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神学
推荐评论
命定神学 关闭
【教育研討會】媽媽在面對孩子教育上遇到的問題彙總

2019-02-27 3,589 Y133課程 - 活出豐盛

一:媽媽和孩子之間關係上的問題

媽媽A:

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主要是奶奶在照顧她,她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很親近,和我們的關係相對來說會差一些。
例如:上次休假會去看她,她更多時候願意和爺爺奶奶呆在一起,特別是晚上一定要和奶奶在一起睡覺才能睡得安穩。

媽媽B:

孩子悖逆不聽話,頂撞父母,不順服。
總覺得他什麼都不好,別人家孩子什麼都好,常常挑剔他。
常常罵他,甚至鞭打。

媽媽C:

我們彼此之間不信任,我覺得他說什麼都是假的。

媽媽D:

與父親關係疏離,不滿不服都悶在心裡,現在敢說了,跟母親關係還可以,有基本的信任,能夠跟母親講心裡話,能夠承認自己的問題。

媽媽E:

1.父母可有可無,對父母充滿懼怕和無奈。總拿別人家孩子和她比較,說她做啥都不行。
2.孩子完全不信任我,什麼也不跟講,不順服。

媽媽F:

總的來說就是不夠順服。

我缺少威嚴,下的指令,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地就忘記了。我看管的嚴的、罰得狠的,幾個回合下來,知道疼了就做的比較好。可問題很多,真要較真兒那就得天天挨罰了。我多少也不忍心,也很糾結,而且多是生活習慣的小事,有時候就不想罰了,或者我自己都忘記了,結果就是他先不放心上,等捱打挨罰、疼了才改。問題是這個過程,比較辛苦,老得PK。這裡面我的問題更大,還是體貼肉體。

孩子不知道心疼媽媽,其實他對同學朋友都很好,但對我的付出卻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比如說,讓他放下玩具乾點比平時多一點的家務活,或者從外面回來他累的時候讓他幹活就可不樂意了。但他的這種抱怨的態度就會點燃我的怒火。知道媽媽好,但卻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只想著媽媽為他做什麼,從不想能為媽媽做點什麼,哪怕是一句體貼的話。
這方面我是生氣的時候才會教導他,缺少平時點點滴滴的引導。

二:媽媽在處理孩子教育上的挑戰

媽媽A:

我最大的挑戰是在教育上和爺爺奶奶意見不同,爺爺奶奶體貼思奇肉體。

孩子學習能力比同齡的孩子會稍慢一些。例如:同齡孩子2歲可以自己動手吃飯的時候,我的孩子吃飯還需要奶奶喂。多次和爺爺奶奶溝通希望可以讓思奇可以嘗試自己吃飯,爺爺奶奶認為喂孩子吃飯很正常,不需要改變。

媽媽B:

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媽媽C:

說話急躁,責備,指責,批評多,鼓勵極少。一看他渾渾噩噩,就生氣上火。

媽媽D:

1.孩子很難不打折扣的做到自己給出的要求。
2.會表現出對父母管教的厭煩。
3.很難影響到孩子信主這件事。
4.不知如何教導孩子一些負面的表達。

媽媽E:

孩子悖逆,說謊。

媽媽F:

其實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我的挑戰主要是落實的還不夠。學習上有成績來監督,但其他方面的教育常常是比較隨性,缺少明確的目標和到達目標的每一步。

媽媽G:

指出孩子的問題後,能改正幾天,但是持續不了多久。

三:媽媽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

媽媽A:

1.她喜歡錶現自己,喜歡被表揚,看到比自己做得好的小朋友會不高興。
2.學習上老師佈置的任務可以完成,不過額外多的事情就不太情願做。
3.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家裡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應該是自己的,自己不吃了才分給別人吃。

媽媽B:

1.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做作業是為了玩,寫字潦草,60%都是錯的。
2.有的題目家長自己也不會。
3.孩子膽小,不夠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
4.人來瘋,有時候會得意忘形。
5.很墨跡,做事情沒有條理。

媽媽C:

1.兒子體貼肉體相當嚴重,只要涉及到吃喝,遊戲,就容易翻臉不認人。
2.偷拿錢,變賣東西,摔東西,打罵父母。
3.上早自習太累就休學。
4.容易受傷,對小時候生病住院耿耿於懷。媽媽下雨天不去接他放學也記住不放。
5.一點小事就沉不住氣,發怒,摔東西。
6.對父母沒有尊重和感恩,常常用自殺和休學要挾父母。
7.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8.懼怕:上學怕,工作怕,怕坐公交車,怕跟人出去交往。
9.身體肥胖,被同學辱罵嘲笑歧視,自卑。
10.不受老師待見。
11.認為國家已經有了遊戲大學,遊戲就是好的。
12.不自律,沒耐心,半途而廢。
13.常常撒謊,說一套做一套。

媽媽D:

1.孩子做事磨嘰,寫作業,上廁所,刷鞋都會用很長的時間。
2.上課遲到,時間觀念不強。
3.做事拖延,容易放棄妥協。

媽媽E:

1.不會就不學了,荒廢時間。
2.學習時候容易被網絡其他內容吸引,轉去玩手機。
3.思考能力低下,死板。
4.聽不懂老師講的。
5.不能堅持學習,總是半途而廢。
6.懶惰。

媽媽F:

1.膽小、怕黑;
2.自我保護,對自己的錯百般狡辯;
3.貪吃,怕疼

媽媽G:

愛吃,懶惰,個人衛生不能積極主動的做好,懶惰,不愛運動,不愛學習,缺乏禮貌,內向。

為您推薦
关闭

妈妈A: 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主要是奶奶在照顾她,她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很亲近,和我们的关系相对来说会差一些。 例如:上次休假会去看她,她更多时候愿意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特别是晚上一定要和奶奶在一起睡觉才能睡得安稳。 妈妈B: 孩子悖逆不听话,顶撞父母,不顺服。 总觉得他什么都不好,别人家孩子什么都好,常常挑剔他。 常常骂他,甚至鞭打。 妈妈C: 我们彼此之间不信任,我觉得他说什么都是假的。 妈妈D: 与父亲关系疏离,不满不服都闷在心里,现在敢说了,跟母亲关系还可以,有基本的信任,能够跟母亲讲心里话,能够承认自己的问题。 妈妈E: 1.父母可有可无,对父母充满惧怕和无奈。总拿别人家孩子和她比较,说她做啥都不行。 2.孩子完全不信任我,什么也不跟讲,不顺服。 妈妈F: 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顺服。 我缺少威严,下的指令,常常有意或者无意地就忘记了。我看管的严的、罚得狠的,几个回合下来,知道疼了就做的比较好。可问题很多,真要较真儿那就得天天挨罚了。我多少也不忍心,也很纠结,而且多是生活习惯的小事,有时候就不想罚了,或者我自己都忘记了,结果就是他先不放心上,等挨打挨罚、疼了才改。问题是这个过程,比较辛苦,老得PK。这里面我的问题更大,还是体贴肉体。 孩子不知道心疼妈妈,其实他对同学朋友都很好,但对我的付出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让他放下玩具干点比平时多一点的家务活,或者从外面回来他累的时候让他干活就可不乐意了。但他的这种抱怨的态度就会点燃我的怒火。知道妈妈好,但却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只想着妈妈为他做什么,从不想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 这方面我是生气的时候才会教导他,缺少平时点点滴滴的引导。

妈妈A: 我最大的挑战是在教育上和爷爷奶奶意见不同,爷爷奶奶体贴思奇肉体。 孩子学习能力比同龄的孩子会稍慢一些。例如:同龄孩子2岁可以自己动手吃饭的时候,我的孩子吃饭还需要奶奶喂。多次和爷爷奶奶沟通希望可以让思奇可以尝试自己吃饭,爷爷奶奶认为喂孩子吃饭很正常,不需要改变。 妈妈B: 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妈妈C: 说话急躁,责备,指责,批评多,鼓励极少。一看他浑浑噩噩,就生气上火。 妈妈D: 1.孩子很难不打折扣的做到自己给出的要求。 2.会表现出对父母管教的厌烦。 3.很难影响到孩子信主这件事。 4.不知如何教导孩子一些负面的表达。 妈妈E: 孩子悖逆,说谎。 妈妈F: 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我的挑战主要是落实的还不够。学习上有成绩来监督,但其他方面的教育常常是比较随性,缺少明确的目标和到达目标的每一步。 妈妈G: 指出孩子的问题后,能改正几天,但是持续不了多久。

妈妈A: 1.她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表扬,看到比自己做得好的小朋友会不高兴。 2.学习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可以完成,不过额外多的事情就不太情愿做。 3.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里的好吃的好喝的都应该是自己的,自己不吃了才分给别人吃。 妈妈B: 1.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作业是为了玩,写字潦草,60%都是错的。 2.有的题目家长自己也不会。 3.孩子胆小,不够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 4.人来疯,有时候会得意忘形。 5.很墨迹,做事情没有条理。

妈妈C: 1.儿子体贴肉体相当严重,只要涉及到吃喝,游戏,就容易翻脸不认人。 2.偷拿钱,变卖东西,摔东西,打骂父母。 3.上早自习太累就休学。 4.容易受伤,对小时候生病住院耿耿于怀。妈妈下雨天不去接他放学也记住不放。 5.一点小事就沉不住气,发怒,摔东西。 6.对父母没有尊重和感恩,常常用自杀和休学要挟父母。 7.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8.惧怕:上学怕,工作怕,怕坐公交车,怕跟人出去交往。 9.身体肥胖,被同学辱骂嘲笑歧视,自卑。 10.不受老师待见。 11.认为国家已经有了游戏大学,游戏就是好的。 12.不自律,没耐心,半途而废。 13.常常撒谎,说一套做一套。 妈妈D: 1.孩子做事磨叽,写作业,上厕所,刷鞋都会用很长的时间。 2.上课迟到,时间观念不强。 3.做事拖延,容易放弃妥协。 妈妈E: 1.不会就不学了,荒废时间。 2.学习时候容易被网络其他内容吸引,转去玩手机。 3.思考能力低下,死板。 4.听不懂老师讲的。 5.不能坚持学习,总是半途而废。 6.懒惰。 妈妈F: 1.胆小、怕黑; 2.自我保护,对自己的错百般狡辩; 3.贪吃,怕疼 妈妈G: 爱吃,懒惰,个人卫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做好,懒惰,不爱运动,不爱学习,缺乏礼貌,内向。
暂无评论~