很透,連洋人考雅思都到中國來學習。你掌握考試技巧和考試內容,才可以拿到好成績。你讀懂內容,沒有考試技巧,是拿不到好成績的。

比如出了一個題目6分,猜到三點,每一點2分。有的人考試技巧不好,只會答一點,在一點上不停答。考試好的人,在職場上都比較好。考大學不是很重要,千萬不要看很重,考完了,能怎麼樣?我們把這些企業家的人弄一起看,考試不好的多了去了。包括馬雲,考試技巧不行,但是人家厲害,考試這種東西,不要把學習弄一起了,也可以學習考試技巧,那就厲害了,不要迷信考試。

有時候我做過一個考察,上大學學習成績不錯的,我就把大學的題拿出來考,全部都忘記了,你說他學習會了還是沒有呢?這個可以商量,我認為是沒有學會。有一次我發現,我十幾年沒有騎車,還可以啊;結果另外一個人,騎上去,就不會騎。我說你不要忽悠人,你十年前也不會。十年前不會十年後也不會。游泳也是,沒有學會也會忘記。

總結

我們要追求很本質的東西,就是把東西學會抓住事物的本質,舉一反三,十年後再問都還可以記住。大家不要迷信考試。這個迷思都改掉以後,你學習就可帶勁了,最近我媽看我我書上的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個書好啊,是厲害的人寫的。她也沒有讀懂哪七個好習慣,我說的是我必須誇獎八十歲的媽媽,我預備了書和紙給她,寫筆記可認真了。

人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除去學習中的迷思很重要的,學習中迷思除去了,你慢慢就成學霸了,為啥呢?學霸都是這樣的人,就這麼整。後來,你到了職場你就很厲害的人,你是抓本質的人,抓學習迷思,從小除去,你長大就很厲害,我講的都是很實在的,大家在生活中落實,願神祝福大家!

為您推薦
关闭

我发现我是一个勤劳的牧师,有很高的产量,质量也比较高。但是有一样事情是比较清楚的,我们尽量把这事整明白它,就清楚了。你清楚了,你就不惧怕了。今天我们为什么惧怕?是因为对未知的事情惧怕,对清楚的事情是不惧怕的,比如起来后刷牙、洗脸,你不会惧怕,因为你很清楚。但是如果你不清楚,就会很惧怕,惧怕跟悟性上的认识有紧密关系。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哥林多前书》14:19 ) 如果我一直只是带着你方言祷告,谁也听不明白。所以,我们要在悟性上有突破。教会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必须解决很多棘手的学习问题。教会这个地方,必须教会大家如何学习。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人无知不是解决问题的选项。 比如说一个姐妹说:“我有一个感动,花了好几百万,买了不毛之地,留在手里不知道干啥。”他就说是圣灵感动,我看是邪灵感动。 人不能够在无知运作,有的一些是圣灵感动,但是千万不能无知。有人会说:“我这个生意做好不好?当时感觉很平安,就去做,结果赔钱了。”那你怪谁呢?但是在悟性上认识神,不应该错。幸亏我们读的《圣经》你读的懂,我也能读懂。

今天讲除去学习中的迷思,很多小孩学习不好,不是因为不聪明,其实很聪明,问题出现在学习的迷思里,什么迷思呢?“我觉得学习就是在课堂听课。”我讲一个我做过的实验,我听课去考试,考不过的概率很高;如果不听课,我去考试,过的概率很高。我听课也自学,考高分的可能性很高。 我很纳闷一些有一些父母,把孩子送学校去一整天,都没有听明白;结果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时间都浪费在课堂上了。我觉得这种东西很奇怪,**很多父母很无知,不知道自己学习才是关键,听来的不是自己的。**不信试试,我刚刚的讲道到了晚上洗完澡或者睡个觉起来,都忘记了。 **听了不行,学到手才行;学习是学习,学习不是听课。**听课是学习当中比较次等级的层次,如果孩子的老师抱怨孩子不听课,可以跟老师商量通融下,说:“孩子学习太晚了,在课堂上打个盹,通融一下。”我自己在上课打盹,晚上我自己学习,但是我成绩好。 学习一定要培养自学的能力,不是听课,学习不是听课,是自己学习。找本书,使劲读,读一遍不懂,就读两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第一个迷思,以为学习就是听课,听课是学习比较次等级的层次。

第二个迷思,有一点没明白就觉得都没明白。有一个小孩我辅导他,我说把作业拿出来,他作业就是做风筝的四种力,老师就批改了。结果,在考试的时候,还是答原来的答案,也没有拿到分数,老师就很生气。孩子在读这个的时候,有不认识的字,以为整篇就不懂,以为一点不明白就整篇都不明白。后来我陪着读完,其实一两个词不懂,不影响整篇理解。 很多人讲学校的老师挺厉害的,我看了那个老师也没有整明白。这个风筝有四个力,老师只要画个图,讲一下不就明白了吗?结果把孩子弄晕了。最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要指望老师讲,大家别迷信老师,这些老师水平如何?真的可圈可点。什么人去做小学老师呢?很厉害的人不会去做。幼儿园就更加糟糕了,都是一群哄孩子的阿姨。我说这个话,可能有的人听起来不爽,你到幼儿园可以赚多少钱?有钱的都去阿里巴巴,谷歌了。 哪个行业吸引人才,那个行业就兴旺。教育也就吸引了中等人才而已。现在中等老师,大概是我们当中考试不怎么样的,也有好的,我不能以偏概全。**不要指望那个,指望自己把东西学习明白,在学习中有的一点没有明白,没关系。**比如动力的形状,一个很深的词汇,是空气动力词,小学生怎么明白呢?但是没有关系,也就是通过这个产生升力。我们读有的一点不明白,没有关系。

有的人一夜读完一本小说,里头的字都明白吗?还有记忆,谁能记住全部呢?每个字都去读,你会发现很不好,你粗略看一遍,反而会记得比较深刻。这里有一个迷思,很多人觉得看得慢,吸收多。你比如说一个人看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看,什么都读不出来。我问了你看了什么,结果答不出来。读书快看,就是看个大概,抓小标题,知道小标题讲啥。读的时候,看关键的,记住那几句就可以。 我有的时候,就会卖弄一下读过的东西,我没有把《孙子兵法》弄明白,但是我把他一开头的几句话记住了,其实就这么几句,后面好多都不知道,突然读到一个“势”,前后几句话,就记了一下。算是忽悠,也不算忽悠,记住一点就行,不要以为明白了全部就明白,明白一点就行;再读的时候,又明白一点就可以了。 不要以为明白了一点,不叫明白。有的人读明白了95%,却说还有5%看不明白。偶尔就可以拿出来卖弄一下,比如《商君书》,我哪里记得住这些,我就记住两句。有的人要全读懂了,才敢卖弄一下。你看《商君书》怎么说呢?穷相多怪,穷乡僻壤的人比较奇怪;曲学多辨,奇怪的学说喜欢辩论。学习一点,用一点。《圣经》我也没有全明白,但是我胆大,明白一点就一点。今天的讲的惧怕,我觉得没有讲好。我上个礼拜都在弄装修,明白不一定全明白,明白一点就一点。那还有这个概念,就是追求完美,这是很大的迷思。

另外一个迷思就惧怕,我一上来就说:“我不会,我一读书,除了头发不疼,浑身疼。”人一学习就难受,因为说我不可能学习懂。惧怕跟前面讲的几个迷思都很有关系,千万不要以为惧怕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我就不信我读不了了,我哪怕读懂第一段就好了。比如《圣经》第一段,起初,神创造天地。而不是说《圣经》我们可以读懂吗?我们读不懂的,这是惧怕。

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提问题,不喜欢问自己,也不喜欢问别人,这个是要命的习惯。他以为提问题会丢人,没有读懂是丢人的事情;如果读懂了,去问也丢人。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愿意提问题是爱面子的状况。我让一个员工做会议记录,头一天我安排了,我说会做吗?你说下怎么做?他说要写主题,会议记录哪里是写讲道啊,会议记录不是一个议论文,会议是做决定,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做?什么时候做?把这些记录下来。 一个人要学会,学会带领会议,你怎么不问我?他以为自己知道,但是不知道。你可以这么说:“我第一次做,老板我这个会议记录自己做,我应该不太会,你看看能不能说下怎么做呢?”这是比较健康的做法,不愿意提问题是一个恶习。我拿到一本书,这个书在讲什么呢?我就会先提问,果然不出所料,我料事如神,学会问自己,我读的是什么?这段做什么?有时候问问比人,这是什么?不愿意提问题是迷思。

觉得考试没有考好,是没读懂。考试是考技巧,我能考高分,是因为考试技巧吃透。考试这个东西,你一定要知道考试有技巧,中国人在考试技巧上研究很透,连洋人考雅思都到中国来学习。你掌握考试技巧和考试内容,才可以拿到好成绩。你读懂内容,没有考试技巧,是拿不到好成绩的。 比如出了一个题目6分,猜到三点,每一点2分。有的人考试技巧不好,只会答一点,在一点上不停答。考试好的人,在职场上都比较好。考大学不是很重要,千万不要看很重,考完了,能怎么样?我们把这些企业家的人弄一起看,考试不好的多了去了。包括马云,考试技巧不行,但是人家厉害,考试这种东西,不要把学习弄一起了,也可以学习考试技巧,那就厉害了,不要迷信考试。 有时候我做过一个考察,上大学学习成绩不错的,我就把大学的题拿出来考,全部都忘记了,你说他学习会了还是没有呢?这个可以商量,我认为是没有学会。有一次我发现,我十几年没有骑车,还可以啊;结果另外一个人,骑上去,就不会骑。我说你不要忽悠人,你十年前也不会。十年前不会十年后也不会。游泳也是,没有学会也会忘记。

**我们要追求很本质的东西,就是把东西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举一反三,十年后再问都还可以记住。**大家不要迷信考试。这个迷思都改掉以后,你学习就可带劲了,最近我妈看我我书上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书好啊,是厉害的人写的。她也没有读懂哪七个好习惯,我说的是我必须夸奖八十岁的妈妈,我预备了书和纸给她,写笔记可认真了。 人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除去学习中的迷思很重要的,学习中迷思除去了,你慢慢就成学霸了,为啥呢?学霸都是这样的人,就这么整。后来,你到了职场你就很厉害的人,你是抓本质的人,抓学习迷思,从小除去,你长大就很厉害,我讲的都是很实在的,大家在生活中落实,愿神祝福大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